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勇,吳麗霞
(三亞學院,海南 三亞 572022)
2018年,廣東地區共申請專利269 643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總量為113 201件,占比42%;實用新型申請總量為81 548件,占比30%;外觀設計申請總量為74 894,占比28%。2018年,廣東專利授權量達到464 282件,較上年增長39.57%。

圖1 2018年廣東省專利申請授權情況
由數據可知,廣東省專利申請主要地區為深圳、廣州及佛山,占比分別為深圳27%,申請數量為72 353件;廣州21%,申請數量為57 379件;佛山14%,申請數量為37 685件。廣東省申請專利中,制造業占比高達71.53%,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列居第二。2018年,廣東省專利申請人類型中,企業申請最多,高達74.82%,數量為204 032件。其次是個人專利申請,占比18.50%,數量為50 435件。
2016年12月,經國家工商總局研究批準,在廣州成立首個京外商標審查協作中心。據統計,2017年,該中心完成商標審查任務量占全國1/3,在現場受理商標注冊申請1.38萬件中,廣東占76%。2017年3月,經國家工商總局批準,在深圳、珠海橫琴設立商標受理窗口,開展商標注冊申請受理工作。根據表1統計,廣東省累計有效商標注冊量增長率較快的前10個地級市為深圳、韶關、肇慶、廣州、清遠、河源、茂名、珠海、東莞和湛江。

表1 廣東省商標注冊量分布表
截至2017年底,據省工商局內部統計,廣東省獲得國家工商總局保護與認定的馳名商標747件,較上年增加15件,連續12年居全國首位。馳名商標擁有量排名前五的地級市分別為深圳(171件)、佛山(159件)、廣州(126件)、東莞(76件)、中山(58件)。數據顯示,廣東省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情況中,深圳數量最多,其次是廣州,但其余地區的數量很少,差距較大。
根據廣東版權網發布的數據顯示,廣州市版權登記數量最多,件數高達20 027件。其次是深圳市,登記數量為3 467件。東莞市排第三,登記數量為3 089件。其余城市登記數量較為稀少。
2018年,廣州知識產權法院一審判賠金額超1 000萬元的案件有3件,在法定賠償限額以上酌定賠償的案件達38件,最高賠償金額達5 000萬元,創下國內商標權糾紛賠償額之最。深圳知識產權法庭2018年一審案件判賠金額總計達1.6億元,同比增長34.98%。2018年,廣東法院共審結各類知識產權案件10萬余件,同比增長40%,創歷史新高。

表2 廣東省版權登記情況表
整體來看,廣東省糾紛案例數據中,知識產權權屬、侵權糾紛類占比最大,高達92.69%,件數為124 672件,可以說在糾紛案件中案例基本都是侵權行為。
從行業分類情況可知,廣東省知識產權糾紛案件中批發和零售業最多,占比22.44%,件數為30 569件。其次為制造業,占比21.88%,件數為29 803件。第三為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占比18.28%,件數為28 100件。
通過對標的額的可視化可以看到,標的額的可視化中主要為50萬元以下,共占96.5%,計911 463件。其次是50萬元~100萬元,占比1.8%,共計1 707件。
我國區域知識產權發展水平情況可以從創造指數、運用指數、保護指數和環境指數四個方面來分析。
知識產權創造指數,其分別從創造數量、創造質量、創造效率3個方面來進行衡量。由知識產權局發布的數據中可看出,北京、上海、廣東知識產權創造指數發展最好,不過廣東數據略有下降,雖然排名不變,已從2017年度的94.51下降至2018年度的92.30。
知識產權的運用。評價知識產權運用發展狀況主要從運用規模和效益兩方面考慮。知識產權運用數據同樣是由知識產權局發布,運用發展最好的是江蘇和廣東,雖然廣東省的運用指數由2017年的第一下降至第二,但是指數卻上升了,由2017年的76.94上升至2018年的82.28。
知識產權保護的發展。知識產權保護包括司法保護、行政保護和保護效果3個方面。知識產權保護發展最好的是廣東和江蘇。廣東連續兩年位居第一,知識產權保護指數由2017年的82.60提高至2018年的83.85。可以看出,廣東省知識產權保護的司法保護、行政保護及保護效果都很不錯,并都有新進展。
知識產權環境。知識產權環境發展狀況主要考量知識產權制度構建、服務水平及知識產權意識3個方面。從數據中可得,知識產權環境發展最好的是上海和山東,其次是北京、江蘇、廣東、安徽、浙江和遼寧。廣東省由2017年的第三下降至2018年的第五,指數也由90.24下降至87.42,這說明廣東省在知識產權制度的構建、服務水平以及知識產權意識方面都有很大的不足,需要有效的完善方法。
以上數據表明,廣東省知識產權雖然發展得很快,但依舊處于知識產權發展的初級階段,仍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存有不足,也相應地代表了廣東省知識產權發展空間巨大。
廣東省作為對外經貿大省,在中美貿易總額中大約占1/5,不可避免會受到中美經貿摩擦的影響。廣東制造業與其他多數省份不同,更多依賴出口而非投資。而廣東省申請專利中,制造業占比高達71.53%,因此廣東制造業在外貿環境中受到的影響最大。
從廣東出口貿易的整體結構來看,根據《2017年廣東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統計,美國是廣東的第二大出口國。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統計,2018年數據顯示,廣東對美出口近萬億元,占比重近20%。廣東省知識產權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以下幾方面:
廣東省內知識產權糾紛案件多。據統計,廣東省每年訴訟到法院的知識產權案件占全國總數的1/4以上,居全國首位。2016年,廣東各級人民法院審結涉外(含涉港澳臺)知識產權一審案件980件,涉外案件同比增長37.1%,涉港澳臺案件同比增長26.9%。
華南國際知識產權研究院是廣東省知識產權局與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合作共建的省級研究機構,該院組織開展了2016年10大涉外知識產權案例的評選,選出的9個案例的原告都是外方,只有1個原告是中方,值得引起注意。而在2018年,廣東法院共審結各類知識產權案件10萬余件,同比增長40%,創下了歷史新高。
商標侵權問題嚴重。廣東省糾紛案件中,商標侵權是最嚴重的。據省工商局內部統計,2017年,全省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切實加強注冊商標行政保護,深化打擊侵權假冒工作,共查處商標侵權假冒案件3 547宗,案值6 812.3萬元,罰沒款10 848.22萬元,沒收、銷毀侵權商品391.8萬件,沒收、銷毀侵權商標標識77.8萬件,移送司法機關39件、39人。在第122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上接受商標侵權有效投訴176宗,現場發現侵權商品作出下架處理137宗。廣東省糾紛案例整體情況中,知識產權權屬、侵權糾紛類占比最大,高達92.69%,最嚴重的問題是商標侵權問題。
缺乏專業的知識產權人才。根據智誠人才自有知識產權人才信息庫數據、自有人力資源招聘平臺的數據,總結概括了2018年1—2月份全國網絡平臺知識產權相關崗位的招聘情況,包括知識產權人才需求的地理分布、最受市場歡迎的知識產權崗位、市場需求的從業年限準入門檻及行業分布等情況。在知識產權相關崗位中,熱門崗位分別是知識產權顧問及知識產權專員,尤其是招聘知識產權顧問占比遠遠超過其他崗位的需求,廣東省、北京市、上海市成為全國知識產權人才需求高發地,超過市場總量50%。這些知識產權崗位需求中,民營企業為需求主體,占比82.14%。其次是股份制企業,占比6.28%。其余企業需求較低。

