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娟

小隴山林業實驗局于1962 年經國家計委批準建立,管轄小隴山林區的全部、西秦嶺和關山林區的一部分。林區地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是兼有我國南北方特點的典型天然次生林區,也是全國天然林保護工程重點實施區之一,是嘉陵江、渭河上中游地區重要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林區,是隴東南的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它在國家“兩屏三帶”、甘肅“三屏四區”生態安全戰略格局、建設甘肅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以及“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是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旅游文化展示區之一。境內地理坐標東經104°22'至106°43',北緯33°30'至34°49',年均氣溫7 至12℃,年均降水量460 至800 毫米,無霜期140 至218 天。小隴山林業實驗局總經營面積1243.05 萬畝,其中林業用地1118.76 萬畝,非林業用地124.29 萬畝,森林覆蓋率63.6%。下設21 個國有林場、11 個局直單位、2 處國家級森林公園、1 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 處省級自然保護區、7 家省級森林公園。林區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地跨天水、隴南、定西三市的秦州、麥積、清水、武山、徽縣、兩當、禮縣、漳縣八縣(區),東與陜西省隴縣、寶雞市陳倉區相連,南與陜西省鳳縣、留壩縣、略陽縣接壤,西與我省岷縣、宕昌縣相鄰,北與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相接。林區、林緣區共有89個鄉(鎮),1920 個行政村,126.9 萬人。
森林康養是以森林生態環境為基礎,以促進大眾健康為目的,利用森林生態資源、景觀資源、食藥資源和文化資源并與醫學、養生學有機融合,開展保健養生、康復療養、健康養老的服務活動。
森林康養產業是以森林對人體特殊的功效為基礎,依托豐富的森林生態景觀、優質的森林環境、健康的森林食品、濃郁的森林文化等主要資源,結合中醫藥健康養生保健理念,輔以相應的養生休閑及醫療服務設施,開展有利于人體身心健康、延年益壽的森林游憩、度假、療養、保健、養老等服務活動。
1.發展森林康養產業,是科學、合理利用林草資源,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有效途徑,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措施,是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戰略選擇,意義十分重大。
2.開展森林康養是促進深山區、深林區精準扶貧工作、促進當地農民增收的轉型之路。
3.開展森林康養是國有林區實現森林資源永續利用,林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國家天保工程實施區國有林場實現“三增”目標的有效途徑之一。
4.要實現與全國人民同步進入小康社會,必須實行“大項目帶動”“大產業帶動”,而依托當地森林公園等基礎,發展森林康養產業是正確選擇之一。
發展森林康養產業對于更好地發揮林草資源的綜合效益,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數,實現美麗中國、幸福中國、健康中國,非常必要。
1.森林資源豐富。
2.開展森林旅游業以及森林康養產業的基礎設施比較完善。近年來小隴山林區有9 個林場規劃建設了森林文化體驗所,加上已建立的森林公園或森林旅游景點,幾乎全局每一個林場都可以開展森林旅游或者森林康養旅游。
3.林區和林緣區群眾人口較多,為發展森林康養產業提供了所需的勞動力。
4.小隴山林區地跨天水、定西、隴南三市八縣(區),林農交錯,林區周邊又分布有機場、高鐵站、火車站、汽車站,交通方便,地理優勢相當明顯,開發利用條件優越。
5.旅游業不僅是甘肅省的重要產業,也是小隴山林業實驗局以及所在地區,如天水市、隴南市、定西市的重要產業或者支柱產業。
6.小隴山林區內擁有麥積山石窟世界文化遺產地一處,5A 級麥積山國家風景區一處,麥積山國家地質公園一處,國家級森林公園兩處,旅游資源品位高,知名度較高。
7.小隴山林業實驗局局址所在地天水市是中國歷史名城之一,伏羲故里,伏羲文化旅游節已經成為全國知名的節會之一,國內影響較大。
8.擁有天水大自然國際旅行社,知名度較高,業內影響較大。
1.“森林康養”是新業態、新模式、新引擎,完全符合“十三五”規劃戰略要求。國家林業局也將推進森林療養確定為今后的工作重點之一。
2.甘肅省具有發展森林康養產業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優勢。小隴山林業實驗局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已建立一大批森林公園以及森林文化體驗所。
3.培養了一支比較精干的旅游產業人才隊伍。
4.《甘肅省“十三五”旅游發展規劃》提出了充分發揮本省中醫藥養生歷史久遠的特色旅游資源優勢,發展中醫藥養生保健旅游的思路與任務,并完成了《隴東南國家中醫藥養生保健旅游創新區建設總體規劃》,與小隴山林業實驗局發展森林康養產業的思路不謀而合。
小隴山林業實驗局發展森林康養產業的思路為:依托林區已建立的森林公園和森林文化體驗所,完善基礎設施,增加必要的醫療、體育設備,將森林旅游、體育鍛煉與中醫理療等相結合,為甘肅大中城市老干部、科研工作者、先進工作者、中老年業務骨干等重點人群為主的人民群眾做好服務。
1.領導層及管理層應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密切關注全國森林康養產業發展情況,適時考察學習,轉變觀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2.引進和借鑒森林康養產業的理念和模式時,與全省相關的旅游發展規劃做好銜接,從總規劃編撰到詳細規劃,進行配套設計,統一謀劃,統一部署,力求實效。
3.實現科學融合發展。森林康養產業要融入全省森林旅游業發展之中,實現林業、醫藥、衛生、養老、旅游、教育、文化等各種行業和文化的融合發展,做到相關產業單位和產業項目的融合發展。采取“旅游+互聯網+”,國家、行業、地方、社團之間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多元化融合發展模式。
4.組織團隊到四川眉山等地考察取經,學習其森林康養產業建設和發展經驗,取長補短,結合本省實際,推陳出新。同時,選擇北京、四川等?。ㄊ校?~3 處森林康養產業起步較早、發展較好的單位作為友好對象,派有關管理人員去掛職,派技術人員去接受培訓,學習觀摩,實現借力發展,做好森林康養產業大文章。
5.通過各種渠道積極與省內相關單位、部門做好銜接,建立聯系,形成長期合作機制,提供森林康養服務。
6.轉變運作機制,實現利益驅動,發揮天水大自然國際旅行社的積極作用,開拓市場客源,增加旅游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