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軍強 呂娥娥
關山林區南北長22 公里,東西寬19 公里,地理坐標為東徑106°18′~106°39′,北緯35°00′~35°18′,主要是中高山石質山區,屬隴東溫帶半濕潤區,大陸腹地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7.9℃,無霜期136~196天,年均降水量622 毫米;屬暖溫帶半濕潤森林草原植被類型,為多代萌生的天然次生林區,樹種主要有遼寧櫟、紅樺、椴、槭、落葉松、油松、華山松、山楊等,宜林地多為禾本科草和蒿類,森林覆蓋率72.6%。
(一)森林防火思想意識淡薄
林緣區群眾受傳統思想觀念影響,春節、清明等節假日要上墳祭祖、燒香點燭;農事野外用火、燃放煙花爆竹、施放孔明燈等活動屢禁不止;旅游區游客防火意識不強,在林區抽煙、燒烤等活動常有發生;轄區部分干部職工麻痹大意、心存僥幸,防火意識淡薄,重視程度不夠。
(二)森林防火基礎建設薄弱
關山林區國有林場改革仍沒有到位,大部分資金還需要自籌,用于森林防火的資金少之又少;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機具配備匱乏,瞭望塔、蓄水池基本沒有,消防通道建設破舊,消防車輛和人員難以直達火場;視頻監測系統、對講系統雖已初步建成,但后期維護沒有資金支撐,部分設備處于癱瘓狀態,不能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監測;火情預警監測手段單一,主要以地面巡視為主,沒有配備防火預警系統和無人機等現代化森林防火設備。
(三)森林防火工作任務繁重
關山林區屬天然次生林區,森林資源豐富,地形復雜,地勢險峻,專職護林員年齡大,人均管護面積大,而且省、縣級公路貫穿林區,加之林緣區群眾較多,森林防火期防滅火任務重,壓力與日俱增。
(四)森林消防隊伍專業素質不高
森林消防以關山林區半專業消防隊伍為主、周邊群眾義務撲火隊為后備力量。半專業消防人員主要為林場職工,年齡偏大、身體素質差。由于經費限制,無運兵車輛,撲火機具、防護裝備落后,消防隊缺乏訓練,訓練水平不高,撲火時一哄而起,滅火后一哄而散,撲火效率低下,撲火人員安全無法保障。
(一)堅持加強領導,落實防火責任。一是持續做到不管形勢如何發展變化,“主要領導親自抓、主管領導具體抓、其他領導分片包干抓”的工作運行機制不變;不管領導如何變動,場長為第一責任人的工作原則不變;不管財力人力如何緊張,保證防火優先投入,一路綠燈的指導思想不變;不管工作如何困難,嚴防細管,真抓實干的工作勁頭不減。二是按照“誰管轄、誰負責,誰管理、誰負責”的權責劃分原則,實行場長負責制,堅持局、場、站三級層層簽訂責任書,每年進行一次防火工作考評,將森林防火業績列入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構筑上下一條線、工作一體化、一級對一級負責的工作平臺。
(二)堅持大力宣傳,提高全民意識。森林防火的核心是防人,防住了人,就等于防住了火。基于這種認識,在防火工作中,堅持做到“兩手抓”,即一手抓宣傳,一手抓教育。在抓宣傳上,一是繼承傳統,堅持“五有”的固定做法,即場有流動宣傳車、村有宣傳欄、站有宣傳員、戶有防火公約、主要入林路口有防火警示標牌。二是打破常規,根據實際需要,定每年的11 月為護林防火宣傳月,實行宣傳進村社、入農戶,刷寫防火宣傳標語,營造護林防火氛圍。在抓教育上,本著普遍教育和重點教育相結合的原則,重點抓對“六種人”的教育,即對入山生產作業人員的班前教育,對零散入山人員的勸阻說服教育,對偏遠戶的登門教育,對吸煙人室外不吸煙、不亂丟煙頭、火種的教育,對中小學生的防火基礎知識教育,對癡、呆、傻人員的監護責任教育。通過上述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使“林區大事,防火第一”的思想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三)堅持預防為主,提升管控能力。構成森林火災的要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人,一個是火種。因此,抓森林防火工作,重點做到“兩個聯防”“三個突出”和“四項建設”。
“兩個聯防”:一是抓場、鄉鎮聯防。森林防火工作要走聯防的路子,做到群防群治堵火源,場與鄉鎮、站與站、村與村結成聯防新搭檔,筑起堅實的“防護墻”。二是抓場、森警聯防。堅持場半專業消防隊和森林警察的聯防,警民密切聯系,充分發揮森警的主力軍作用。
“三個突出”:一是突出重點時段和節假日。森林防火的重點時段是寒衣節、春節、五一節和清明節。要集中時間組織干部、森林公安、管護人員進行全天候、全方位監護,把路口、站山崗、守墳頭,做到嚴格檢查、死看硬守。二是突出重點區域、地段。森林防火的重點區域在林緣區住戶、寺廟墳頭地塊。每到防火期,要配備專職人員實行日巡護、日報告制度。三是突出重點人群和重點對象。針對放牧人員及癡、呆、傻、兒童,要建立放牧人員防火責任檔案,落實癡、呆、傻、兒童監護人,并簽訂防火責任書。
“四項建設”:一是抓制度建設。建立健全《防火值班制度》《森林防火制度》《森林防火應急預案》等制度管理體系。二是抓消防隊伍建設。強化半專業消防隊伍建設,不斷擴大以村社為主的臨時消防隊伍。在實踐中,加強消防隊伍演練,提高戰斗力。三是抓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暢通的防火通信技術體系,增設瞭望塔、氣象站、攝像頭、無線通信等監測點,購置新型滅火設備,加強林區防火道路建設。四是抓信息網絡建設。采用GPS 定墳頭定位,建立墳地電子臺賬和區劃定位圖,形成防火隔離帶。搭建信息網絡平臺,建立QQ、微信交流群,進行網上防火知識宣傳、火情報道及臨時消防隊伍組建,不斷增強群眾間的互動交流。
綜上所述,基于關山林區森林防火現狀,研究和總結森林防火的經驗和做法,提出國有林區森林防火的對策和措施,不斷完善森林防火工作各項長效機制建設,加大森林防火設備更新和新技術應用,切實增強森林防滅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