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科祺 吳疆
當前,科學技術正以空前的規模飛速發展,并有效地推動著國家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青少年作為國家的未來,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關鍵,培養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是國家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迫切需要。
科技館作為青少年校外科技創新教育的主陣地,在培養科技創新人才方面有獨特的優勢。我們結合南寧市科技館的實踐經驗,提出“一引領二平臺三戰略”的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一、科技館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的優勢
(一)國家創新體系的組成部分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提出:“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組織開展多種形式和系統性的校內外科學探索和科學體驗活動,加強創新教育,培養青少年創新意識和能力。”現代科技館作為展示科學技術的“風向標”,不再只是一座展覽館,更是一個學堂、一個教育基地,已經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科技創新人才,是時代賦予科技館的特殊使命,科技館應積極扮演好創新教育參與者和支持者的角色。
(二)青少年校外教育的主要陣地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中“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章節提出:“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和社會實踐、增強未成年人對科學技術的興趣和愛好,以及開展課外科技活動、引導未成年人增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任務。”在學校教育中偏重理論知識學習,而科技館教育集科學性、實驗性、趣味性于一體,恰好彌補了這一短板,學生不僅能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吸收知識,而且能動手實踐,真實地感受到科技的魅力。
(三)擁有豐富的科普教育資源
科技館不僅自身擁有豐富的科普教育資源,而且能聚集、整合社會優質資源,發揮科技館的綜合效益價值。不僅充分尊重青少年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能為青少年搭建了解科技發展趨勢、參與科技創新實踐及實現創新夢想的平臺。
二、南寧市科技館培養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的模式探究
(一)強化“一個引領”,堅定崇高理想信念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鑄魂。科技館應從以傳統的展覽教育功能為主的簡單結構,轉變為價值引領、科普展覽、教育活動、網絡科普等功能協同發展的復合結構。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工作的主線。
南寧市科技館依托展廳,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環保教育、誠信教育、禮儀教育等主題教育活動,如結合疫情防控舉辦“堅決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等科普主題展覽,傳遞“保護野生動物”的理念,并開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園地,推動創建文明城市主題融人科普教育活動,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倡導奉獻精神,增強青少年的社會意識和責任意識。
(二)搭建“兩個平臺”,服務創新人才成長
1.搭建科技創新教育服務平臺
立足場館,深度開展特色科學教育活動。南寧市科技館在培養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中,立足“展教結合,以教為主”的深度科普模式,從專注科技知識與原理的傳播互動轉變為模擬再現科技實踐的過程、從實踐中體驗科技。尤其依托青少年科學工作室,開發了以探究、實驗及活動等為主要形式,既符合場館特色又適合青少年學習的“未來科學+”科學公益課,內容涵蓋機器人、科學制作、創意木工坊、科漫達人、生命科學等領域。
創新手段,促進信息技術與科技創新教育的融合發展。信息化建設是推動科技館培養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的重要引擎,可充分利用網絡教育平臺為青少年提供大量的、不同類別的科技創新教育視頻并進行互動,實現傳播方式、運行等服務模式的不斷創新。
2.搭建科技創新活動組織平臺
組織學生參加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學節、青少年機器人大賽、科技夏令營等,廣泛開展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等科普活動,為青少年科技創新提供展示、交流和推廣的機會和平臺。如南寧市科技館2020年選送109件作品參加第35屆廣西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其中103件作品獲獎,有效推動了全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工作的縱深發展。
(三)聚焦“三個戰略”,提升人才培育能力
1.資源共享
以科技館為橋梁,通過聯合科普基地、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單位,以自愿的原則共同發起綜合類科普聯盟,通過整合地理科學、生物學、現代科技等多領域聯盟成員的科普資源,實現更全面、高效的資源共享。
如南寧市科技館融合資源,努力打造特色鮮明的全國科技館行業第一個、面向東盟國家第一個、西部開發地區第一個(“三個第一”)中小學創新創造教育“燎原計劃”科創研學基地和國家航天局航天科普教育基地,激發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于創新的熱情。
2.館校合作
一是根據國家科學課程改革的最新要求和學校科學教育的課程標準,與中小學校聯合開展研學活動,實現科技館優質資源與學校科學教育的高度融合。
二是組織開展科普大篷車進校園、專家進校園活動,促進課堂科技創新教育和課外科普活動的有效銜接。例如,南寧市科技館開展了“弘揚科學精神,共筑新時代科學夢”科技進校園活動,推動科普大篷車、科普主題展覽、科普劇、科學實驗秀等優質科普資源走進學校,每年10多萬人次受益。
3.人才強館
首先,聚焦創新型科技輔導員和科技教師人才培養。通過轉變教育思想、優化教育內容和創新教學方法,不斷提升科技輔導員和科技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高科技輔導員在理論水平與科技素養、業務水平與實踐能力等方面的能力,為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提供保障。
其次,聚焦人才吸引,努力匯聚社會力量,引導各類人才加入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志愿隊伍。如南寧市科技館通過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科普公益活動,營造了關心、支持科技創新教育的濃厚氛圍,為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支持力量。
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是一個長期探索、實踐和積累的過程,科技館要深挖場館科普展教資源,積極做好科技創新教育工作,進一步在全社會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發揮在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