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素質提升,加強與復旦大學、中山大學等高校合作,用好“企業家大講堂”平臺,3年來累計培訓2500余人次。聚焦人事相宜,完善“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領導體制,2018年以來,新選拔16名干部補充進企業領導班子,進一步優化隊伍結構。聚焦管理監督,強化個人有關事項報告、選人用人專項檢查等結果運用,組織實施干部人事檔案全覆蓋專項審核。聚焦源頭培養,深入實施“市管企業優秀年輕領導人員成長計劃”,開展“年輕干部人才”專項招聘,先后簽約50余名“雙一流大學”緊缺專業、復合型人才。
(淮 組)
為進一步推動黨員教育提質增效,南京市鼓樓區開展省、市、區三級“雙百雙千”示范點年度提升活動。注重平臺建設。加大改善硬件設施力度,增加財力人力投入,整合轄區資源,拓展活動輻射范圍,確保服務品質有提升。注重功能創新。書記工作室立足書記自身能力素質建設、工作機制方法提煉,突出方法傳授,推動先進促后進、模范帶一般,確保品牌效應有提升;黨員教育實境課堂立足教學形式創新突破,豐富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教學,確保品牌效應有提升。注重雙向融合。挖掘整合本土紅色資源,聚焦建黨百年主線,辦好家門口的黨員教育課堂,確保作用發揮有提升。
(鼓 組)
以紅盟矩陣為核心,拓展農村、城市、兩新、機關等四大領域,構建以紅盟矩陣和蝶變計劃、守望計劃、領航計劃、強翼計劃為主要內容的“一核四域”黨建體系,打造“五位一體”全域黨建品牌。組織構架上,從“固化封閉”到“兼容開放”;資源利用上,從“條塊分割”到“集約共享”;運行模式上,從“單向虛化”到“互信互動”,深入挖掘、系統整合優質黨建資源,共同組建“黨建聯盟”、搭建“黨建平臺”、孵化“黨建項目”,放大基層黨建“磁場效應”,實現黨建工作整體提升和平衡發展。
(吳林立)
創建“有型支部”。制定《亭湖區黨支部建設工作標準》,分領域推進基本型、標準型、示范型支部建設,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14個、授牌黨建示范點12家,構筑起全面過硬的戰斗堡壘集群。創推“有行書記”。以培育帶頭行、引領行、垂范行書記為目標,嚴格執行村(社區)書記“區鎮共管”,調整黨組織書記72人、選派“第一書記”26名,推動當好基層“主心骨”、一線“頂梁柱”。創樹“有形黨員”。按照骨干形、榜樣形、模范形黨員要求,組織黨員“亮身份”“比奉獻”,3581名在職黨員進村“報到”,認領1200多個志愿服務崗位,開展共建活動469場次。
(陳組一)
在全市村(社區)黨組織中推行黨員聯戶“1+10+N”制度,由1名先鋒黨員聯系10名黨員及N名群眾,按照政治素質好、身體狀況好、群眾基礎好、鄰里關系好、指導溝通好“五好”標準,在退休黨員干部、退伍軍人黨員、黨員骨干能人中選拔先鋒黨員2667名,經民主推薦、審查公示、確定備案后掛牌上崗,共聯系黨員2.7萬余名、聯系群眾3.9萬余戶。建立“月聯月訪”機制,要求先鋒黨員、黨員骨干每月入戶走訪聯系群眾至少1次。近年來,“黨員聯戶”工程在人居環境整治、流動人口管理、鄉村文明建設等方面,協助解決難點問題1372個。
(江陰組)
為提升帶頭人隊伍整體素質,徐州市賈汪區組織弱村書記掛職強村副書記、強村書記掛職弱村“第一書記”,明確掛職弱村“第一書記”上一堂專題黨課、開展一次走訪活動、組織一次聯建活動、指明一條路子,掛職強村副書記開展一次走訪、參加一次“兩委”聯席會議、參加一次公益活動、組織一次觀摩學習“四個一”要求,每月一報告、每季度一述職,區鎮聯合開展任期考核,確保“雙向掛職”工作取得實效。
(于忠遠)
堅持實績突出優先用。提拔重用12名在“3·21”救援處置、安全生產、疫情防控中等復雜一線敢于負責、勇于擔當、實績突出的干部,其中3名優秀年輕干部走上正科職干部崗位。堅持重點崗位擇優用。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崗位的組織功能,調整鎮區、部門單位主要領導分管安全生產,擇優選調4名科級干部、抽借用8名工作人員充實到應急管理部門。堅持敷衍應付不再用。對1名安全生產管理不到位的干部予以調整崗位,對7名業績平平的干部調整出科級領導班子,對10名履職不盡責的干部誡勉談話。
(王家成)
集聚整合村集體土地,引導23個條件成熟的村居成立國有公司、土地合作社,對新增土地市場化經營管理,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植、家庭農場等集體經濟項目。集中建設“異地園區”,整合村居產業扶貧資金、土地增減掛鉤結余指標轉讓收益資金等,動員4個鄉鎮先后投資6500萬元、興建5棟6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32個村入股,村均收益超過10萬元。集約發展新能源經濟,采取入股與自建兩種方式,按照每個村居50萬元標準集中入股遠景風能發電項目,預計3年內年收益率可達15%,實現“輸血”向“造血”轉變。
(項 亨)
用“思想標尺”,淬煉隊伍政治“純度”。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并重”,落實“九個不準”“九個嚴禁”,確保換屆選舉風清氣正。用“群眾卡尺”,傳遞黨群關系“溫度”。注重在重大斗爭一線考察識別干部,把群眾滿意度作為檢驗工作“試金石”,補齊基層民生短板,將黨組織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優勢。用“實績卷尺”,延伸擔當作為“深度”。樹立重實干重實績風向,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為進退留轉重要標準,提升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
(吳金珠)

近年來,新沂市在鄉土人才培養、政策供給、制度創新等方面持續發力,越來越多的“田秀才”“土專家”“新農人”破“土”飄“香”,成為助力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人才支撐。
(辛祖軒)

金湖縣塔集鎮舉辦“不朽的旗幟——周恩來精神‘六個杰出楷模’主題情境黨課”,鎮機關全體黨員干部和各村(居)“兩委”成員參加。
(倪 純 倪 楠)

泰州市姜堰區組織264個村(社區)開展村“兩委”換屆選舉疫情防控應急演練,統籌推進換屆選舉和疫情防控工作,確保實現精準疫情防控和社會安全穩定。
(王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