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勝杰 俞晶晶 劉 華 范軍銘 范小會
(1.河南中醫藥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8;2.河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神志科,河南 鄭州 450004)
神志,意指精神、情志,泛指人們各種精神心理活動。《黃帝內經》中將人的神志活動分為五神和五志,五神指:神、魂、魄、意、志;五志指:怒、喜、思、悲、恐,它們分別對應著五臟,為五臟所主。神志病指人的神志異常而引發的一系列疾病,包括中醫學中的郁證、狂證、癲證、臟躁等和現代醫學中的心理疾病、精神類疾病、身心疾患及一些神經系統疾病等[1]。正常情況下,人們的精神活動適當,情志得以合理調節,則機體不發病,但若情志調節異常,則會引發神志疾病。西藥治療神志疾病療效差,副作用大,易使患者產生耐藥性和成癮性,長期服用,不僅不能有效治療神志疾病,反而會加重患者病情,甚至變生他證。中醫中藥治療神志病優勢明顯,療效確切,且幾乎無副作用。柴芩溫膽湯由經典名方溫膽湯加柴胡、黃芩而得,其具體組成為:柴胡、黃芩、陳皮、半夏、茯苓、枳實、竹茹、甘草。該方長于治療痰熱內擾(痰火擾心)型神志病,多表現為心煩口苦、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等。現將柴芩溫膽湯治療神志病的研究進展概述如下。
失眠,中醫稱之為“不寐”,以不能獲得正常的睡眠為主要特征,多表現為睡眠的深度、時間之不足[2]。失眠的發病與年齡、環境、地域等多種因素相關[3]。本病按照病因可分為原發性失眠和繼發性失眠。臨床上痰熱擾心型失眠較為常見,多以柴芩溫膽湯為主方治之[4]。
1.1 原發性失眠 原發性失眠是睡眠障礙中的一種,主要表現為睡眠質量較差、睡眠時間較短,一般癥狀持續時間較長,目前尚未找到明確的病因,大致可分為以下3種類型:(1)心理生理方面的失眠;(2)持續性發作的失眠;(3)主觀意識的失眠[5-7]。柴芩溫膽湯一般用于治療痰火擾心型失眠癥療效較好。李武林[8]認為柴芩溫膽湯為治療少陽病痰火擾心型失眠的常用方,并用該方治療70例少陽病屬痰火擾心之失眠者,效果顯著。王倩蕾等[9]運用柴芩溫膽湯加減治療35例少陽病痰熱內擾型失眠癥,總有效率達85.7%,治療后患者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量表積分明顯低于治療前。筆者認為少陽樞機不利,膽郁化火,津液不布而生痰,痰火交結,內擾心神,失眠遂生,故宜調治膽腑,清熱化痰以恢復少陽樞機,則失眠之癥得愈。張敬華等[10]運用柴芩溫膽湯加減治療32例肝郁痰火型失眠癥患者1個月,發現多數患者PSQI量表積分及PSQI量表各因子積分和部分中醫證候積分明顯下降,證明柴芩溫膽湯治療肝郁痰火型失眠癥療效確切。
1.2 繼發性失眠 繼發性失眠常因他病的困擾而造成,失眠是其伴隨癥狀[11]。周堅等[12]運用柴芩溫膽湯加減治療30例辨證屬肝郁脾虛、痰熱內擾型慢性乙肝引起的失眠患者,其有效率達93.3%,認為中藥治療慢性乙肝伴發的睡眠障礙不僅療效確切,而且副作用小,是一種理想型的治療方案。郭昊睿[13]運用柴芩溫膽湯加味治療30例缺血性卒中后失眠辨證屬痰熱內擾者,其有效率達93.33%,充分表明柴芩溫膽湯治療繼發性失眠療效顯著。
