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賀,陳一凡,郝二英,周榮艷,趙 娜,陳 輝
(河北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 071001)
高校擴招以后,農林高校大學生人數激增,畜牧類本科生學生培養問題越來越引起各方高度重視。農林院校中農學方向各學科專業為優勢專業,但部分學生由于各種原因盲目轉專業現象突出。加之2020年新冠疫情特殊背景,剛剛步入大學殿堂的大學生對學習、生活以及就業深造等方面的意向或呈現新的變化趨勢,這對學校制定教學管理與培養方案有很大影響。據此,本文以河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專業入學兩年、且經歷了新冠疫情線上教學的學生為調查對象設計問卷,通過問卷反饋畜牧類高校大學生入學兩年后的學業動態,為改善畜牧類專業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借鑒,為學生學業發展規劃提出反思與建議。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星向學生發放問卷并收回。調查對象為河北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入學兩年的2018級本科生。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學生的個人基本信息、學業基礎情況、生活狀況、動物科學專業認知度等方面,其中學業基礎又細化為課程學習、創新創業活動和社會實踐三大板塊,并結合疫情特殊背景調查本階段大學生線上線下教學滿意度、課程掛科率、大學英語四級通過率、雙創活動參加數量以及社會實踐參加情況。校園生活狀況主要調查學生在校宿舍生活滿意度、居家學習期間作息情況以及校內外社團活動等學業保障方面的情況。針對大學生的專業思想認知度,問卷調查了學生入學兩年內對動物科學專業就業、考研以及轉專業意向等方面的意向數據。
問卷采用單選題和多選題形式進行調研。另外,為保障問卷內容真實有效,測試前向學生發布測試要求、注意事項、保密原則等內容,以不記名方式進行測試,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單獨作答并回收問卷。本次調查共收回138份有效問卷。
本次的調查數據主要來自河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專業2018級全體學生。
在課程學習方面,由于2018級的學生在大二學年的下半學期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響,本次問卷首先調查了學生疫情期間課程學習情況,尤其是對線上教學的接受程度。結果顯示,52.94%的學生更傾向于線下學習,他們認為老師面對面的教學能激勵學生認真聽講,發現問題能夠及時溝通解決。問卷還調查了學生大一大二學年的掛科情況和英語四級的通過率情況,其中29.41%的學生沒有掛科記錄,11.76%的學生存在4科以上掛科記錄,較往年數字均有上升,這也反映了線上教學可能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同時,本班大學英語四級通過率也只有23.53%,略低于往年數據。課程學習數據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本階段大學生在疫情背景下新的學習模式中適應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不高。
另外,河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專業設有卓越班特色教學,以培養本科階段學生的科研技能和素養。問卷反饋數據顯示,52.94%的學生是卓越班成員或參與過學院組織的創新創業項目,并紛紛反映參加一些創新創業項目有助于鍛煉其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更好地感受行業動態,了解了更多知識,為夯實學業基礎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大學期間,校園生活是否安排合理對學生學業發展至關重要。入學兩年的大學生相較于初入校門的大學新生更加熟悉大學生活的節奏與重要性。疫情背景下學生的生活方式對學習和心理狀態會產生一定變化。本次調查中,94.12%的學生認為疫情背景下返校后的學校宿舍生活很溫馨,能夠在宿舍中生活得很快樂,只有5.88%的學生認為宿舍生活不符合心理預期。問卷調查了學生晚上的睡覺時間,有41.18%的學生在10點-11點睡覺,58.82%的學生在11點-12點之間休息。大多數學生的睡眠時間較少,可能會對學習和身體產生影響。該現象值得引起關注,合理的作息制度是完成學業、健康成長的保障。
此外,校園內豐富多樣的社團活動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學生身心發展的多方面需求。學生參加社團、參與實習以及參加比賽會對學習、生活、專業興趣和未來職業發展產生影響。通過調查學生參與社團和其他學生組織的數據發現,學生41.18%的學生參加了2個社團,29.41%的學生參加了1個學生組織,17.65%的學生沒有參加社團,11.76%的學生更是參加了3個甚至以上的學生組織機構。學校社團能鍛煉社交能力和管理能力,對全方面提升大學生綜合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在在進行一定社交的同時,尤其是參與微商等電子商務類相關互動的過程中,需要增強財產安全意識,并合理利用課余時間,切記在校期間應以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為主要任務,以免耽誤學業發展和未來長遠發展。
2.3專業思想調查