圖2 全國高校專利授權地域情況
高校與科研機構專利產出少。廣東省專利申請人類型中,主要以企業為主,而高校和科研機構專利申請僅占6.4%。2019年全國高校專利授權數據中,廣東省僅排名第三,江蘇以3 106件專利量遙遙領先。高校是我國人才的搖籃,但其專利申請僅有5.13%。國家發展離不開創新,科研單位也是創新主力軍,但從數據中看,科研單位的專利申請僅占1.27%。高校和科研單位關乎國家的持續發展,但目前數量較低。
重視對發達國家知產制度研究,提高知識產權制度環境意識。廣東省是依靠出口發展的省區,理應著重關注國際知識產權發展狀況,應不斷完善自身國際知識產權戰略,積極申請國外知識產權,進一步加強對國外知識產權制度的研究,避免侵犯知識產權。廣東省企業要及時關注各個國家在知識產權制度和執行上的新進展,并積極同國外同行交流溝通及合作,提高知識產權制度環境意識。在2018年知識產權發展綜合指數中,廣東省綜合指數最好,知識產權創造指數、知識產權運用指數及知識產權保護指數都位列前茅,但知識產權環境指數卻在下降。知識產權環境發展狀況主要考量的是知識產權制度構建、服務水平及知識產權意識三個方面。要想發展好知識產權,必須提高廣東省知識產權環境意識指數,要增加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數量,擴大宣傳力度,提升專利申請質量,讓每個人、每家企業都知道知識產權,有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
培養和引進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人才。廣東省是知識產權崗位需求最多的省份之一,同北京等幾乎占有知識產權招聘崗位的50%,所以非常缺少專業的知識產權人才,尤其是有豐富經驗的知識產權人才,應從國外吸引專業的知識產權人才。國外對知識產權保護非常重視,尤其是歐美國家,知識產權人才儲備很豐富。但從國外引進這類人才成本很大,應注重培養專業人才。學校是人才搖籃,高等院校可加重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宣傳,讓學生了解知識產權。學生除了學習理論知識外,還應適當增加實踐經驗,只有經過腳踏實地的實踐,才能熟練運用所學知識。
鼓勵知識產權創新,增加擁有自主產權。廣東省在知識產權創新發展方面有待提升,只有知識產權創造發展好,才能擁有更多的自主權。應加大對企業及個人知識產權創新的鼓勵力度,重視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與其他國家進行交流與合作。應加大對研發方面的投資,增加科研成果。應促進科研成果向知識產權轉化,增加知識產權的產出量,使廣東省能擁有更多的知識產權。
完善廣東省知識產權制度。建立多個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解決審案周期長的問題。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整合多個行政執法部門資源,構建了專利案件的行業調解、行政處理、司法審判一站式的快速反應機制。廣東省擔負著全國1/4的知識產權糾紛問題,任務繁重,所以審案必須要快、狠、準。
完善應訴策略。廣東省應多了解國外的知識產權制度,以便在應訴時可以充分反擊,能在眾多國際機構尋求幫助,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