焦慮癥是當今社會常見病,多因長期的精神刺激而導致。本病可分為急性焦慮癥和慢性焦慮癥,急性焦慮癥又稱驚恐發作,常伴有瀕死感、心悸等心臟及神經系統癥狀[14-15]。鄺娜等[16]運用柴芩溫膽湯治療36例絕經前后失眠癥伴焦慮癥患者,治療2周后,患者癥狀明顯改善,其有效率遠高于口服艾司唑侖片。其認為:女性更年期雌激素分泌減少,致使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進而導致失眠,柴芩溫膽湯疏肝健脾、清化熱痰,可顯著改善絕經前后所引發的失眠伴焦慮癥狀。陶冬艷等[17]運用柴芩溫膽湯化裁治療1例痰火擾心型失眠伴焦慮患者,療效確切。劉華等[18]運用柴芩溫膽湯加味治療30例失眠伴焦慮患者,總有效率達90.0%。其認為痰火擾心、心神不安或心神失養是本病發生的主要病因,苯二氮卓類藥物對失眠伴焦慮患者雖然初期療效確切,但長期服用則機體易產生耐藥性且損傷肝腎等,而柴芩溫膽湯相較于苯二氮卓類等西藥具有副作用小、無依賴性、療效明顯等優勢。
古文獻中沒有“抑郁癥”之病名,其癥狀可見于古籍中的百合病、郁證、癲證、臟躁等[19]。抑郁癥是當今社會最為常見的精神心理疾患之一,嚴重威脅人們的身心健康[20]。對于痰火擾心型抑郁癥亦可運用柴芩溫膽湯治療。
3.1 柴芩溫膽湯治療抑郁癥的臨床研究
3.1.1 原發性抑郁癥 一般認為原發性抑郁癥與患者心理密切相關,多與其個人生活經歷、成長環境、世界觀、人生觀等相關聯[21]。由于造成原發性抑郁的因素較多,故治療起來比較棘手。目前治療原發性抑郁癥的主要方法有西藥、中藥與針灸等,西藥副作用較大。黃亞洲等[22]通過總結近年來針灸治療原發性抑郁癥的臨床和實驗研究,發現針灸治療原發性抑郁癥尚存在諸多不足,應科學合理設計試驗,增加試驗的樣本量及延長試驗的觀察時間。譚斌[23]以柴芩溫膽湯聯合氯丙咪嗪治療40例患有抑郁癥的大學生療效確切,其認為中醫在精神類疾病分類方面比較模糊,尤其在控制疾病特異性方面不如西醫有優勢,但中藥可有效減少西藥的副作用。車娜等[24]運用柴芩溫膽湯治療痰火郁結型抑郁癥患者30例,總有效率達90%,其在對患者給予藥物治療的同時,還輔以精神開導。
3.1.2 繼發性抑郁癥 繼發性抑郁癥一般由于其他疾病遷延日久,難以治愈,使患者產生抑郁心理,逐漸發展為抑郁癥。竇春霞[25]對31例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在給予腦血管病常規治療與口服鹽酸帕羅西汀片的基礎上,加用柴芩溫膽湯加味治療28 d后發現柴芩溫膽湯組患者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明顯優于治療前及口服鹽酸帕羅西汀片對照組患者的評分,充分證明柴芩溫膽湯可化痰開竅、暢達三焦,可以有效治療卒中后抑郁癥,且副作用小,療效穩定。
3.2 柴芩溫膽湯治療抑郁癥的實驗研究 丁鳳敏等[26]運用柴芩溫膽湯對造模后的慢性應激抑郁模型小鼠行為進行干預,結果顯示:柴芩溫膽湯可以有效改善小鼠自主活動,降低其激惹次數,整體療效優于阿米替林,再次用實驗的方法證實了柴芩溫膽湯具有抗抑郁的作用,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何晶等[27]運用柴芩溫膽湯對造模成功的慢性輕度不可預見性的抑郁癥小鼠給予灌胃治療,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對抑郁小鼠雌二醇(E2)、神經肽Y(NPY)進行檢測,發現二者較前明顯上升,證實柴芩溫膽湯有疏肝解郁、清熱化痰之效,對小鼠的E2及NPY具有干預作用,可改善其抑郁狀態。張淑綿[28]對12只抑郁癥造模成功的小鼠運用柴芩溫膽湯進行灌胃治療,21 d后發現試驗組小鼠自主活動明顯優于阿米替林組,其認為:老年抑郁癥的主要病機為肝郁氣滯、痰濕內蘊,柴芩溫膽湯的作用機制可能是增加小鼠腦組織中5-羥色胺(5-HT)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損害,證實柴芩溫膽湯可延緩衰老,有助于治療老年抑郁癥。
