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陽 劉艷芳 羅 旺
(齊齊哈爾大學理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161006)
光是一種電磁波,既具有波動性、又具有粒子性,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現象能表現出光的波動性。發出相干光的光源稱為相干光源,相干光能產生干涉現象,根據發光機理,原子(或分子)發光是斷續的,每次發光形成一有限長的波列,大量原子發光是由許多相互獨立、互不相干的波列組成的。這些波列發出的光在空間相遇,不滿足干涉條件,不能形成相干光。可以通過分振幅和分波陣面兩種方法獲得相干光,牛頓環干涉通過分振幅法獲取相干光。

圖1 牛頓環
牛頓環是由平凸透鏡和平面鏡組成的光學元件,如圖1,當光照到牛頓環上時,平凸透鏡上表面光傳播方向不變,當光傳播至平凸透鏡下曲面時,一部分光發生反射,另一部分光發生折射,直接反射的光稱為光線1,折射到空氣層的光在平面鏡上表面發生反射,再折射通過平凸透鏡曲面和光線1 發生疊加,兩束光為相干光,產生干涉現象。
如圖1,設透鏡曲率半徑為R,平凸透鏡曲面上某點距離O距離為rk,該點空氣層厚度為dk,根據幾何關系為:

由幾何路徑引起的光程差為2nd,光從光疏介質入射到光密介質時,反射光發生π 相位突變,產生附加半波損失,空氣層折射率n=1,故光程差為:


圖2 牛頓環干涉圖樣
若與牛頓環中心O 點處距離為r 的點對應光程差為半波長奇數倍,該點產生暗紋,則以中心點O 為圓心,半徑同為r 的同心圓為暗環(如圖2),同心圓對應的空氣層厚度相同,光程差相同,產生的干涉效果一樣,此時應滿足條件:

通過公式(2)不難看出,只要知道相干光波長、K、K 級暗紋與O 點的距離即可求出曲率半徑,而實際測量時存在相應問題,O 點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暗斑,用肉眼測其中心位置坐標存在誤差,進而求得曲率半徑存在誤差;若牛頓環中心有灰塵,或者沒有掌握好牛頓環三顆釘力度,均不能保證中心處為零級暗紋,中心可能出現亮斑,rk對應的K 不正確,均會導致最終求出的曲率半徑有誤,帶來較大的系統誤差。若取距離中心較遠的兩個暗環半徑,再進行差值運算,則可以抵消上述誤差,因為兩次暗環讀數中均包含相同的附加厚度帶來的誤差,即:

表1

表2

表3

表4

根據實驗數據求得第21 至30 暗環直徑及直徑平方(表2):

結果表示:
R=(2.266±0.023)m

以上數據為牛頓環中央條紋為暗斑(如圖3 a)時的測量數據,當調節力度不適當或中間存有灰塵及空隙時,中間可能出現亮紋,以下數據為同一個牛頓環,微調三顆螺釘,當中央為亮斑時數據(如圖3 b)。
根據實驗數據求得第21 至30 暗環直徑及直徑平方(表4)


結果表示:
R=(2.286±0.028)m

中央條紋為暗環時,半徑為2.266m,中央條紋為亮環(平凸透鏡中心和平玻璃相切附近,如圖3)時,半徑為2.286m,差值在誤差范圍內,可見微調三顆釘,中央是亮斑或暗斑對結果影響不大。
1.3.1 測量暗紋位置坐標時要避免回程誤差,從左30 環測到右30 環,或者從右依次向左測量讀數。
1.3.2 讀數時,一側讀外切(如圖4a),一側讀內切(如圖4b),計算出來的直徑為暗環中央位置差值。
1.3.3 調節牛頓環時,要將牛頓環放在平整桌面上,三顆釘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緊,并將牛頓環調節至中心,保證牛頓環中平凸透鏡和平面鏡剛好相切。三顆釘太松,容易使牛頓環游離,讀出數據不準,三顆釘太緊會使牛頓環變形,計算出的曲率半徑偏大。在曲率半徑中心和平玻璃板相切附近微調,中央為暗斑和亮斑對結果影響不大,調節程度較大時,會使牛頓環變形影響結果。

圖3

圖4
劈尖傾角很小,且平行光垂直入射,如空氣劈尖(見圖5),[2-4]兩塊平板玻璃放在一起,一側用薄片或者細絲隔開(如圖所示),在玻璃間形成空氣層,空氣層上下表面的相干光在上表面發生疊加干涉,形成干涉條紋,已知波長時,可以求出薄片或細絲厚度。

圖5 劈尖光路圖
將一層擦鏡紙放于劈尖中,用鈉光燈(λ=598.3nm)照射,形成干涉條紋,選取一條紋記為l0,過10 個條紋讀l1,一直讀到l5,再依次讀棱邊和紙邊位置坐標,避免回程誤差,分別讀5 次。

表5



圖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