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理達
張黎剛
從1998年放棄攻讀哈佛醫學院遺傳學博士學位回國創業,到如今掌舵引領行業發展的“愛康”系,張黎剛和他的企業一直與祖國同心共振。把自己建功立業的人生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張黎剛把這一理念深深地植入了愛康的血液中。他創立愛康,通過逐步做強做大健康產業,謀的是全民得享健康的福祉。這是他的初心,更是他的使命和擔當。
張黎剛的學習和職業經歷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出生在江蘇的一個小小的鄉村,小學五年級時才到鎮里上初中,之后到縣城讀高中,再到復旦讀大學。考取復旦大學生物系的張黎剛,大三時選擇從復旦退學直接去美國留學。
張黎剛靠在美國明尼蘇達州一所無名大學的地下餐廳刷盤子掙了第一個學期的生活費和學費,期間的辛酸和艱苦他從未提及。可當南加州大學向他發出全額獎學金之邀、從此可以不再刷盤子時,張黎剛卻毫不猶豫地放棄了,他“只想上哈佛”。3年中兩次申請哈佛,兩次被拒;第三次申請,張黎剛如愿進入哈佛研究生院攻讀生物醫學。
張黎剛從小的夢想與哈佛改變世界的精神高度契合。張黎剛的綜合素養、前瞻性、領導力,特別是超強的社會活動能力,在哈佛得到了充分的實踐。在哈佛,張黎剛干了幾件影響深遠的大事。香港回歸之后,他與朋友創辦了《哈佛中國評論》雜志,通過中美雙方的專家和高層人士之筆讓美國的主流社會認識和了解中國;他與朋友創辦的哈佛中國論壇從1998年第一屆至今從來沒有中斷……
1998年,張黎剛收到張朝陽的請帖,果決地放棄讀了一半的的哈佛醫學院的遺傳學博士學位,回國跟張朝陽一起打拼搜狐網。進入搜狐不到一年,張黎剛已從內容部經理升任產品部總監,然而在得知張朝陽已經在董事會上提議他為副總裁時,張黎剛卻萌生了去意。
1999年,離開搜狐的張黎剛創辦了藝龍網。其后的幾年,張黎剛把藝龍網推舉到國內旅游網站第二。然而復雜的人際關系、互聯網世界的配角角色,特別是與合伙人的理念分歧,讓張黎剛再一次選擇放棄,他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要擁有自己甘愿為之奮斗終身的事業。
2003年,張黎剛放棄藝龍網CEO的職位,2004年創立愛康網,建立起一個IT信息技術與傳統醫療相結合的平臺。創業伊始,除了一個前臺秘書,就只有張黎剛一個人。
獨自創業,卻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張黎剛強大的個人魅力不斷吸引著海內外的高端人才和資本。愛康在與祖國同心共振的道路上快速發展著——
2004年2月,愛康網成立。愛康網將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疾病預防中心“健康與疾病評估”模型引入中國,并提出360°健康全管理的全新理念。
2007年8月,愛康國賓集團誕生。中國領先的健康管理機構愛康網和中國領先的健康體檢機構上海國賓合并,成立愛康國賓健康管理集團,這標志著中國真正意義上的健康管理集團的誕生,也開啟了愛康的狂飆突進之路。
2019年,《財富》全球500強在華企業中的255家,《福布斯》榜上中國100強企業中的93家都選擇了愛康。愛康為約800萬企業員工和個人,為數萬家企業、保險公司、政府機關和幾十萬家庭提供了優質的健康管理與醫療服務。
截至2021年1月,愛康集團(包括旗下并購基金)已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東、香港等57大城市設有148家體檢與醫療中心。同時,愛康集團與全國200多個城市超過720家醫療機構建立合作網絡。
對行業動向和市場前景,張黎剛有著驚人的前瞻性和判斷力。多年前他就曾預言:互聯網之后,下一個藍海非健康產業莫屬。
健康管理在國內一度近乎空白,醫療機構普遍擁擠、服務態度較差,以及醫療保險、醫藥分離等機制正處于改革中,很多人對醫院望而卻步。而一些體檢中心在提供最初的體檢之后也難有后續服務。中國人普遍還是生病了才去找醫生,處于“亞健康"狀態以及可能發病的"高危"狀況時不知道該去找誰。
這也是愛康提出“體檢有人管”的初衷??瓷先シ蘸懿畹男袠I,往往是發展不足、社會最需要的行業。張黎剛在哈佛的經歷給愛康帶來了難得的資源,公司最初的支持者之一即是哈佛大學醫學研究生院的時任院長,醫療專家團隊里也有很多哈佛的教授來中國提供專家會診服務。
張黎剛曾經形象地介紹過愛康的與眾不同:愛康的很多客戶去醫院看病的時候,打開手機就可以看到愛康的體檢報告,給到專家作為參考。以前體檢和其他醫療服務是脫節的,而從今年開始,愛康會做到:如果查出來某一項指標異常,會有具體的分析,有一整套跟進的具體方案,而客戶拿著這份報告到醫院的時候,醫生所要做的各項檢查內容,愛康的報告已經寫出來了。從今年3月底以后,愛康的所有服務都走上“云端”,通過愛康APP,能看到整個體檢進程,實時的數據都能看到,而不是要等到7天以后。愛康新版本體檢報告將能圖形化的全部圖形化,每一個客戶都能很直觀地看到自己的各項指標。
張黎剛希望愛康成為一個能影響人們生活的偉大公司,為此他全力以赴、矢志不渝。而同時他也帶出了一支能打硬仗能打勝仗的隊伍,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愛康人。
對于愛康人來說,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張黎剛的掌舵下,愛康人不知疲倦的身影、無私奉獻的腳步頻頻出現在抗疫最前沿——
武漢抗疫保衛戰的逆行者中不乏愛康人的身影:全國各地的愛康醫師第一時間馳援武漢;愛康集團的工作人員作為第一批志愿者進入雷神山醫院;幾百名愛康人從全國各地奔赴“武漢核酸檢測十天大會戰”;大連抗疫保衛戰打響,愛康人又是率先參戰;北京新發地突發新冠疫情,愛康人第一時間出征,連續奮戰在高溫和暴雨之中;秉持“科技創新驅動醫療服務產業變革”的愛康率先啟動“免下車”核酸檢測采樣……
2020年7月,在《南方周末》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年會上,憑借最大化發揮私營醫療機構價值助力疫情防控的一系列舉措,愛康集團榮獲“2020年度關注特別獎-戰疫先鋒企業”。
從去年至今的抗疫之戰,張黎剛為每一位逆行的愛康人感動,為每一位無私奉獻的愛康人自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一步一個腳印地負重前行,正是張黎剛和愛康這些年的成長密碼、成功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