汪洪花
摘要:目的:分析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患者中實施延續性4C護理模式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98例DR患者為研究對象,按摸球法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49例。對照組采用常規延續護理,觀察組實施延續性4C護理模式。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用藥、運動、飲食、復診、眼部自我護理、血糖檢測依從性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觀察組低視力者生活質量量表(CLVQOL)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DR患者實施延續性4C護理模式,能夠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高依從性,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糖尿病視網膜病;延續性4C護理模式;依從性;生活質量;滿意度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疾病,血糖長期處于高水平會損害身體健康,同時增加并發癥發生風險。在眾多并發癥中,以視網膜病變最為常見。隨著人們飲食方式、作息習慣等的變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發生率逐漸提高。手術是治療DR的主要方式,但術后患者容易出現眼底出血、高血糖等并發癥,嚴重影響其正常生活。術后延續護理是控制患者并發癥的關鍵,且合理的護理措施,能夠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改善其生活質量[1~2]。延續性4C護理模式集合作性、全面性、協調性及延續性于一體,對出院患者實施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可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飲食習慣[3]。本研究旨在進一步分析在DR患者中實施延續性4C護理模式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DR患者為研究對象,按摸球法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49例。對照組男25例,女24例;年齡45~78歲,平均(62.35±1.24)歲;分期:單純期30例,增殖期19例。觀察組男26例,女23例;年齡46~77歲,平均(62.28±1.26)歲;分期:單純期28例,增殖期2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延續護理。出院時發放健康手冊,叮囑患者用藥、生活及飲食等方面的注意事項;留存患者的電話、微信等聯系方式,每個月進行1次線上或線下隨訪,評估患者的恢復情況;提供咨詢熱線,當患者遇到問題時可撥打電話詢問。
1.2.2 觀察組
實施延續性4C護理模式。(1)全面性。全面評估患者的基本情況:采用焦慮/抑郁自評量表評估患者有無負面情緒,通過患者自述、家屬補充等方式評估患者生活狀況,詢問患者家庭成員情況。全面評估患者飲食情況:要求患者列舉最喜歡的食物、水果及零食,填寫飲食時間調查表,了解每天是否吃早餐;準備飲食調查表,讓患者填寫各類食物的進食頻次。全面評估患者的運動狀況:每天早上是否外出散步,隔幾天運動一次,自己是否有固定的運動計劃,運動方式有哪些。評估患者的視力:用視力檢測儀測視力,分為模糊、較清晰、清晰3種。評估患者的依從性:從服藥、遵醫囑、生活等多個方面全面評估,預測患者出院后的依從性。(2)協調性。醫生與隨訪護理人員做好協調:醫生給患者用藥后,需叮囑護理人員隨時關注患者情況,護理期間密切關注患者血壓、血糖等體征變化,護理人員若發現體征異常立即向醫生反饋,醫生與護理人員之間形成閉環。護理人員與患者做好協調:出院時,護理人員需叮囑患者服藥、飲食、作息等方面的注意事項,同時要求患者關注醫院健康公眾號,雙方交換聯系方式,保持線上聯系,指導患者自己處理突發情況。護理人員與家屬做好協調:護理人員向患者家屬講解出院延續護理的重要性,告知家屬不按時服藥、不規律飲食可能會增加疾病復發率,爭取家屬配合,共同監督患者后續用藥。家屬與患者之間做好協調:護理人員從中調和,讓家屬及患者雙方都認識到延續護理的重要性,進而建立融洽的家庭關系,使家屬給予患者更多關懷。(3)合作性。醫院與患者合作:出院時讓患者關注微信公眾號,加入病友交流圈,指導患者熟悉公眾號各個模塊的使用方法,引導患者閱讀交流群中的公告,使患者后期交流期間嚴格遵守群內規則。患者與平臺“合作”:出院后患者的疾病知識來源主要是公眾號,后臺運營人員必須維護好平臺,每天定時推送關于DR后期護理的小知識,如早上7點推送自我護理知識,中午12點推送不遵守出院指導規范的危害,晚上7點推送科學的運動方案,全天24 h為患者提供貼心服務。患者與患者合作:微信群是患者相互交流的主要平臺,群內可自由討論自身情況,尋求幫助,也可分享自身居家護理的心得體會,同時每周可以開展群內音頻、視頻及圖片等互動交流,幫助患者增加疾病護理相關知識。(4)延續性。飲食延續性護理指導:控制碳水攝入量,減少脂肪攝入量,保證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及微量元素的充足攝入,推薦食用海帶、雞胸肉、牛奶、菠菜、蘋果等。運動延續性護理指導:DR患者視力受損,在運動前需全面檢查眼部情況,并在家屬陪同下運動,推薦運動項目為行走、游泳、散步、騎自行車等,不推薦項目包括舉重、潛水等劇烈運動。心理延續性護理指導:指導患者每天進行呼吸吐納,通過音樂、跳舞等活動調整自身心理狀態,每天都以健康陽光的心態面對生活;加強患者康復自信;指導患者平時有意識地記錄自己每天的情緒變化,睡前梳理一天的情緒波動,并做好自我應對。
