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曄 何 敏 符文艷▲ 林育瀟 劉 笑 趙 悅 崔曉慶 安 鵬
1.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中醫科,陜西西安 710004;2.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護理系,陜西西安 710100
《中國護理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指出:大力開展中醫護理人才培養,充分發揮中醫護理在慢病管理、康復促進等方面的作用[1],但中醫護理人力不足,知識缺乏是限制其發展的重要因素[2]。臨床護生是儲備中醫護理人力資源和培養中醫護士人力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加強中醫護理的實習課程建設十分必要。但護理實習存在時間短、訓練模式單一等問題,使護生的分析和實踐能力不足。情景模擬示教是通過模擬場景讓護生主動參與并探索解決問題,教師引導護生進行探索,能夠較快地提高護生的理論和實踐能力。本研究依據楊惠云等[3]主編的《臨床常見護理技能情景模擬》,根據帶教目標及臨床實踐經驗,將中醫護理技術操作中常見的問題及預處理方案經過帶教團隊12 次修改創設形成多個問題情景,旨在通過創設問題情景示教提高護生中醫護理技術的實踐能力及護理工作的評判性思維水平。
選取2017 年6 月—2019 年2 月于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實習的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四年級實習護生74 名,其中女56 名,男18 名,2017 學年的37 名作為對照組,2018 學年的37 名作為觀察組,兩組中醫護理技術的理論授課時長為26 課時,實習時長為6 周。對照組女29 名,男8 名,平均年齡(21.01±1.10)歲;觀察組女27 名,男10 名,平均年齡(20.67±1.08)歲。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中醫護理技術實習前進行傳統示教法。即微信課件傳送理論知識PPT,內容包括規范的中醫護理操作方法、目的、適應證及禁忌證和注意事項等,課堂時對理論知識進行講授和技能操作示范和一對一訓練。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創設中醫護理技術相關的臨床常見問題情景示教。即由經過培訓的2 名中醫護理技術問題情景的帶教老師,依據《臨床常見護理技能問題情景模擬》[3]中的中醫護理技術操作章節為藍本,由老師扮演患者、護生扮演執業護士獨立進行中醫護理技術操作。帶教老師在護生操作過程中先后演繹出臨床常見的3~5 個問題場景(老師課前未向護生提及問題場景的演繹內容),由1 名護生獨自按照執業護士角色進行各個場景護理,其余護生可以參觀但不能給予提示等交流;并且每組護生(5~7 名)先后逐個獨立進行問題場景的護理,老師逐個護生做好記錄。待所有護生操作完成后,由老師引導護生討論,并分別針對護生的問題及短板,總結出問題情景的解決原則及護理方法。
①在6 周實習期結束時,由經過培訓的帶教組長按照統一標準答案進行護理理論成績打分;由2 名經過培訓的操作教練按照操作標準進行打分,取均值計為護理操作成績。②評判性思維測評采用我國護理專家修訂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測量表中文版(CDTI-CV)[4],該表共70 個條目、7 個維度組成,所有條目均用Likert 6 級計分法,其中30 個正性條目按6~1 計分,40 個負性條目按1~6 計分。每維度計分得分范圍為10~60 分,≥40 分即表示為有此能力;>30~<40 分為中性表現;≤30 分為負性表現。量表總分為420 分,≥280 分表示有此能力;得分>210~<280 分為中性能力;≤210分為負性表現。量表內容效度0.90,量表的Cronbach’s α 為0.85。③自行設計問卷調查觀察組對創設問題示教模式的認可度。共21 個條目,用Likert 5 級計分法每個問題從很不認可到非常認可分別計1~5 分。量表內容效度0.91,量表的Cronbach’s α 為0.83。
本研究調查問卷選用問卷星平臺進行。問卷先由研究者設計好后組織6 名護生進行預調查集填寫問題;然后對問卷格式進行再編輯確保運行正常,出科時將形成的二維碼發至護生微信群,由帶教老師組織護生現場填寫。本研究為匿名問卷,問卷前有知情同意介紹,被調查者同意后方能進入問卷,本問卷設置必須填完所有條目方可提交,故不存在缺項問卷。
問卷星收齊數據后關閉填寫通道并導出數據,并以單項條目進行人工檢查,發現問題調取原始問卷,形成最終數據庫。將數據導入SPSS 18.0 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中醫護理理論成績為(96.24±1.32)分,對照組為(95.14±2.51)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269,P=0.027);觀察組中醫護理操作成績為(94.00±1.97)分,對照組為(92.55±2.85)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504,P=0.015)。
