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艷楠 王瑞瑞 楊 婷 張春梅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護理學院,天津 301617
重癥監(jiān)護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作為挽救危重患者生命的重要力量,扮演搶救生命、降低死亡率、維持生存的重要角色[1]。接受機械通氣的患者,有創(chuàng)操作的痛苦、溝通交流的不便,使患者出現(xiàn)心理、認知和軀體障礙等并發(fā)癥,嚴重降低其生活質量和就醫(yī)體驗[2-3]。Roy 適應模式是美國理論學家Roy 于1970 年提出[4],他認為個體必須保持自身完整性而持續(xù)進行適應[5],目前已廣泛應用于ICU[6-7]。基于Roy 適應模式,可減輕患者機械通氣的刺激因素,促進適應通氣治療與護理流程,以提高生活質量。目前此類研究逐年增多,但研究質量、研究方法與結果各異。因此,本研究旨在系統(tǒng)評價基于Roy 適應模式的ICU 護理干預,應用于機械通氣患者的相關研究,評估其應用效果,為臨床實踐提供參考。
計算機檢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Ebsco、Elsevier、CNKI、Wanfang Data、VIP 和CBM 數(shù)據(jù)庫中符合納入標準的文獻,檢索時間均從建庫至2020 年5 月。同時追溯已發(fā)表相關系統(tǒng)評價、meta 分析,以獲取未檢索到信息。中文檢索詞:羅伊適應模式/羅伊/Roy 適應模式/Roy、ICU/重癥/危重、機械通氣/肺通氣/通氣機。英文檢索詞:Roy/Roy adaptation mode/Roy adaptation model/ Roy’s adaptation model、critical care/critical illness/intensive care units/ICU/intensive care/critical* ill*、Mechanic ventilation/Mechanic ven tilat*/ventilat*/machine ventilat*/mechanical respiration。
1.2.1 納入標準 ①研究類型。隨機對照實驗(RCTs)或半隨機對照試驗(CCTs)。②研究對象。入住ICU 且年齡在18 歲以上的患者。③干預措施。對照組應用ICU 常規(guī)護理(包括護理評估、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腸脹氣、心理護理等);干預組應用基于Roy 適應模式的護理干預,包括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及相互依賴,貫穿ICU 護理全程。④結局指標。脫機成功率、呼吸機天數(shù)、住院天數(shù)、住院費用,生理功能評分,認知功能評分。
1.2.2 排除標準 ①重復發(fā)表、質量低或無法獲取全文;②干預措施敘述不完整;③非中英文。
2 名研究者獨立篩選文獻、提取資料并交叉核對(圖1),若遇分歧,則討論解決或詢問第三方建議。提取資料包括:研究者、發(fā)表年份、ICU 類型、樣本量、平均年齡、性別、干預措施、結局指標、干預時間等。
2 名研究者依據(jù)Cochrane 系統(tǒng)評價手冊5.1.0 版[8]獨立評價文獻,包括7 項指標。每項以“低風險”“不清楚”和“高風險”進行評價。文獻質量分為3 個等級,完全滿足者為A 級,部分滿足為B 級,完全不滿足為C級。如遇分歧,則討論解決,或詢問第三方建議。
采用RevMan 5.3 軟件進行meta 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相對危險度(RR),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差(MD),均以95%可信區(qū)間(CI)表示。通過χ2檢驗異質性,若P >0.1,I2<50%,采用固定效應模型;若P <0.1,I2>50%,選擇隨機效應模型。若P <0.1 且無法判斷異質性來源,或在內容、方法和結局指標方面差異較大,僅行描述性分析。應用漏斗圖判斷發(fā)表性偏倚,使用敏感性分析評估結果穩(wěn)定性。
計算機檢索與手工檢索共獲得文獻數(shù)283 篇,包括中文225 篇,英文58 篇,排除重復文獻后獲得187 篇,閱讀標題與摘要后獲得34 篇,閱讀全文后最終納入6 篇。具體檢索及篩選流程見圖1。

圖1 具體篩選與檢索流程
最終納入6 項[9-14]研究,共計660 例,干預組334 例,對照組326 例,均為國內研究、雙臂研究,均報告年齡與性別比例,兩組間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6 項研究[9-14]評價結果均為B 級。分組方法有1 項[10]采用入院先后順序。由于護理措施的特殊性,主要考慮結局測評者施盲,2 項研究[10,13]涉及肺功能由檢驗科完成,客觀性強評為低風險,但其結局還涉及主觀指標,因此判斷為風險不清楚。文獻基本特征與質量評價結果見表1。偏倚風險見圖2。
2.4.1 脫機成功率 4 項研究[9-12]進行了報道,各研究間無異質性(P=0.91,I2=0%),采用固定效應模型。結果顯示干預組脫機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RR=1.27,95%CI(1.16,1.38),P <0.000 01],證明基于Roy 適應模式的護理干預,患者脫機成功率高于常規(guī)護理。見圖3。
2.4.2 呼吸機天數(shù) 4 項研究[9-12]進行了報道,各研究間同質(P=0.13,I2=47%),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合并效應量發(fā)現(xiàn)干預組使用呼吸機天數(shù)顯著低于對照組[MD=-3.88,95%CI(-4.15,-3.61),P <0.000 01],顯示以Roy 適應模式為參考實行護理,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呼吸機使用天數(shù)。見圖4。

