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 劉在國
油橄欖原產于亞洲西南部的亞細亞地區,由古希臘人引種并廣泛種植,其果肉富含優質油脂,含油率為11%~27.6%,橄欖油富含可降低膽固醇和血脂的不飽和脂肪酸及人體必須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同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橄欖油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植物油之一。我國于1964 年開始大量引進種植油橄欖,經過50 多年的發展,全國油橄欖種植面積已達60 多萬畝,適生區分別有甘肅隴南,四川廣元、達州地區,云南西北部金沙江流域等,這些產區現均已具規模。隴南市武都區于1975 年開始引進種植,目前是我國最大的油橄欖種植基地,出產的油橄欖具有單產量高、鮮果出油率高、油質好的特點。作為中國最適宜的油橄欖種植地區之一,隴南市通過多年不懈的艱苦努力,油橄欖產業己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支撐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基于以上認識,分析隴南市油橄欖產業發展,提出切實可行的實施辦法與推進策略,對當地油橄欖產業的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目前隴南市油橄欖的品種資源仍顯匱乏,特別是抗寒性、果用型品種缺乏。另外,在種植技術和品種鑒別方面,經驗不足,許多種植戶尤其一些小規模種植戶,因文化水平低,不掌握專業技術,栽種了一些老化品種,這些品種通常在栽植5 年后掛果時才能發現優劣。品種老化也是導致隴南市油橄欖單產低的重要原因。歸根結底,良種基地建設規模滯后,品種選育沒有跟上規模擴大的速度。
油橄欖產業開發周期長,政府渠道投入資金有限,一般農戶經濟基礎薄弱,籌資渠道狹窄,社會資本參與度不高,使得產業開發的資金短缺,基礎性工作不夠扎實,嚴重制約了油橄欖產業的快速發展。
武都區是典型的多山地區,受自然條件所限,大部分油橄欖園建在淺山坡地,土層淺、土壤貧瘠,水、電、路難以配套,灌溉或補灌設施不完善,解決水利設施的配套已成為當前隴南市油橄欖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長期從事油橄欖開發研究的專業技術人員十分匱乏,現有技術人員也沒有在油橄欖主產國進行過中長期學習進修,科研人員和相應的技術推廣機構缺乏對油橄欖栽植、生產加工等方面的系統研究,廣大果農對油橄欖栽植管理技術更是知之甚少。受技術力量限制,對果農的培訓多停留在簡單的栽種知識上,農民缺乏有關油橄欖灌溉、施肥、修剪、豐產栽培和病蟲害防治的技術知識,田間管理水平較低。
目前,隴南市雖然有8 家油橄欖加工企業,但是鮮果加工能力卻只有4500 噸,多數企業生產規模小、加工能力低。產品多為初加工,產品雷同度高、科技含量較低。產業鏈條短,原料綜合利用率低,效益一般。產品品牌多而雜,缺乏知名品牌。同時,油橄欖加工企業的技術改造和先進設備引進需要大量資金,鮮果成熟季節則需要充裕的流動資金,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自身條件嚴重制約著油橄欖產業發展速度。
為了進一步發揮隴南市油橄欖產業發展優勢,使其為當地經濟發展起到帶動提升作用,提出以下對策:
1.統一規劃,合理布局
政府部門應結合國家升級產業結構布局與發展規劃框架,整合各方面資源,從隴南市實際情況出發,科學制定油橄欖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各階段發展目標。
2.加強品種選育,優化栽培品種
油橄欖良種培育和苗木繁育是產業發展的基礎和源頭,通過政府引導,由市、區油橄欖開發中心建立規范的良種苗木繁育中心,包括組培快繁實驗室、品種篩選試驗園、育苗溫室、優良品種采穗園和良種苗木擴繁基地等,加強優良品種選育栽培。
