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莉
中國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并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接續推動脫貧摘帽地區鄉村全面振興,向“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目標奮進。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實現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也取得扶貧減貧工作的顯著成就。體制改革推動扶貧、大規模開發扶貧、扶貧攻堅、綜合扶貧開發和精準扶貧等階段之后,中國通過脫貧攻堅,集中力量啃下脫貧硬骨頭。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消除,“三農”工作的重心從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歷史性轉移。
歷經8 年,中國現行標準下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 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顯著提高。2016-2019 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8452元增長到11567 元,年均名義增速達11.0%,比同期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高2 個百分點。貧困地區農村居民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群眾獲得感顯著增強,實現家庭耐用消費品從無到有,再到升級換代,汽車、洗衣機、電冰箱、移動電話、計算機等現代耐用消費品擁有數顯著增加;住房面積不斷擴大,住房質量不斷提高;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貧困村通路、通水、通電、通網絡等問題徹底解決,基礎設施條件不斷改善,區域發展環境明顯改善,“造血”能力顯著提升,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下堅實基礎。
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中國深刻把握現代化建設規律和城鄉關系變化特征,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將其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為確保鄉村振興戰略落實落地,中國出臺《鄉村振興戰略 規 劃(2018 -2022 年)》,細化實化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明確到2035 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 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2018 年,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實施以來,部分發達地區已經取得顯著成效,探索出了一些做法和經驗。

江西撫州,無人機航拍集鎮,屋舍儼然

河南開封,西姜寨田園綜合體項目現代農業產業園局部

2020 年12 月18 日,貴州黔東南,加宜村苗族小伙胡平松在“月亮山居”當起了管家
已經脫貧的地區,將充分吸取其他地區的經驗,鞏固拓展來之不易的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一是建立健全防止返貧的機制。嚴格落實“四不摘”政策,加強監測,鞏固和提高已脫貧戶以及邊緣人群的收入水平,做到真脫貧、脫真貧、不返貧。二是鞏固提升和充分利用基礎設施項目。對前期開展的建設工程進行加固,增加道路安全防護設施;完善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設施建設,鼓勵農戶參與基礎設施的管護;建立健全資產管理制度,確保扶貧資金資產項目持續發揮效益。三是促進扶貧產業可持續發展。加強對產業扶貧項目的指導,打造區域公共品牌,提高組織化、產業化程度,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增強產業抗風險能力,促進特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四是促進生態振興。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發展理念,保護好綠水青山,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強化生態補償,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大力發展生態產業,探索開發生態旅游,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中國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并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接續推動脫貧摘帽地區鄉村全面振興,向“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目標奮進。中國將繼續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智慧和力量,譜寫人類反貧困史上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