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躍華 饒桂芬 徐 敏
1.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908 醫院急診科,江西南昌 330001;2.江西省南昌縣人民醫院,江西南昌 330001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急性腦梗死)是最常見的卒中類型,占全部腦卒中的60%~80%[1]。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處理應強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早期康復和早期預防復發[2]。快速急診內科評分(REMS)是根據疾病的一些重要癥狀、體征和生理參數等進行加權或賦值,從而量化評價疾病嚴重程度,客觀評價危重患者面臨死亡或嚴重并發癥的危險,早期識別潛在危重癥,減少急診患者病情向危重癥發展的快速、便利評價方法[3]。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2015~2018年接診的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選出生存、死亡患者入院時的癥狀、體征記錄,采用REMS 賦值評分,同時記錄與計算時間窗,然后采用統計學方差分析,觀察生存、死亡患者評分及時間窗計算結果的差異,找到生存、死亡患者評分的域值,為提高搶救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效果找到早期無創、快速預測的方法,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908 醫院急診科就診的9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患者生存狀況分成生存組77例,死亡組13例。建立Excel 表,項目包括年齡、脈搏、血壓、呼吸、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4-5]、經皮脈搏氧飽和度(SpO2)、發病時間、就診時間,填入Excel表中,由兩位課題組成員校對核準無誤,按照患者病歷最后的結論記錄。
根據《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的診斷標準[6]:①急性起病;②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少數為全面神經功能缺損;③癥狀體征持續時間不限(腦CT 或MRI 有責任梗死病灶時);④癥狀體征持續24 h 以上(腦CT 或MRI 無責任病灶時);⑤排除非血管性病因;⑥腦CT 或MRI 排除腦出血。
納入標準:①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908 醫院急診科急救的急性腦梗死患者;②入院有詳細的年齡、脈搏、血壓、呼吸、GCS、SpO2、發病時間,就診時間的記錄;③有救治后生存、死亡結果記錄的患者。排除標準:①入院年齡、脈搏、血壓、呼吸、GCS評分、SpO2、發病時間及就診時間的記錄有一項缺失的患者;②救治結果不明確者;③合并其它疾病死亡者。
1.4.1 賦值評分 GCS評分,睜眼動作4分制,言語反應5分制,運動反應6分制,分值越低病情越嚴重(表1)。REMS評分[7],將每例患者記錄的年齡、脈搏、血壓、呼吸、GCS評分、SpO2,賦值6分制評分,分值越高,病情越嚴重(表2)。
1.4.2 歸類 將調查中生存、死亡的病人歸類,按每類患者年齡、脈搏、血壓、呼吸、GCS評分、SpO2、時間窗計算出均數±標準差(±s)。
1.4.3 總域值、總域值中位數和平均每項得分值計算公式 域值數據采用下限(Min)和上限(Max)表示。總域值(Min,Max)=每項域值(Min,Max)相加的總和;總域值中位數=(Min 總數+Max 總數)/2;平均每項得分值=總域值中位數/6。

表1 GCS 賦值評分表

表2 REMS評分指標表
采用SPSS 17.5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為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死亡組GCS評分低于生存組,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表3)。
表3 兩組患者GCS評分的比較(分,±s)

表3 兩組患者GCS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 睜眼動作 言語反應 運動反應生存組(n=77)死亡組(n=13)t值P值2.66±0.90 1.95±0.47 6.14<0.01 3.54±0.63 2.43±0.71 7.02<0.01 4.00±0.67 2.74±0.87 10.07<0.01
死亡組患者的脈搏、收縮壓、呼吸頻率、GCS、年齡、SpO2REMS評分高于生存組,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死亡組平均每項得分值高于生存組(表4)。
死亡組(13例)時間窗為(12.64±2.16)h,生存組(77例)時間窗為(8.63±1.36)h,死亡組時間窗長于生存組,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t=12.76,P<0.01)。

表4 兩組REMS評分的比較
急診科收治的患者發病急、病情嚴重復雜且發展迅速,臨床醫師需迅速判斷病情的變化,早期識別及預測評估患者病情,及時發現潛在風險,采取有效措施救治患者,提高患者搶救率[8]。急性腦梗死患者搶救的時間窗特別重要,按照常規要做腦CT 或MRI檢查后才能實施救治[9],而急性腦梗死患者就診時要做入院登記如姓名、性別、年齡、血壓、心率、呼吸頻率、SpO2、時間窗,然后做CT 或MRI檢查,因此需較長的時間,且要搬動患者完成檢查過程,才進入救治程序。為了盡快判斷病情進行有效搶救,國內外學者提出了多種賦值評分的方法,如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狀況(APACHEⅡ)評分來評估患者病情嚴重程度;REMS[10]、英國早期采用的早期預警評分(MEWS)MEWS[11-12]、膿毒癥相關器官衰竭評分(SOFA)等評估患者早期病情情況及預后轉歸[13-14]。其中REMS 是一種新型評分,主要評估患者早期病情情況及預后轉歸[15],由于其評分信息是患者的基本人口、生命體征特征,是醫師首先要獲取的患者信息,目前廣泛用于急診科危重癥患者的評分。
本研究結果顯示,死亡組患者的脈搏、收縮壓、呼吸頻率、GCS、年齡、SpO2REMS評分高于生存組,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其中SPO2、脈搏、呼吸頻率、GCS 的REMS評分差異特別顯著。而死亡組時間窗長于生存組,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生存者的時間窗<10 h,死亡者的時間窗>10 h。
從評分的域值可見,生存組收縮壓、呼吸頻率、GCS評分、年齡、SPO2 6 項總REMS評分的域值中位數為15.13分,死亡組為25.12分,平均每項得分值生存組為2.52分,死亡組為4.18分。國內陳莉等[15]的研究結果,存活組的REMS評分中位數為7.97分,死亡組12.64分,他們采用了心率、收縮壓、呼吸頻率、體溫、意識5 項指標,最高分30分,重癥范圍包括創傷、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中毒、不明原因等。楊林軍等[16]研究發現存活者平均每項REMS 得分值2.98分,死亡者為4.83分,他們采用了脈搏、收縮壓、呼吸頻率、GCS評分、年齡、SpO26 項評分,總分36分。重癥患者范圍包括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其他疾病。
本研究對象范圍為急性腦梗死患者,評分分生存組、死亡組,項目為REMS評分6 項[17],計算的總域值中位數比陳莉等[15]弱高,是因為檢測的項目比陳莉等[15]的5 項多1 項,本研究的最高分為31.05分,陳莉等[15]為30分。本研究生存組平均每項得分值為2.52分,死亡組為4.18分,楊林軍等[16]研究的結果存活者平均每項得分值為2.98分,死亡者為4.83分,其存活組平均每項得分值比本研究高是因為他們的研究范圍包括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其他疾病,而本研究只針對急性腦梗死患者。
從本研究結果可以推斷采用REMS評分,時間窗<10 h,平均每項得分值<3分時,生存的希望大;時間窗>10 h,平均每項得分值>4分時,根據臨床患者的生命體征與癥狀要盡快送ICU 室。
REMS評分系統通過觀察患者的一般生命體征指標,無創、短時間評估病情、預測潛在風險,從而為搶救危重患者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并對患者的救治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參考數據,是臨床急救醫療目前研究與采用比較多的賦值評分方式[18-19],但由于本研究的樣本數比較小,采用REMS評分指導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救治,還需進一步加大樣本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