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珍
渭源縣是一個生態環境比較脆弱、森林植被相對稀疏的縣份,由于十年九旱的氣候特征,以及不合理地開發利用林地,致使自然條件嚴酷,嚴重影響和制約著全縣經濟社會的快速健康發展。近年來,渭源縣抓住國家實施林業六大工程的大好機遇,緊緊圍繞構建和諧社會,以新農村建設為主題,以項目建設為支撐,堅持生態建設保護與發展并重,質量與效益并舉的原則,狠抓林業生態環境建設,努力完善林業生態體系、構建林業產業體系、繁榮生態文化體系,認真貫徹落實退耕還林政策,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確保了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的充分發揮,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要貢獻。筆者結合自己多年來從事退耕還林還草管理工作的經歷,通過認真調研、分析,歸納出渭源縣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取得的成效,總結梳理了一些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自2000 年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以來,渭源縣先后完成退耕還林工程38.05 萬畝,其中退耕地還林(草)11.3萬畝,配套荒山造林25.55 萬畝、封山育林1.2 萬畝。為了切實鞏固和擴大退耕還林工程建設成果,縣上始終堅持一手抓補植、一手抓管護的原則,認真貫徹落實退耕還林政策,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退耕還林工程建設,全縣退耕還林工程林草成活率和保存率均達到88%以上,確保了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的充分發揮。全縣林地總面積達到128.76 萬畝,占到全縣總土地面積的41.8%,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15.88%,使全縣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經濟、社會效益凸現,讓廣大老百姓深切感受到了生態環境的巨大變化和生產生活條件的明顯改善。
(一)加強領導,靠實責任。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縣上專門召開了渭源縣新一輪退耕還林啟動會,對新一輪退耕還林工作進行了部署安排,切實靠實工作責任,把退耕還林工程建設成效納入政府目標責任考核范圍。同時,縣上成立督導組,及時對各鄉鎮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建設地塊落實、苗木招標、苗木質量和組織栽植等各環節認真督查檢查。縣上抽調下派技術監理人員對各鄉鎮新一輪退耕還林實施情況進行全程跟蹤指導,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建設任務,監理人員堅持深入小班地塊,嚴把整地、栽植、苗木等各項技術關口,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二)深入宣傳,做好培訓。采取召開會議、印發資料等方式,深入廣泛宣傳新一輪退耕還林政策,使廣大農戶知曉了補助標準、兌付時間和兌付辦法等政策,營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圍。同時,及時對涉及2014 年新一輪退耕還林的7 個鄉鎮分管領導、業務人員和抽調的技術指導及監理人員進行了新一輪退耕還林政策和業務培訓,熟悉了政策導向,熟練了業務流程,確保了新一輪退耕還林工作有序健康發展。
(三)加強指導,確保質量。加強對有關鄉鎮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的業務指導,按照省市業務部門最新要求,及時解決全縣新一輪退耕還林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不足。全程指導圖、表、合同、鄉鎮自查驗收表冊等工程檔案建設情況,全面完善工程檔案資料。對工程建設全過程加強指導,強化督促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確保工程建設質量。
(四)緊扣精神,認真兌現退耕還林各項補助政策。在退耕還林實施過程中,渭源縣把補助糧款政策落實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不折不扣地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退耕還林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省、市的安排部署,特別將糧款補助政策作為維護廣大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鞏固退耕還林工程成果的保證措施來落實,通過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完善發放程序,強化監督檢查,徹底杜絕克扣、挪用退耕糧款等違法行為,切實保證群眾利益,提高群眾管護的積極性,切實鞏固和擴大退耕還林工程建設成果。
盡管渭源縣新一輪退耕還林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建設成效,但客觀分析,仍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是由于渭源縣春夏兩季干旱嚴重,給苗木成活造成嚴重影響,仍有個別零星地塊成活率較低,需進一步補植。
二是撫育管護工作跟進不及時。部分鄉鎮對撫育管護工作重視不夠,部分小班地塊存在病、蟲、鼠、兔危害現象,對苗木的保存極為不利。
三是森林草原火災隱患突出。部分退耕地塊雜草比樹苗高,雜草與林木爭水爭肥的現象十分嚴重,林下可燃物極多,極易引發森林火災,森林防火工作壓力較大。
一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把新一輪退耕還林政策送到千家萬戶,做到政策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二要及時落實撫育措施,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保證栽一片、活一片、成林一片。
三要加強森林防滅火工作和森林病、蟲、鼠、兔害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