3.加快良種基地、標準化基地建設
種苗基地在良種試種和換代方面,比農戶種植更具優勢。通過積極推進高產油橄欖種苗基地建設,在改善現有品種園培育能力的同時,擴大品種園規模,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對適合當地特點的主栽品種的推廣。種苗基地的建設有利于開展引種馴化和品種選育試驗,是適應當前各油橄欖適生區大規模建設需要的必要之舉。
1.加強種苗管理,落實生產標準
加強對種苗生產的規范化管理,提高良種壯苗出圃率和使用率。組織市、區兩級油橄欖產業辦公室負責采穗圃的品種鑒定和確認掛牌工作,確定良種比例標準。對育苗戶進行資質審查,只有達到標準、確定具備育苗技術的單位和育苗戶,才能獲得生產許可證、經營許可證和產地檢疫證。
2.加強技術培訓,提高科技水平
建設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積極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多層次開展技術培訓。一方面,多批次選派技術人員到油橄欖主產國接受系統培訓,通過實地考察和觀摩學習,全面掌握油橄欖種植加工技術;另一方面,聘請國內外油橄欖方面的專家來當地授課、輔導和培訓,建成一支規模適當的專業人才隊伍,加強對種植戶的培訓指導和科技普及。
3.優化科技支撐,注重提質增效
加大對油橄欖科研機構的投入,提高油橄欖科研機構的科研能力。籌措經費,組織技術攻關,解決生產加工中的技術難題和關鍵性問題。如扦插生根、高接換優、水肥管理、授粉樹選擇和配置、采收和果實貯藏技術,利用土壤增溫劑和葉面增溫劑增加有效積溫的技術,通過花期噴灑植物激素誘導結實、提高坐果率等科學種植加工系列技術。
1.改善公共服務條件
加強金融業服務,盡力解決啟動資金不足和油橄欖產業專項貸款問題,為企業的基地建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等提供低息和中長期貸款,開拓適合種植戶的小額貸款融資渠道。為油橄欖種植戶提供保險業務,保護農戶的種植積極性。成立油橄欖產業協會,充分發揮其積極性,為廣大油橄欖從業者謀福祉。
2.創新經營機制,抵御市場風險
要和國際市場接軌,緊跟時代潮流。學習油橄欖產業發達國家管理經驗和模式,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建立長久、持續的合作關系。在引進的基礎上,消化、吸收、創新,提升產業的研發能力和加工層次,實現油橄欖產業規模化、科學化和效益化。
3.執行國家標準,保護中國市場
根據引種新品種的生長情況和栽培試驗的進展,對早期制定的相關栽培、病蟲害防治、育苗、采收分級等技術標準進行修改、完善,以適應種植品種變化和優化的趨勢。針對我國橄欖油標準制定工作剛剛起步,標準普及較差,消費者對產品標準認識不足的現狀,積極規范橄欖油標準的使用,提高市場對標準的分辨能力和認同度。在國家標準體系尚不完善的情況下,隴南市可以利用產業優勢,走在國家前面,先行制定地方標準,為國家油橄欖產品標準的制定完善、油橄欖產業的標準化發展提供參考。
4.出臺扶持政策,加快產業培育
政府要充分發揮引導和支持、扶持的作用,對加工企業的產能擴建、技術改造,引進先進設備和生產工藝、開發新產品等予以財政支持,通過低息貸款、提供項目資金等方式,為企業發展壯大提供資金保證。
5.開拓市場
目前,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的重點,一個是要形成競爭有序、具有帶動作用和較強輻射功能的農產品市場,另一個是要發展流通中介,建立銷售網絡,解決農戶鮮果收購問題,加快鮮果采收到加工的速度,保證橄欖油質量和品質。武都區是周邊適生區中唯一一個油橄欖產量上規模的地區,通過建設鮮果收購市場和擴大流通途徑,可以帶動周邊油橄欖加工業的發展,發揮產業基地和專業市場的輻射功能。要在省內外進一步開辟銷售網點,在穩定提高產量和品質的基礎上,盡快在各大城市尋找大型超市、果行等代銷點,擴大銷售渠道。同時,要積極融入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