1.3 觀察指標
(1)依從性。護理半年后采用自擬調查問卷進行依從性調查,分為6個項目,包括用藥、運動、飲食、復診、眼部自我護理、血糖檢測,單個項目總分為100分,評分與患者依從性呈正比。(2)低視力者生活質量量表(CLVQOL)評分。護理半年后采用CLVQOL量表對患者視力相關生活活動質量進行評估,包含4個維度(日常生活、閱讀與精細動作、遠視力及光感、調節能力),每個維度總分25分,評分與患者生活質量呈正比。(3)護理滿意度。滿意:延續護理到位、及時,幫助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及服藥習慣,無不良情緒;較滿意:護理到位,但患者偶爾服藥不準時;不滿意:延續護理不及時,患者未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3.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用藥、運動、飲食、復診、眼部自我護理、血糖檢測依從性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CLVQOL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CLVQOL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CLVQOL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DR若不及時治療可導致眼盲,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手術是治療DR的首選方法,效果良好,但術后患者仍需服藥并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才能減少復發。長期臨床實踐顯示,在術后出院患者中實施延續性護理,能夠有效提升患者院外依從性及滿意度[4~5]。延續性4C護理模式將全面性、協調性、合作性、延續性融合,醫生、護理人員、家屬及患者形成一個可循環的有機整體,各方通力協作幫助監督和輔助患者按時服藥、規律作息,同時有利于穩定患者情緒,增強患者自信心,加快康復速度。延續性4C護理模式明確劃分醫院、家庭等的責任,各方任務清晰,分工合作且同時展開工作,有利于患者護理質量的大幅提升。此外,組織患者關注公眾號,進入微信交流群,給患者提供實時交流平臺及咨詢平臺,隨時為患者答疑解惑,患者即使出院也能感受到自身與醫院的緊密聯系,進一步提高其院外自我護理的依從性。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用藥、運動、飲食、復診、眼部自我護理、血糖檢測依從性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觀察組CLVQOL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對DR患者實施延續性4C護理模式,能夠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依從性,提高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李澤瓊,江焱,李靜南.延續性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焦慮及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20,26(6):167-170.
[2]曾乃仁,吳蓮英,滿平儀,等.出院準備計劃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延續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華夏醫學,2020,33(5):145-149.
[3]吳寶鳳,危慧琳,李秀明,等.延續性4C護理模式對糖尿病視網膜病患者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23):10-12.
[4]胡彥秋,李英英,魏世邈,等.延續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學,2020,9(5):347-353.
[5]曹艷芳,朱秋誼,藍安琪,等.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性護理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術后患者生活質量、血糖控制的影響[J].臨床醫學工程,2019,26(11):1601-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