癲與狂雖病機不同,但它們共同的致病因素都是痰,痰迷心竅為其主要病機,所以可從痰論治癲狂疾病[29]。而柴芩溫膽湯就是化痰開竅之良方。張志亭等[30]運用柴芩溫膽湯加味治療一辨證屬肝膽郁熱、痰熱內擾型狂證(西醫稱躁郁癥)患者,治療1個月左右后其狂躁、抑郁情緒大為好轉,其認為:狂證以痰熱內盛為主,本病乃肝郁化火所致,故宜采用柴芩溫膽湯加減治療。
小兒神志疾病較為復雜,因小兒膽氣不足,故易受驚嚇而致病。蔡江等[31]運用柴芩溫膽湯化裁治療小兒夜驚,其認為小兒受驚后神傷,致肝失疏泄,膽氣怯弱,膽氣虛寒,痰郁擾神,可以從膽論治小兒情志疾病,運用柴芩溫膽湯可升發小兒少陽之氣,疏肝安神,振奮膽氣,清熱化痰,使神守固,療效顯著。多發性抽動癥亦是小兒常見病,現代醫學認為該病的發生可能與神經遞質失調、免疫力低下、遺傳及精神、社會、環境等因素相關[32]。蔡江等[33]運用柴芩溫膽湯治療30例小兒多發性抽動癥患者療效顯著,其有效率達97%。高孟英[34]運用柴芩溫膽湯治療18例小兒多發性抽動癥患者,療效顯著。
柴芩溫膽湯治療范圍非常廣泛,除了臨床常見的失眠癥、焦慮癥、抑郁癥等神志疾病外,亦普遍應用于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段金蓮等[35]運用柴芩溫膽湯治療31例頻發性緊張型頭痛,其有效率達96.8%,表明柴芩溫膽湯對于膽郁痰擾所致的頻發緊張型頭痛療效顯著。韓轉閣等[36]認為后循環缺血性眩暈的病因為三焦郁阻,倡導運用柴芩溫膽湯對其進行治療。岳衛清等[37]運用柴芩溫膽湯聯合帕羅西汀治療40例慢性主觀性頭暈,其療效優于單用帕羅西汀者,且不良反應少。盧要強[38]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柴芩溫膽湯治療45例腦小血管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療效顯著,能明顯延緩患者向血管性癡呆的惡化。賈麗麗[39]運用柴芩溫膽湯加味分別治療1例癮病性癱瘓患者和1例內耳眩暈患者,均取得滿意效果。
神志病起初多為氣機不暢而成郁滯,氣郁則水液不循常道運行,日久而成痰飲,痰氣郁滯,郁而化熱,擾亂神志,從而發為神志病。神志病為內科雜病,與情志相關,多合并他病,或者引發他病,或者繼發于他病,故其病因復雜、病機多變,所以治療上也比較棘手。西醫多運用抗精神類藥物,但弊端日益凸顯,其對于長期服用抗精神類藥物所致的副作用束手無策,中醫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西醫的棘手問題[40]。無論病情多么復雜多變,只要辨準陰陽,抓住病機,找準證型,則問題迎刃而解。西醫病名中的睡眠障礙、抑郁癥、焦慮癥、精神分裂癥、躁郁癥等各種精神疾病,只要證型屬痰火擾心者,柴芩溫膽湯皆可適用。柴芩溫膽湯調達少陽,通暢三焦,疏肝理氣,清化痰熱,多用于治療神志病辨證屬肝郁化火、痰火擾心型。筆者通過總結柴芩溫膽湯對痰火擾心型神志疾病的臨床和實驗研究,發現多數療效較好。但研究中仍存在一些問題:(1)對于柴芩溫膽湯病機及作用機理的研究較少;(2)缺少對柴芩溫膽湯量效關系的研究;(3)缺少柴芩溫膽湯與其他中藥方劑對比的研究。今后應對此作深入研究,從而使柴芩溫膽湯在治療神志病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取得更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