依據農大本科教育相關規定,本科生大一下學期成績優秀可自主選擇轉專業,或在一學年結束后降級轉專業,以滿足學生專業興趣需求。本次調查問卷對象已經經歷了專業課學習和一些專業實習,原班級中少數學生已經轉入其他專業繼續學習。中期階段的大學生是否對本專業保持學習熱情還是萌生退意是這次調研的重點。調查結果顯示,入學以來,有60%的人一直沒有改變自己畢業后的就業專業方向,專業思想穩定。就業目標上,88.24%的學生有自己明確的就業目標,他們也在開放答題部分表示自己正在為目標而努力。對于考研專業選擇,52.94%的學生計劃考研,希望進一步深造。問卷還進一步調查了畢業之后的就業去向意向,63.53%的學生選擇從事本行業的工作,分別有5.88%的選擇考公務員或者創業,部分學生尚未考慮就業事宜。由此可見,畜牧類專業大學生在大學的中期階段基本認可所學專業的學業,專業思想已經逐漸穩定,對專業發展基本滿意,對未來具備較為長遠的規劃。
首先,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學生升學后面對疫情這樣的突發情況表現出了一定的不適應性。突出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在學習上,受疫情影響學生面對突如其來的線上教學模式,表現出上課不積極、不認真聽講、與老師溝通不便等問題。這進一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狀態,導致學生居家學習期間學習紀律性更差,不能自主安排好各門功課學習任務;在角色定位上,多數學生反饋表明自己沒有明確的發展目標,作為大學生的角色感缺失等問題在疫情期間更為突出[1]。
再者,大學生的學習自由度普遍較高,加之疫情導致的居家學習模式,使其學習環境受到多種外在因素的干擾,較大沖擊了習慣于高中嚴格管理模式下的新生們,甚至有個別學生已經打算開始享受大學自由的生活,產生了學習松散、時間規劃差等問題,嚴重阻礙了新生們良好專業學習習慣的養成。作為大學生,學知識不是最終目的,而是要學會運用知識[2]。除課程學習外,通過參加創新創業活動,學生可以助益學業發展和專業技能等綜合能力的發展。大學應該強調本科四年學習階段的重要性,尤其本科后兩年的專業課程學習和雙創活動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大學學業能否取得成就。因此,在更新教學設計與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增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其學會自主學習,學會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以及及時適應各種突發狀況。
本次調查的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對大學的宿舍生活基本滿意,但是學生睡覺時間普遍偏晚。良好的作息時間是學習的保障,學生睡覺偏晚、睡眠時間不足會影響第二天的學習效率,也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學生應該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不熬夜少熬夜,為自己的學習生活打下重要的基礎。大學校園生活較高中而言,相對更加自由,課余活動更加豐富。在大學期間學生們可以參加社團來拓寬自己的社交關系,參加實習來開闊自己的眼界。大學生應積極參加有益身心發展和學業發展的社團活動,在社團活動中積極運用所學知識,創新思考遠離社會不良群體,增強財產安全防范意識。因此,學生應平衡好課程學習和校園生活,適當參與多種類型的社團和創新項目,逐步培養創新意識。同時,學校也應該加強對校園生活的管理,讓學生學業發展更有保障。
學生入學后應該正確看待自己的專業,專業的選擇確實是人生的重要轉折,對人生的方向起到決定性作用。一旦選擇了所學專業,需要在增強對專業發展的認知過程中,不斷提高專業自信與學習熱情,這樣才能學好專業知識。要自覺提高專業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帆船奧運冠軍“女姚明”徐莉佳說,“興趣可以讓枯燥的學習不再是枯燥的”。另外,也應該看到,專業并不是對我們未來的發展的一種束縛。大學期間的學業學習除了積累專業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后者將會使我們未來有更廣泛的專業適應能力。
學校應該在學生入學時普及專業發展的相關知識,讓學生更好了解專業的方向。在中期階段,進一步強調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引導,適當補充學業發展路徑與就業規劃等相關輔導,讓學生清楚本畜牧類專業在社會的價值,同時讓學生了解到當前社會對畜牧類動物科學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這樣可以留住更多專業人才,讓學生在動物科學領域發光發熱[3]。
本調查表明當前大學生適應新學習環境的能力還不強,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會顯得措手不及。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線上教學方式和居家學習生活模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畜牧類學生中期階段的學業基礎,導致課程學習效果偏差。從學生社團參與情況來看,參加社團和創新創業比賽有利于專業知識與技能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值得在今后的學生培養過程中進一步推廣。中期階段的學生專業思想趨于穩定,看好其自身未來學業發展和就業發展,為實現向社會輸出具備飽學專業知識、且富有創新思維的綜合型畜牧類人才的培養目標打下了良好的學生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