本次共組織掃碼填寫調查問卷74 份,回收有效問卷74 份,回收率為100%。兩組自信心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觀察組CDTI-CV 總分、尋找真理、開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統化能力、求知欲及認知成熟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帶教模式認可度調查發現,觀察組護生均表示掌握了此項操作;對教學方法滿意表示認同的護生達97.30%;涉及到了一個我很擔心發生的臨床問題表示認同的護生達94.60%(認可度包括非常認同和基本認同)。見表2。
表1 兩組護生出科時CDTI-CV 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護生出科時CDTI-CV 評分比較(分,)
注:CDTI-CV:批判性思維能力測量表中文版

表2 觀察組護生中醫護理技術帶教模式認可度(例)
中醫護理人才培養是我國護理教育的重心,護生是未來護理事業的主力軍,中醫技術操作是中醫護士最基礎的技能[5],提高在校護生的中醫護理技能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是根據中醫護理技術示教目標和內容設計的問題場景,能夠使護生在遇到問題時模擬執業護士角色進行探索,促進護生養成遇到臨床問題先思考的習慣[6-7],從而幫助護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教師在教學總結階段會逐個評價護生操作及處理問題的優缺點、錯誤與知識漏洞,一個方面以照鏡子的方式讓護生了解自己的短板,激發其對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渴求[8];另一個方面啟迪護生對理論與實踐轉化過程的思考,從而提高護生的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
未來的工作常常需要做出正確的臨床決策[9],護生必須要具備批判性思維能力來迎接復雜的信息挑戰[10],故評判性思維對于護生非常關鍵[11],被定為護理教育的目標之一[12]。但目前我國護生多為獨子,其服務意識和危機意識較薄弱,進入實習階段遇到臨床問題常常不知所措,嚴重影響實習效果[13]。護生以執業角色進行現場獨立工作從而加強護生分析處理問題及溝通的能力[14]。護生通過對患者的合理評估和整體分析正確提取信息做出科學的對癥護理[15],故本法促進了批判性思維是解決問題的認知過程[16]。教育是影響評判性思維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并且越早越好[17],本研究結果顯示開放思想等維度得分會隨著教育而提高,與Kaya 等[18]的研究結果一致。傳統的帶教方法護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過于依賴老師[19],不良的問題情景為護理教育者提供了一種新的示教模式且更具有優勢。本研究在中醫護理技術示教中創設不良問題情境,為護生提供了犯錯誤且積極改正的成長機會,這個學習過程正是批判性思維的運用過程。既解答當前遇到的問題,又重視護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20]。
基礎護理技術是護生的核心課程,其帶教質量對護生日后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其因理論瑣碎、流程繁多,傳統帶教模式的弊端日益突顯,為培養護生邏輯思維能力,教師應充分重視帶教范式的構建[21-22]。目前我國的中醫護理技術教材只講解了標準操作,即操作進展理想狀態的流程,但對臨床不良情景設計較少,本示教模式考慮到了操作過程不順利等情景,給護生帶來新的挑戰及體驗感,大大激發了護生的實習欲望,使其更有信心投入后期的臨床實踐,有益于提高護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觀察組中94.60%的護生同意“涉及到了一個我很擔心發生的臨床問題”的說法,89.19%的護生表示未來更加有信心獨立完成中醫護理操作技術。說明新的帶教模式影響了護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此外,帶教老師發現創設的問題情景常常能夠引發護生間以及師生間的探討和交流,促進護生主動性和學習熱情[23],同時也讓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提升自身素質,促進教學質量[24]。
綜上所述,本研究的創設問題情景示教能夠為護生提供獨立操作的職業經驗,護生借助對臨床常見護理問題的解答和應對,有效提高了中醫護理技術理論和實踐能力,提高了帶教模式的認可度,提高了護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尤其在疫情等所致的臨床實習時間壓縮時,值得推廣應用。建議護理教育者在護理技術示教時多設計一些可以體驗護理操作失敗、不良事件發生等帶教內容,示教老師應注意對討論的問題進行總結,不斷探索切實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護生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能力[25]。本研究樣本均來源于同一所學校同一所醫院,不能全面反映普遍的中醫護理技術教學情況。今后可針對不同地區、不同專業的護生情況進行研究,還可以從中醫護理院校、中醫護理教育背景等層面制訂不同的干預策略,從而促進中醫護理技術的實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