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銀瑞 鐘藝鳴 毛美玲 焦海蕾 徐 冰
(1.陜西中醫藥大學,陜西 咸陽 712046;2.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陜西 咸陽 712000)
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指由血管源因素導致腦區低灌注所致的認知功能障礙綜合征,癥狀常緩慢發生,呈階梯式進展,臨床主要表現為認知功能障礙和神經功能障礙兩方面[1]。血管性癡呆早期病情相對穩定,以善忘、反應遲鈍等智能缺損為主,多無行為異常,日常生活尚可自理;后期智能損害嚴重,??砂橛星橹井惓?,病情波動大,甚可危及生命。本病可歸屬于中醫學“呆病”“善忘”等范疇,中醫學認為先天不足、后天失養、年老腎虛、久郁不解、中風外傷均可導致人體臟腑功能失調,氣血津液代謝失常,腦絡痹阻,腦髓失養而發病。其中“瘀毒”是重要致病因素,二者積聚體內,相互衍化,互為因果是本病病情加重、纏綿難愈的核心病因病機,且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表現為煩躁、嗜睡、妄聞妄見、舉止異常、昏不識人等癥,因此本文探討從瘀毒論治血管性癡呆。
“瘀”包括瘀血、血瘀及機體組織的積聚。瘀血是對“瘀”的高度概括,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瘀血是指因血液運行不暢而產生的積血、蓄血等有形之瘀。廣義的瘀血不僅包含狹義的瘀血,更泛指由于食滯、痰濁、情志刺激等病理因素導致血液運行不暢的病理狀態,是一種無形之瘀,其性質、組成可發生改變[2]。
中醫對瘀血與癡呆關系的認識由來已久。早在東漢時期,人們已經意識到瘀血與癡呆的關系。張仲景認為蓄血能夠使人“善忘”,采用活血化瘀之代表方“下瘀血湯”“桃核承氣湯”“抵當湯”來治療。唐容川在《血證論》中提出“血在上,則濁蔽不明矣”,王肯堂在《證治準繩》中言“瘀血在上,令人健忘”,《類證治裁》又提出“若血瘀于內,而喜忘如狂”。瘀血不去,則新血難生,留滯于腦絡,則阻塞玄府;腦絡不通,神機失用,可誘發或加重癡呆。
“毒”在中醫理論中具有豐富內涵,既指藥物和藥性,又是對機體產生毒害作用的致病因素或病理產物的總稱?!岸尽钡闹虏×^強,易損傷臟腑,結滯絡脈,耗傷陰精,而使形體受損,或表現為筋肉枯萎,或表現為臟腑功能失調甚至衰減?!岸尽本哂薪櫺?、蔓延性,根據其侵犯的臟腑經絡的不同,可出現各種病理變化與臨床表現,因而造成“毒”的另一個致病特點是變癥多端。
毒可分為外來之毒和內生之毒。外毒指外邪侵襲人體,化而為毒者。內毒多指機體臟腑功能失調、氣血津液運行失常,進而產生痰濁、瘀血等代謝產物,不能及時分解,蘊積體內化為毒邪[3]。《金匱要略心典》記載:“毒,邪氣蘊結不解之謂”,是從病因學角度闡釋毒的概念,說明邪氣不去,蘊久則可化生為毒,因而產生了“邪盛謂之毒”的觀點。
現代醫家更傾向于對內毒的研究,認為癡呆的發生與體內痰濁瘀血等病理產物蘊積密切相關。人至老年,腎氣衰減,無以運脾,脾虛不能散精,導致清濁不分。清者匯聚成痰,濁者聚集為脂,阻礙氣血運行,痰瘀叢生,相互膠結,蒸郁化腐,合而為毒。毒邪積聚,導致氣機升降失常,可引發中風,出現突然昏仆、口眼歪斜、不省人事,這是急性腦血管事件的主要病因和關鍵病理機轉。毒邪可傷津動血,耗損陰精,導致腦髓失養而轉化為癡呆。毒邪亦常常兼夾他邪,痰瘀毒互結,蝕肌傷肉,損傷腦絡,導致元神蒙蔽,神機失用,且易形成頑病痼疾,纏綿難愈。
“瘀”“毒”關系密切,二者互為因果。由瘀到毒形成瘀毒,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瘀為毒形成的物質基礎,毒是瘀的發展和轉歸[4]。瘀毒纏綿,導致疾病遷延難愈。
瘀能致毒。外感六淫、內傷七情,導致肝氣郁結;嗜食肥甘厚膩,損傷脾胃,導致脾氣瘀滯;久病氣血匱乏,氣血運行不暢,可積濕為痰,留滯為瘀。
毒可致瘀。毒邪煎熬陰液,陰傷血滯而成瘀,《醫林改錯》中提道:“蘊毒在內,燒煉其血,血受燒煉,其血必凝?!倍拘翱蓳p傷脈絡,導致血溢脈外而成瘀。毒邪亦可損傷臟腑,導致血液循行受阻而致瘀。
