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潔 翁 婷 高 蔚
1.徐州醫科大學附屬宿遷醫院 南京鼓樓醫院集團宿遷市人民醫院影像科,江蘇宿遷 223800;2.徐州醫科大學附屬宿遷醫院 南京鼓樓醫院集團宿遷市人民醫院呼吸科,江蘇宿遷 223800
支氣管擴張常見癥狀為咯血、咳痰、下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難等,反復急性加重導致患者生活質量受到影響,嚴重時危及生命[1-2]。研究認為,支氣管擴張患者除呼吸系統癥狀外,還伴有其他表現,如疲勞、運動功能下降、肌肉功能受損等,且約14%的患者出現營養消耗、體重減輕現象[3]。另有研究發現,這類患者營養不良發生可能與肺功能下降存在關聯[4]。CT 對評價支氣管擴張患者肺功能的變化有重要意義,它的空間分辨率較高,可清楚體現肺部結構[5]。Bhalla 評分被證實在支氣管擴張患者中明顯增高[6]。然而,醫學中關于其對這類患者預后評估的報道較少。本研究旨在探討CT Bhalla 評分對支氣管擴張患者預后的評估價值,現報道如下:
納入南京鼓樓醫院集團宿遷市人民醫院2016 年1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支氣管擴張患者80 例,患者入院后,均行CT Bhalla 評分。其中男47 例,女33 例;年齡32~74 歲,平均(56.49±12.06)歲;體重指數18~26 kg/m2,平均(22.19±2.64)kg/m2;危險分級:低危23 例,中危31 例,高危26 例;吸煙史:有32 例,無48 例;病程年限1~6 年,平均(3.48±1.69)年;急性加重次數:1 次/年為25 例,2 次/年為37 例,≥3 次/年為18 例;銅綠假單胞菌陽性:是24 例,否56 例;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的百分比(FEV1%pred):≥50%為49 例,<50%為31 例。本研究方案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納入標準:①符合《成人支氣管擴張癥診治專家共識》[7]中關于支氣管擴張的診斷標準,長期伴有咳痰、咳嗽或喘息、反復咯血等表現,肺部存在濕啰音,經X 線胸片、肺功能、支氣管鏡等檢查確診;②知情同意。(2)排除標準:①惡性腫瘤;②支氣管哮喘;③既往有肺切除手術史;④胸膜、胸廓疾病;⑤氣胸、胸腔積液;⑥心、肝、腎等臟器不全;⑦存在溝通障礙;⑧合并其他肺部疾病;⑨近3 個月內有支氣管擴張治療史。
1.3.1 治療方法 首先根據情況予以常規處理,包括止血、吸氧、補液、吸痰、抗感染等。其次,取5 mg 硫酸沙丁胺醇溶液(批準文號:H20160660,GlaxoSmithKline Australia Pty Ltd.)經生理鹽水稀釋后,行霧化吸入,每隔8 h 給藥1 次。取30 mg 鹽酸氨溴索(國藥準字:H20113116,成都百裕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注射,每隔3 d 給藥1 次。持續用藥1 周為1 個療程。觀察患者病情的變化,根據具體情況調整干預療程。隨訪12 個月,若期間出現急性加重的情況,則需酌情給予化痰、抗生素、止咳等干預。
1.3.2 研究方法 患者入院后行CT Bhalla 評分。首先行64 排128 層(西門子,德國)螺旋CT 掃描,電流=100 mA,管電壓=120 kV,層距=1.5 mm,層厚=1.5 mm,然后行支氣管Bhalla 評分。收集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體重指數、危險分級、吸煙史、病程年限、急性加重次數、銅綠假單胞菌陽性、FEV1%pred,分析CT Bhalla 評分與患者臨床特征的關系。隨訪12 個月,分析患者的預后情況,將死亡者、病情加重者納入不良組(16 例),將病情好轉者納入良好組(64 例),比較兩組CT Bhalla 評分。肺功能檢測:經肺功能檢測儀(AS-507,上海伊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測定FEV1%pred,在檢測前校準儀器,由專業人員完成檢測,各程序測定3 次,取最佳值作為最終結果。
Bhalla 評分[8]分值越高,病情越重。具體評分方法見表1。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分析CT Bhalla 評分對支氣管擴張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確定曲線下面積(AUC)。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患者CT Bhalla 評分(5~17)分,平均(9.27±1.26)分;不同年齡、危險分級、病程年限、急性加重次數、銅綠假單胞菌陽性、FEV1%pred 患者CT Bhalla 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其中高危患者的CT Bhalla 評分顯著高于中危患者與低危患者,中危患者高于低危患者,且急性加重≥3 次/年顯著高于急性加重2 次/年的患者與急性加重1 次/年的患者,急性加重2 次/年的患者高于急性加重1 次/年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2。