表1 文獻基本特征與質量評價結果

圖2 偏移風險圖
2.4.3 住院天數(shù) 以此為結局指標的研究有4 項[9-12],各研究間同質(P=0.16,I2=42%),采用固定效應模型。結果顯示干預組住院天數(shù)明顯低于對照組[MD=-3.13,95%CI (-3.74,-2.52),P <0.000 01],顯示以Roy 適應模式為基礎實行護理干預,患者的住院天數(shù)顯著減少。見圖5。
2.4.4 住院費用 有4 項研究[9-12]作為結局指標,各研究間無異質性(P=0.74,I2=0%),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合并效應量發(fā)現(xiàn)干預組住院費用明顯少于對照組[MD=-0.04,95%CI(-0.08,-0.02),P <0.01],顯示與常規(guī)護理比較,實施基于Roy 的護理干預可顯著降低患者住院費用。見圖6。

圖3 兩組患者脫機成功率的meta 分析

圖4 兩組患者呼吸機天數(shù)的meta 分析

圖5 兩組患者住院天數(shù)的meta 分析
2.5.1 生理功能評分 李梅等[10]以PSQI、ADL 作為結局指標,發(fā)現(xiàn)干預組應用Roy 適應模式治療后PSQI指數(shù)低于對照組、ADL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陳玉宇等[13]對重癥機械通氣患者給予羅伊適應模式的護理干預后,與對照組比較,干預組PSQI 得分顯著降低(P <0.05)。

圖6 兩組患者住院費用的meta 分析
2.5.2 認知功能評分 蔣美芳[14]探討Roy 適應模式對ICU 機械通氣患者的應用效果,發(fā)現(xiàn)干預組格拉斯哥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P <0.05)。
納入分析的4 項研究[9-12]漏斗圖呈現(xiàn)不完全對稱,本研究存在一定發(fā)表偏倚。見圖7。

圖7 納入4 項研究的漏斗圖
將進行meta 分析的4 項研究[9-12]去除最大樣本量,或逐項去除,以同樣方法分析,各研究間異質性降低,結果顯示干預組脫機成功率、呼吸機天數(shù)與住院天數(shù)均優(yōu)于對照組。而去除邵艷等[12]的研究后,發(fā)現(xiàn)住院費用分析結果與原結果不一致[MD=-0.01,95%CI(-0.07,0.05),P >0.05],推測原因為住院費用受到樣本量的影響較大,此項指標結果穩(wěn)定性較差,需要進一步判定其有效性。
3.1.1 脫機成功率、呼吸機天數(shù)、住院天數(shù)與住院費用應用Roy 模式對患者進行評估,作出護理診斷、確定護理重點、制訂護理計劃,給予貫穿ICU 全程的護理干預[15-16],從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與醫(yī)患依賴4 個方面促進患者適應,患者理智面對機械通氣的不良刺激[17-18],使其順利完成脫機,減少呼吸機使用天數(shù)與住院天數(shù),住院費用隨之下降[20]。但研究者對該模式的理解不同,使研究出現(xiàn)陰性結果[12,14],建議開展標準化研究,為臨床護理提供更準確客觀的依據(jù)。
3.1.2 生理功能評分 實施Roy 適應模式的護理方案、早期運動以及睡眠干預,可提高生理功能。侯芳等[20]、趙巧英[21]應用早期活動專項培訓,發(fā)現(xiàn)患者MRC 肌力評分顯著升高,ICU 獲得性衰弱發(fā)生率顯著降低。李艷等[22]干預后發(fā)現(xiàn)患者睡眠結構分期所占比例與對照組比較均呈現(xiàn)顯著差異,睡眠質量得到明顯改善[23]。但該模式對睡眠質量好的患者產生積極影響,反之出現(xiàn)陰性結果[24]。Roy 適應模式對患者生理功干預結果不甚統(tǒng)一,建議開展高質量的研究以證實。
3.1.3 認知功能評分 Roy 適應模式可提高患者格拉斯哥評分,譫妄治療中也發(fā)揮一定作用。劉媛媛等[25]將Roy 模式應用于程序化脫機拔管,發(fā)現(xiàn)干預組有效降低譫妄發(fā)生率,減少譫妄持續(xù)時間。國外研究者[26]在干預第4 天發(fā)現(xiàn)患者譫妄發(fā)生率、譫妄嚴重程度明顯好于對照組。李爽等[27]還研究了患者28 d 死亡率,發(fā)現(xiàn)護理干預可在短期內減少患者的死亡例數(shù)。但目前研究多探討患者的短期指標,遠期影響尚不明確,建議進一步隨訪長期干預效果,為臨床工作提供參考。
①納入研究隨機分組不夠標準,結局測評均未描述施盲情況,結局指標涉及較多且分散。②研究收到了樣本量,研究對象個體差異,具體干預措施的不同的影響,是本研究異質性的主要來源。③ICU 機械通氣患者的護理較為復雜,本研究僅對貫穿ICU 全程的干預進行meta 分析,在討論中補充具體研究現(xiàn)狀。
基于Roy 適應模式的護理干預可提高ICU 機械通氣患者的脫機成功率、減少呼吸機天數(shù)與住院天數(shù)、減少住院費用。可對患者的生理與認知功能產生一定積極影響。但目前臨床干預措施標準不一,文獻質量不高,期望開展大樣本、多中心的標準化研究,形成統(tǒng)一的護理方案,并隨訪患者遠期干預影響,為ICU 機械通氣患者開展應用Roy 適應模式的護理研究提供參考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