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紅/河南省安陽市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檢驗中心 455000
1.1 漏管、漏檢情況多在養殖環保督導的過程中發現,規模化養殖逐步發展,小的養殖場逐步合并或取締,但仍存在家庭式養殖模式,在實際工作中極大增加了監管的難度。結合實際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檢疫工作的開展情況,雖然已經采取一系列措施對養殖場進行監管并取得一定的效果,卻相對地忽視了對散戶的監管,使得畜產品質量安全受到威脅,并且散戶畜產品進入市場會一定程度地對畜產品市場造成擾亂。另外監管本身涉及行業、領域和環節較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發生質量問題的概率也相應更大,更易發生漏管、漏檢。
1.2 監管體系不完善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涉及工作部門多,我國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不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未建立完全,不同工作部門配合不夠協調,工作人員未做到科學分工,監管工作比較混亂,監管部門配套設施不足,工作效率低,監管能力滯后,阻礙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進行。
1.3 行業重視性不足對比其他畜牧獸醫監管工作,畜產品質量安全趨近管理,保障畜產品安全工作經費少,無法正常開展工作,由此導致監管人員不能系統培訓,不熟悉專業性質工作,工作人員在職稱評估相對弱勢。基層地區缺乏監管體系,檢疫檢測設備不到位,缺乏專業檢疫技術和人員,采集樣本需送檢上級部門或承包第三方,工作效率降低,監管工作缺乏針對性。 而對于畜產品申報主體而言,大部分經營主體跟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建立的檢測點不足,生產經營者沒有能力購置檢測設備,誠信意識與管理水平弱,必要的責任感缺乏等嚴重制約畜產品質量的提升。
1.4 養殖戶質量安全意識不強受傳統養殖模式和市場化的影響,養殖戶應用科學養殖的能力弱、水平不高,大部分養殖人員文化水平較低,缺少法律意識,沒有意識到畜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性。帶有偏差的養殖模式和錯誤的疾病治療措施,疾病預防意識薄弱,導致藥物過度使用,患病家畜家禽用藥記錄缺失,進入市場之前未能完全脫離休藥期,都會影響畜產品質量安全。
2.1 制定科學可行的監測檢疫方案對于畜產品生產相關企業,如肉類經營戶、獸藥飼料生產企業、屠宰場、個體養殖戶,加強隨機抽檢,節假日畜產品需求高峰期重點監測檢疫,加大抽樣頻率,擴大抽檢范圍。對于監管部門來說,由于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與多個部門存在業務聯系,因此,要加強相關部門之間的溝通,做到能夠消息共享,多個部門聯防聯控,加強各部門業務能力,互相研究制定方案,使問題得到最大程度上的解決。
2.2 建立完善監管體系,加強監管立法畜產品質量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在于關于畜產品質量安全中關有關獸藥殘留和動物檢驗檢疫等方面的標準,須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畜產品安全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問題和安全監控,制定科學可行的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法律體系以及與之相對應的監管認證體系,法律條文嚴格細化,保證法律可操作性,充分利用法律手段進行約束和保障,對畜產品生產過程嚴格防控,提高對畜產品質量的監管。
2.3 重視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進行一定資源傾斜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經費,吸收具有專業檢驗技術的人員,對監管人員進行充分必要的系統培訓,勝任專業性質的工作,對監管人員職稱評估進行適當的傾斜,配備專業充足的監測檢疫設備,保證可以正常開展監管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