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摘要:目的:分析卵巢囊腫患者接受3H護理模式干預的效果。方法:選取2020年1~12月行手術治療的66例卵巢囊腫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3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3H護理模式,比較兩組干預效果。結果:干預后,觀察組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評分、腫瘤患者生活質量評分(QOL)較對照組高,術后排便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短,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結論:在卵巢囊腫患者圍術期實施3H護理模式,能提示患者自我效能感、生活質量,促進患者術后恢復,預防并發癥發生。
關鍵詞:卵巢囊腫;3H護理模式;術后護理
卵巢囊腫是女性常見生殖系統腫瘤,有一定的惡性比例。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壓力驟增,不同年齡段患卵巢囊腫的人數均呈上升趨勢,對女性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手術切除是臨床治療卵巢囊腫最常見的方法,利用手術將腫瘤組織剝離,取出原發病灶,雖然治療最為直接但手術為有創治療,患者易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影響術后康復。3H護理是在馬斯洛需求理論基礎上為患者開展個性化、系統化干預,使患者在醫院感受到3H服務體驗。3H服務即賓館式(Hotel)禮儀服務、醫院(Hosipital)個性化護理服務、家庭式(Home)溫馨服務,滿足患者安全、社交需求[1]。臨床實踐表明,3H護理能夠提高患者治療的主動性,提高患者術后自理能力,減輕負面情緒,加速術后恢復。本研究主要分析卵巢囊腫患者接受時效性激勵聯合3H護理模式干預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12月我院行手術治療的66例卵巢囊腫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3例。對照組年齡23~45歲,平均(35.66±2.36)歲。觀察組年齡23~46歲,平均(35.87±2.34)歲。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指導患者用藥、飲食、康復訓練,疏導患者負面情緒,術后給予健康教育指導,增強患者康復信念。
觀察組給予3H護理模式。(1)醫院個性化護理服務。制定個人護理方案:評估患者病情、生活質量、自我效能感、治療影響因素與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后,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針對性健康教育:術前評估患者受教育程度、對疾病的認知情況等基本信息,對文化程度低以及老年患者于病室內播放視頻,口頭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對中青年會操作智能手機者指導其關注微信公眾號和查詢專業知識教育平臺。主動介紹樓層病室布置、手術方式與醫生背景資料,告知患者手術流程及相關注意事項。與患者及時進行溝通,耐心傾聽患者護理需求,及時解答患者疑惑。定期舉辦小型卵巢囊腫疾病與手術知識講座,邀請術后康復患者和術前準備階段的患者交流,由康復患者傳授經驗。圍術期干預:術前飲食以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術前1晚進食流質飲食,晚8時后禁飲禁食,叮囑患者避免感冒,遵醫囑完成心電圖、胸片、肝腎功能等檢查。術前備皮,口服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劑做好腸道準備,進行抗生素過敏試驗。和患者與家屬溝通,介紹手術相關知識,減輕患者術前緊張與焦慮。進入手術室前利用撫摸、交談等方法給予患者支持和鼓勵,手術室中播放舒緩音樂,術中幫患者保持舒適體位,術后開展飲食、疼痛、體位、管道、用藥護理,每2 h幫患者翻身一次,預防壓力性損傷,定期檢查切口是否出現血性或膿性變色,預防切口感染。心電監護6 h,去枕平躺6 h,吸氧6 h。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觀察切口是否滲血,觀察患者面色與腹部傷口,及時預防術后可能產生的并發癥。取0.025%碘伏對患者會陰進行擦洗,每天2次,保持會陰尿道口清潔,預防泌尿道感染的發生。(2)賓館規范化禮儀服務。定期為護理人員進行交流溝通、出院送別、著裝規范、征詢建議等職業素養相關培訓,開展提高人文關懷的知識課堂,結合患者病情發展制定科學的排班制度,進行彈性工作安排。(3)家庭溫馨服務。在患者活動地方的窗臺、走廊等位置科學擺放綠植,病房中以暖色為基調進行裝飾,在患者可視區域張貼安全提示與健康知識。病床間用隔簾遮擋,允許患者在不影響正常搶救的基礎上按自己的喜好對病區進行裝飾,還可根據患者的喜好選擇動聽的音樂,幫其解脫煩悶。全程跟蹤患者的心理與病情變化,將護理實施從院內向院外,在不干擾患者的基礎上用微信群、QQ群等方式掌握患者的康復狀況,重要的節日可為患者送上祝福卡片。
1.3 觀察指標
(1)干預前后自我效能比較,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評價,包含個體遭遇困難與挫折時所表現的自信心,共10個項目,1分:不正確;2分:有點正確;3分:正確。分數越高代表自我效能感越好。(2)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比較,采用腫瘤患者生活質量評分(QOL)評價,總分60分,<20分為極差,21~30分為差,31~40分為一般,41~50分為較好,51~60分為良好。(3)兩組術后排便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比較。(4)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GSES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GSE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GSES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QOL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QO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QOL評分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觀察組術后排便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出現發熱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3.03%,對照組出現出血4例、感染2例、發熱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4.24%。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卵巢囊腫與女性生育年齡、遺傳、內分泌功能紊亂等有關,早期患者幾乎無任何癥狀,容易被忽視,隨著病情遷延會逐漸發展成無痛性腹部腫塊,且有腹脹不適感,后期腫塊較大會使患側骨盆疼痛,出現壓迫癥狀,如尿頻、腸梗阻等,或者出現囊腫破裂,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早期診治十分重要。臨床常采取腹腔鏡下剝離或切除囊腫等方法開展手術,雖然效果較好,患者恢復較快,但手術是創傷性治療,術后容易發生切口感染、便秘等并發癥,因此,在圍術期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極度重要。
3H護理模式是基于馬斯洛需求理論,以患者為中心開展個性化、系統化的護理服務體系,為患者提供家庭式舒適服務、賓館式禮儀服務和醫院式差異化服務,使患者在生理與心理上獲得全面滿足的服務模式。3H護理模式注重患者個性化護理,全面掌握患者資料,制定科學合理的護理計劃。護理服務期間體現人文關懷,主動關心患者的身心健康,尊重患者隱私與差異,科學開展服務,全程跟蹤患者病情,從入院、住院、出院給予患者持續性服務。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GSES評分、QOL評分較對照組高,術后排便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短,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說明3H護理能夠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加速患者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縮短住院時間。
綜上所述,3H護理能提高卵巢囊腫術后患者自我效能,提高生活質量,加速身體恢復,增強治療信念,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羅密,周光萍,譚婷,等.“3H”護理服務模式在婦產科門診手術室的運用[J].母嬰世界,20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