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洋
(遼寧省朝陽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122000)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病毒危害導致全球經濟慢性,并嚴重影響人類生活質量,同時,疫病防控再次受到各界的關注。更為重要的是,被傳聞野生動物傳染的疫情令家畜養殖業陷入窘境,提升產品安全性再次成為必然趨勢。然而,目前家畜養殖環節存在些許缺陷,無法確保家畜養殖健康有序落實。為此,針對目前養殖階段中缺少先進疫病防控策略的背景,本文提出幾點強化家畜養殖質量的方案,完善疫病防控策略,為我國養殖業的有序開展奠定基礎。
家畜養殖屬于大面積養殖,不但消耗土地資源,而且可能對周邊環境造成一定影響,因而選擇家畜養殖環境必須脫離市區,根據調查可知,與市中心區域距離1000m以上的區域屬于合理養殖區域,能夠極大程度減少疫病傳播的概率。同時,應保證養殖區域地勢平坦且養殖環境能夠順利通風,陽光充裕,從而降低對周邊居民的影響。
要想確保家畜養殖工作有序落實,降低養殖環節對周遭環境的影響,則通過修筑防護墻、排水溝是較好的舉措,同時安排清潔人員周期性打掃生產區域,確保區域內長期處于清潔衛生,來往人員需要勤洗手并進行消毒,確保產區內部通風,并單獨修建排污管道以及清潔通道,避免與其他管道或者途徑出現交叉污染。
修建家畜宿舍應選取具有強隔熱性能的建筑材料,例如磚混材料、鋼材等,從而確保宿舍耐用性以及屋內溫度穩定。養殖工作人士可根據現階段家畜的類型來購買配套設備,從而降低人工勞動力,提高生產效率,為后續養殖工作提供保障。
動物要想長期生存,必須依靠適當的生活條件,而家畜的成長與環境濕度關系極為密切,必須確保生存環境具備適宜濕度,方可正常成長。根據調查可知,常見家畜的適宜濕度應穩定于60%~65%,而為確保空氣流通,養殖環境也需要具備地勢高、通風性好的特點,或者養殖人員在得到相關部門的允許下,結合養殖場周圍的地理要素加以適當改造,并制定科學、可行性高的環境凈化規劃。
通常家畜養殖戶不會固定某一品類家畜,而不同家畜的成長需求差異性較大,因此所喂養的營養物質也需要選擇性投放,其中蛋白質、維生素、碳水等物質是核心,這類物質是促進家畜快速成長的關鍵。
眾所周知,養殖場內病原體數量極多,要想確保家畜不受疫病影響,則養殖人士需要重點關注家畜活動區域的衛生,任何接觸家畜的人員或者物品都需要加以消毒治理。目前,殺菌靈、抗毒威是常用藥劑,并采用1∶300的藥劑配比進行霧式消毒,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消毒藥劑濃度過高,則可能影響工作人員以及家畜的健康。消毒后需要通風并空置1d,確保藥劑徹底消散,方可二次進入。
家畜成長歷經數個階段,而內在免疫力也隨成長階段呈規律變化。為確保家畜存活率,提高家畜免疫力,養殖人士應針對不同成長階段的家畜采用針對性手段。目前,注射免疫試劑是最廣泛的方法,注射周期內,需要根據家畜健康情況控制藥劑量,并周期性實施抗體檢測。如果遭遇突發事故,則需要快速報告至相關部門,避免疾病傳播風險。
目前全進全出家畜飼養是常規手段,所謂全進全出,核心在于針對同一批次的家畜,實現年限、出倉日期、進倉日期的科學化管理。同時,任何家畜出倉后,應當對環境加以全方位清理,并通風、消毒一周后再予以使用,降低病原體傳染風險。
通常由疫病導致死亡的家畜會攜帶大量病原體,因而針對這類家畜需要嚴格遵守相關規定,通過無公害手段消除病原體傳播危害。現階段常用深埋或者焚燒手段為主,并在尸體埋葬區域播撒大量生石灰,消除二次感染風險,從根源上降低病害發生的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