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o
2020年一整年,我們的健康關注似乎全集中在對抗新冠肺炎疫情上。對新冠疫情的警惕防范,無形中分薄了我們對其他健康問題,比如大腦健康的關注。
2021年,在繼續警惕和防范新冠肺炎病毒,以及努力使生活在正常軌道上繼續前進的同時,我們也不妨讓關注的目光在大腦健康這件事情上多停留一會兒。在某種程度上,我們甚至可以說,保護大腦就是2021年最緊迫的事。因為,像抑郁癥、阿爾茨海默病這些與大腦有關的疾病,從來就沒有一刻會放過人類,也絕對不會比新冠肺炎病毒對我們更溫柔一點點。

遇到熟人死活想不起對方的名字,拉住同事卻忘了要說什么,用完洗手間忘記沖水,到超市卻想不起要買什么……這些情況,有沒有發生在你身上過?
以上狀況,都屬于“目的健忘”。
目的健忘是健忘癥的一種,主要表現為忘記自己本來要做的事情,也就是忘記目的。拉開抽屜忘了要拿什么,拿起電話忘了要給誰打,都屬于目的健忘。
健忘癥越來越成為現代人的通病,它早已不是長者的專利。網調發現,有45.56%的人稱自己“經常丟三落四”,最容易忘記的是“熟人的名字”。這些人中,31~50歲的占64%,50歲以上的占16%,19~30歲的占19%,18歲以下的占1%。
在所有人群中,上班族是目的健忘的最大受害者,它會直接損害工作,但同時,巨大的工作壓力又會導致健忘的癥狀加重。
具體到中女上班族,目的健忘多半由以下因素導致:
年齡因素。人的記憶力在20歲到達巔峰,之后開始走下坡路,到中年階段出現健忘,屬正常現象,不必回避遮掩。
電子產品。頻繁使用電子產品,對網絡太過依賴,也會導致大腦活動變少,大腦越來越懶于記住東西。
生活習慣。中年女性因工作和家庭事務操勞過度、睡眠不足以及抽二手煙等情況,都會導致記憶力下降。
健忘可以改善,關鍵是要重視。調查發現,在頻繁出現健忘現象時,68%的人對此置之不理,31.1%的人會注意自我保健,但幾乎沒人選擇去看醫生。當然,自我保健和改善是必須的,但如果健忘癥狀嚴重,請勿猶豫,立即向醫生求助。
以下是幾個應對健忘的辦法:
1.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不論是工作還是購物,列清單都是個好習慣。把要做的事情寫在紙上,反復閱讀,確保不看清單也能記住——清單只是作為你最后的保障存在。
2.重要物品放在顯眼位置
把要用的物品放在固定的顯眼位置,鑰匙雨傘手機統統擱在玄關的柜子上,出門時就不會忘掉;在辦公室里,把重要物品放在電腦顯示器旁邊,你想忽略都難。
3.少用電子產品
大腦用進廢退,不想健忘癥狀日益嚴重,就試著擺脫對電子產品的依賴吧,讓大腦重新活躍起來。
4.對信息進行過濾
面對信息時代的海量信息,一定要心中有數,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不給大腦添負累。
除了健忘,與大腦相關的一些更嚴峻的問題,比如抑郁、阿爾茨海默病等病癥,近年來也愈發被了解和重視。最新研究發現,要保持大腦健康,以下6種習慣至關重要:
1.永遠心存善意
研究發現,善良、無私和同理心會影響大腦。進行慈善捐贈、對遭受冤屈的人伸出援手、做志愿服務,都可以激活大腦的獎勵系統,賦予生活意義,增進健康,提升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減少抑郁和焦慮。
2.多做有氧運動
運動與改善身心健康有關,包括改善心血管健康和減少抑郁癥。運動可保持認知能力,可抵抗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病),研究還表明,運動越多的人,大腦容量更大,壽命也更長。
上班族長時間處于封閉的辦公室內,大腦容易缺氧,注意力無法集中,長期這樣就有可能導致記憶力銳減。所以,工作最多一小時應起身走動放松,平常亦應多做跑步、快步走等有氧運動,呼吸新鮮空氣,防止記憶障礙。
3.多學習新東西
研究發現,學習新技能的經歷可以永久改變大腦功能和潛在結構。例如,雜耍藝人會增加與視覺運動表現有關的腦白質結構,音樂家處理聽覺信息的大腦部分中灰質更多。學習一種新語言也可以改變人腦的結構。大量文獻研究表明,精神上刺激性的休閑活動如下棋、做游戲等等,也可增加大腦儲備,對于保護大腦的認知能力大有裨益。

4.保持人際聯系
有力的科學證據表明,社會孤立對身體、認知和心理健康有害。最新項研究則表明,新冠肺炎病毒對情緒認知有負面影響,但在隔離期間與他人保持聯系的人,則受影響較小。
5.好大腦,吃出來
營養不良會嚴重影響大腦結構和功能的發育與健康,而優質、合理的飲食則與大腦體積更大相關,對于提高認知能力和學習成績至關重要。此外,研究發現,很多食物都能激發記憶力。像雞蛋、牛奶、柑橘、黑豆、魚類、小米、花生、玉米等食物,都能促進大腦活躍,提高記憶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