瘀血是腦卒中的直接危險因素,卒中后腦組織缺血壞死,腦代謝紊亂,可影響學習、記憶及認知功能,其可能的作用機制如下[5]:其一,瘀血可調節血小板活化基因的表達,使血小板黏附聚集,增加血液黏稠度,從而形成血栓;其二,瘀血形成后易產生血栓,血栓脫落后隨血流阻塞腦部血管,導致腦卒中的發生,是癡呆的重要因素;其三,瘀血可影響血管新生相關基因表達,使機體調節缺血性病理改變的能力下降。三者共同作用使腦部血液循環受阻,腦組織缺血壞死,產生炎癥反應,損傷海馬、角回、丘腦等腦組織,誘發或加重癡呆。
有學者指出,中醫的毒邪包含現代醫學的興奮性神經毒、毒性氧自由基、炎性介質等[6]。研究表明,興奮性氨基酸(EAA)是一種興奮性中樞神經遞質,其毒性作用是由EAA受體激活導致的神經元細胞死亡。其中谷氨酸含量最多,作用最廣。當腦部血流減少后,谷氨酸釋放增多,使鈣離子大量內流,產生過多的氧自由基,引起一系列病理變化,如線粒體損傷、神經元死亡等,導致認知功能障礙[7]。腦組織缺血??梢鹨幌盗醒装Y反應,當炎性因子水平過高時,VaD的發生率也隨之升高[8]。炎性因子可激活體內中性粒細胞,導致氧自由基和白三烯等有害物質釋放,并激活其他炎性介質,產生神經毒性因子,引發血管性癡呆神經功能損害[9]。
隨著分子生物學研究的日益深入,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重視炎癥機制在血管性癡呆中的作用。炎癥反應主要表現為以血管系統為主的局部改變和全身功能障礙,這與中醫學瘀毒所致的全身氣血蘊結不通具有相似性。
在血管性癡呆遷延不愈的過程中,瘀血多兼氣滯,毒邪煎熬陰津,形成氣血精津阻滯不通、毒邪蘊結不解之象。故治療方面,活血化瘀兼調氣機,清熱解毒兼護正氣,總以調和氣血、扶正祛邪為法。根據瘀毒輕重程度的不同,VaD可分為3型論治。
5.1 瘀重于毒 此型患者可表現為表情遲鈍、言語不利、善忘,神呆不慧,常伴有面色晦暗、肌膚甲錯,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細澀。治療總以理氣活血、化瘀通絡為法,方選通竅活血湯加減。常用藥有:麝香、當歸、桃仁、紅花、川芎、赤芍、丹參、蔥白、生姜,黃酒浸泡后煎服。久病氣血不足,加熟地黃、黃芪;兼氣滯者,加柴胡、枳殼;兼痰阻者,加枳實、膽南星;兼陰虛者,加熟地黃、制首烏;兼腎虛者,加補骨脂、益智仁。方中以麝香開竅醒神,川芎、赤芍行氣活血,桃仁、紅花化瘀通絡,蔥姜黃酒升散氣血、通利血脈。其中麝香最為關鍵,然而當今麝香一味物稀價高,臨證常用水蛭、全蝎、地龍等蟲類藥物代替。一方面可借蟲類藥搜風通絡之性,促使腦府痰瘀之邪消散?,F代藥理研究表明全蝎、地龍、水蛭等藥物具有較強的延緩血液凝結、溶解血栓、擴張血管作用[10],可用于腦梗死后癡呆的治療。另一方面蟲類藥為血肉有情之品,有養精益髓的作用,符合腎虛髓虧的病機。而活血化瘀類中藥可改善血液流變學,抗血栓形成,擴張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環,從而促進血液流通,達到祛瘀生新、疏通腦絡、增加腦部供血、改善學習及記憶能力的目的。
5.2 毒重于瘀 此型患者病情較重,表現為昏不識人、神呆遺尿、煩躁不安、妄言妄行,或顫動,或痙癇,舌質紅絳、舌苔黃膩或積腐,脈弦數。此為毒邪亢盛、元神被擾、邪正斗爭激烈之象。瘀毒之間相互轉化導致病機復雜,病程遷延難愈,毒邪較甚,治療應以清熱解毒、開竅醒神為要,方選黃連解毒湯。黃連解毒湯由具有苦寒之性的黃芩、黃連、黃柏、梔子組成,能發揮瀉火解毒通絡作用,使毒邪去除,腦絡暢通,氣血充盈,腦髓、元神得養?,F代研究發現,該方治療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機制可能與其能調節血壓、血糖、血脂等腦血管危險因素,抑制炎癥反應、氧化應激等病理改變及發揮腦神經元保護作用有關[11]?,F代藥理研究表明,黃連中的生物堿類之小檗堿能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調節血脂預防動脈硬化、調節神經營養因子改善缺血再灌注損傷、抗炎清除氧自由基等[12]。而黃芩、梔子中的黃芩苷、異梔子苷、梔子酮苷等成分同樣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減少炎癥損傷、保護腦組織等作用[13]。