表1 Bhalla 評分標準
表2 CT Bhalla 評分與臨床特征的關系(分,)

表2 CT Bhalla 評分與臨床特征的關系(分,)
注:與低危患者比較,*P <0.05;與中危患者比較,#P <0.05;與急性加重1 次/年的患者比較,△P <0.05;與急性加重2 次/年的患者比較,▼P <0.05。FEV1%pred: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的百分比
不良組CT Bhalla 評分[(11.94±2.24)分]顯著高于良好組[(6.60±1.78)分],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t=10.177,P <0.01)。
CT Bhalla 評分評價患者預后不良的AUC 為0.731(標準誤=0.065,P=0.002,95%CI=0.603~0.859),最佳界值為9.490 分,敏感度為72.70%,特異性為65.90%。ROC 曲線見圖1。

圖1 CT Bhalla 評分評估患者預后的ROC 曲線
支氣管擴張的常見病因較多,包括感染、免疫缺陷、遺傳、異物吸入等,在任何年齡段均可發病,主要癥狀為咳痰、咳嗽、咯血等,咳痰大多發生于傍晚、晨起時,痰液量較多,且痰液通暢的情況下,患者比較輕松,但一旦出現痰液不暢現象,則可引起胸悶等表現[9-11]。如果患者存在反復繼發感染,還可誘發食欲下降、盜汗、發熱等表現。在出現阻塞性肺氣腫后,可引起氣急、呼吸困難癥狀。支氣管擴張對支氣管組織的彈性影響較大,可破壞管壁肌肉形態,促使支氣管變形[12-13]。研究指出,因個體存在差異性,導致支氣管擴張患者的表現也具有差異[12]。臨床需進一步明確這類患者的疾病特征,為制訂干預方案提供依據[14-15]。
CT 對氣道疾病評估有重要意義,能確定發病范圍以及疾病嚴重度,這種檢查手段具有非侵入性監測的特征,有利于了解支氣管擴張分布情況,特異度、敏感度較高[16-18]。Bhalla 評分是支氣管擴張CT 表現的一種評分系統,涵蓋的評價內容較廣,能對支氣管擴張患者的CT 表現進行全面評估[19-20]。本研究針對支氣管擴張患者行CT Bhalla 評分,結果顯示,不同年齡、危險分級、病程年限、急性加重次數、銅綠假單胞菌陽性、FEV1%pred 患者CT Bhalla 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在本研究中,年齡≥60 歲的患者CT Bhalla 評分更高,提示病情更重。有研究指出,年齡>60 歲的支氣管擴張患者呼吸困難發生率較高,約70%的患者存在呼吸困難,且病程延長后,其肺功能進一步削弱,對病情影響更大[21-23]。此外,本研究提示,危險分級越高、病程年限越長、急性加重次數越多、銅綠假單胞菌陽性以及FEV1%pred 越低的患者CT Bhalla 評分更高,提示這類患者病情較嚴重。上述患者均屬于預后不良的高危病例,癥狀表現復雜,死亡風險較高。
本結果顯示,在80 例患者中,預后良好率占80.00%,但仍有20%的患者經治療后,病情無改善,且預后不良者的CT Bhalla 評分較良好者明顯增高。CT Bhalla評分將CT 掃描與Bhalla 評分相結合,能更加明確支氣管擴張與肺功能變化的關系,并了解黏液栓、擴張程度等信息,據此預測預后[24-25]。筆者通過繪制ROC曲線,提示CT Bhalla 評分預測支氣管擴張患者預后的AUC 高達0.731,總體預測效果較理想,且確定了最佳界值,當CT Bhalla 評分>9.490 分時,預后不良風險更高。這進一步證實該評分系統對評估支氣管擴張患者預后有較高價值。
綜上,CT Bhalla 評分可作為評價支氣管擴張患者預后的重要指標。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不足,如僅選擇80 例患者,且只隨訪了12 個月,觀察年限較短,未來將彌補上述缺陷,分析該評分系統對患者遠期預后的評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