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佳 孫艷茹 逄崇雁
(哈爾濱華德學院機器人工程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150025)
機器視覺技術已經用于在線監測刀具磨損,如采用局部閾值分割法[1]、邊緣檢測和圖像配準法[2]、DBN 預測法[3],但刀具在加工時無法直接觀測到刀具磨損狀態,往往需要退刀檢測。在切削加工過程中,視覺上可以直接觀測的就是切屑。在穩定的切削過程中,流出的切屑屑形變化很小。刀具磨損后引起刀具表面形貌變化,將導致切屑形狀的改變。所以只要確定了刀具磨損與切屑屑形的關系,就可以通過對流出切屑的檢測來判斷刀具磨損的形態。
在切削過程中,刀具磨損的一般情況為:主切削刃的磨損、遠離刀尖處的溝槽磨損、刀尖處的邊界磨損。上述三種刀具磨損狀態都會引起屑形的改變。
切削刃的磨損對切削力及屑形的影響。刀具在切削開始時的磨損值是急劇增加的,由于應力集中,會使切削刃迅速磨損。切削刃磨損后,會改變刀具對切屑的受力方向,如圖1 所示。F1、F2為磨損前的切屑受力情況,磨損后會使刀屑接觸區域后移,此時的F1變為F1'。刀尖處高度的變化使得F2變成F2'。初期的磨損由于只在刀尖處產生微小變化,而不會使切削力發生較大的改變。所以在切削開始到穩定的這一過程,受力方向改變了切屑流出后的卷曲程度,它使切屑的卷曲程度增大,切屑的卷曲半徑減小。

圖1 磨損前后切屑的變化情況
溝槽磨損對切削力及屑型的影響。切削過程中,切屑與工件在分離處的邊緣會形成毛刺,毛刺不斷沖擊流經的刀具前刀面,進而導致溝槽磨損,如圖2 所示。
如圖3 所示,溝槽磨損處C 與切削刃磨損部分D 組成了一個類似的正刃傾角,致使切削刃與主運動方向產生了角度改變。隨著磨損程度的增大,角度改變也越大,切屑受力的方向發生了如圖3 所示的改變,切屑受力由F3變成F3'。這樣的變化使流出的切屑出現橫向卷曲趨勢,其表現形式為上向卷曲的切屑產生橫向卷曲或扭曲。
溝槽磨損的加劇增大了刀具和切屑的接觸面積,也增大了刀具表面的摩擦系數,會導致切削力的數值增大。

圖2 溝槽磨損形成過程

圖3 溝槽磨損對切屑影響示意圖
刀尖處的邊界磨損對切削力及屑型的影響。在使用較大切削參數的加工過程中,在刀尖處容易產生邊界磨損。隨著磨損的加劇,微裂紋的不斷擴展,會使刀尖產生微崩刃,如圖4 所示。如果繼續切削,刀尖失去切削功能,切屑卷曲的軸線會增加一個Δθ 角,切屑由原來的形態而附加上刀尖一側低于另一側的卷曲。切屑的寬度也明顯變窄。切屑產生變化的同時,切削力同時增大。

圖4 刀尖磨損示意圖

圖5 實驗裝置圖

圖6 左上未磨損 右上刃磨損 左下溝槽磨損 右下刀尖磨損
工件材料為lCrl8Ni9Ti,工件直徑110mm,選用YT14 硬質合金刀具在C6140 車床上進行車削實驗。用高速攝影(E-10)記錄切削過程,使用kistler92578 壓電式測力儀測量切削力,切削力的值與高速攝影中屑形改變的時間節點相互驗證。實驗裝置如圖5 所示。
刀具磨損形態與高速攝影截取的屑形變化如圖6 所示。第一組切削后的刀片幾乎沒有磨損。在高速攝影下觀察到產生切屑的卷曲程度和卷曲方式相同,測力儀測得的切削力值波動微小。第二組切削后刃口磨損,切屑卷曲半徑變小,切削力值小幅增大。第三組發生溝槽磨損,切屑卷曲半徑和卷曲方向發生變化,切削力值明顯增大。第四組刀尖處發生邊界磨損,切屑寬度和卷曲方向發生變化,切削力值增大。實驗證明了刀具磨損形態與切屑變化的對應關系。
刀具不同的磨損形態會使屑形產生不同的變化。切削刃的刃口的磨鈍過程中,產生的屑形的卷曲形式不變,卷曲半徑變小、卷曲程度變大;溝槽磨損會使切屑產生橫向卷曲趨勢,表現為切屑扭曲或橫向卷曲;刀尖處磨損,會產生在切屑寬度方向變窄,切屑的卷曲軸產生一個增量角。在初始切削條件已知的同一切削過程中,當切屑的卷曲半徑減小,說明刀具刃口開始磨損,磨損程度與卷曲變化程度相對應;當流出的切屑卷曲的軸線產生增量角,說明發生了溝槽磨損或刀尖邊界磨損,規定前刀面向上方向為正,反之為負,增量角為正時產生刀尖邊界磨損,增量角為負時產生溝槽磨損。這為采集切屑屑形監測刀具磨損提供理論依據。雖然找出刀具磨損與屑形的對應關系,但刀具磨損存在隨機因素,今后要用離散法建立起刀具磨損模型,量化刀具磨損值與卷曲半徑和卷曲軸增量角的關系,后續可以嘗試通過圖像識別切屑屑形直接判斷刀具磨損情況,將這種方法應用于在線監測刀具磨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