5.3 正虛毒戀 《靈樞·邪客》云:“補其不足,瀉其有余,調其虛實,以通其道而去其邪。”瘀毒病機從邪實強調治療VaD過程中祛邪的重要性,但由于該病以腎精虧虛為本,病程遷延,病機復雜,氣血虧虛的一面亦不可忽視。精血同源,血液瘀積故精血互滋乏源,津液生成來源不足,瘀血阻絡又影響精津的正常輸布,加之瘀毒易化火傷陰,可使正常的精津耗損過多,二者皆可加重腎精虧虛的病理狀態。故臨床在調理氣血的同時,尤應重視顧護腎精。《醫學心悟》提出:“腎主智,腎虛則智不足。”此期虛實之證兼見,以虛證為主?;颊呖杀憩F為反應遲鈍、善忘、興趣喪失,或動作笨拙,甚則腰脛酸軟,腦轉耳鳴,舌淡或瘦有瘀點,脈沉細。主方選七福飲加減治療。方中熟地黃補腎益精;人參、白術健脾益氣,補后天以養先天;遠志、酸棗仁化痰開竅、養心安神;當歸、川芎活血祛瘀。諸藥合用,共同發揮補腎益髓、活血通絡、化痰開竅作用,使腎精充盛、氣血和暢、元神得養、神機得用。臨床研究表明七福飲能顯著減少水迷宮試驗大鼠的探索距離,增加穿越次數,改善認知障礙[14];還能減少大鼠海馬組織的Bax表達,增加Bcl-2表達,抑制海馬組織神經元的凋亡,改善學習記憶功能。方中熟地黃具有改善記憶力、促進造血、抗疲勞、增強免疫力等作用[15];人參可以增強學習記憶能力,改善心肌缺血,延緩機體衰老[16]。
張某,男,65歲。2020年5月21日初診。
主訴:記憶力減退2月余。既往有腦梗死病史1年,規律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阿托伐他汀鈣片;有高血壓病史3年,間斷口服硝苯地平緩釋片,近期血壓控制尚可。自訴近2個月來,記憶力減退明顯,近事遺忘較為突出,計算力、理解力減退,曾服用鹽酸多奈哌齊片,療效欠佳。刻診:神情恍惚,目光呆滯,面色晦暗,思維遲鈍,言語不利,舌質淡黯、有瘀斑、苔白膩微黃,脈細澀。智能檢查發現連續計算“100-7”時反應遲鈍,只能正確回答1次;不能完全回想起昨日三餐,簡易智力狀態檢查量表(MMSE)評分14分,生活部分自理。西醫診斷:血管性癡呆;中醫診斷:癡呆(瘀重于毒)。向患者及家屬宣教,防跌倒,防走失。囑患者保持規律生活習慣,飲食宜清淡,避免情志刺激,適當安排智能訓練。治以通絡開竅、行氣活血。予以通竅活血湯加味。處方:
桃仁10 g,紅花10 g,當歸15 g,赤芍10 g,川芎10 g,水蛭6 g,地龍10 g,香附10 g,炒神曲15 g,生姜3片,老蔥6段,黃酒250 g。7劑。黃酒浸泡1 h,后加水煎400 mL,每日1劑,分早晚2次溫服。
5月28日二診:家屬代訴服藥后仍神情恍惚,目光略呆滯,面色稍有改善,思維緩慢,在家人幫助下可正確回答家庭住址,計算“100-7”反應仍較遲鈍,可連續3次計算正確,舌質淡黯、有瘀點、苔白,脈細澀。簡易智力狀態檢查量表(MMSE)評分17分。效不更方,繼服14劑,服法同前。
6月10日三診:患者反應速度較前明顯增快,能快速準確計算“100-7”,記憶力較前明顯改善,能獨立回憶起近期發生的事情,面色稍紅潤。目光有神,MMSE評分21分,日常生活基本能夠自理。二診方去桃仁、紅花,加益智仁10 g、黃精10 g、熟地黃10 g、黨參10 g,14劑,服法同前。
1個月后隨訪,患者訴日常生活可自理,記憶力基本恢復,言語流利,計算準確,未訴特殊不適。
按語:《吳鞠通醫案·中風》云:“中風神呆不語,前能語時,自云頭暈,左肢麻,口大歪?!被颊呃夏昴行裕兄酗L病病史,中風后血瘀氣滯,瘀阻腦絡,使腦氣與臟氣不相連接,而致癡呆;且瘀久化火,形成瘀毒,使火炎髓竭,元神漸昏,加重癡呆。其面色晦暗,思維遲鈍,言語不利,舌質淡黯、有瘀斑、苔白膩微黃,脈細澀皆為腦絡瘀阻、元神受擾之象。故以地龍、水蛭逐瘀通絡,桃仁、紅花、赤芍、當歸活血化瘀,川芎、香附增加理氣作用,達到“氣行則血行”的目的,加用神曲防止地龍、水蛭礙胃,輔以老蔥、生姜、黃酒升散氣血,通利血脈,使活血化瘀之藥力上達。全方共奏通絡開竅、行氣活血之功,氣血宣通則五臟安和,神機自用。二診效佳故守方繼服,三診患者瘀血之象明顯減輕,故去桃仁、紅花,但老年患者腎氣衰減,加之久病耗損,故加益智仁、黃精、熟地黃、黨參以補益人身之精氣血,臨床效果較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