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歲芳 劉向陽
宕昌縣位于甘肅省南部,隴南市西北部,按甘肅省氣候分區,屬隴南溫帶濕潤區。年均氣溫9.3℃,年均降水量583.9 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66%,年均日照1986.5 小時,年均無霜期181 天,境內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全縣面積3331 平方公里,轄11 鎮14 鄉336 個行政村,總人口31.94 萬,其中農業人口28.36 萬。全縣有127 萬畝森林、125 萬畝草場,森林覆蓋率29.7%。得天獨厚的林地資源、氣候狀況和土壤的多樣性為發展林下經濟,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國道212 線縱貫縣境116 公里,路網密度42 公里/百平方公里,25 個鄉鎮保持常年通車,通車率達到100%。通鐵路、高速公路的交通網絡已基本形成,交通瓶頸逐漸緩解,經濟社會持續發展。
在全國12807 種中藥品種中,宕昌縣就有690 多種,已采集制成標本的有317 種,其中有收購量的就有142 種,素有“千年藥鄉”“天然藥庫”之美譽。常年家種面積比較大的藥材有當歸、黨參、黃芪、大黃、紅芪、柴胡、板藍根、黃芩、羌活等10 余種。目前,當歸、黨參、紅芪、黃芪、大黃等名貴藥材種植面積達40 萬畝,年產量達8 萬噸。
宕昌縣林木資源豐富。境內官鵝溝是國家AAAA級森林公園也是國家地質公園,總面積600 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75.1%,景區松柏茂密、湖泊交織、瀑布飛濺、草甸雪山輝映,四季色彩迷人。2018 年入選甘肅省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行動計劃,是生態旅游、同時也是發展森林康養產業的重要基地。
為規范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行為,維護流轉雙方當事人合法權益,2012 年出臺了《宕昌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縣級成立了土地經營權流轉中心,建成鄉級土地流轉服務站示范點,進一步完善了縣建服務中心、鄉建服務站、村配服務員的三級土地流轉服務網絡,保障了林下經濟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以森林公園為依托,在適宜發展的區域發展林下經濟,并以森林公園為中心,向周邊鄉鎮輻射。
森林公園及周邊鄉鎮均有野生羊肚菌分布,市場行情可觀,需求量大。達到成林年限的退耕還林地里,由于枝葉能起到遮陽、擋風、涵養水分的作用,可人工種植羊肚菌,還可以選擇種植香菇、平菇、木耳等。在清理林地后投放適量菌袋,收獲后留下的菌袋可做有機肥,給樹木提供營養。適時進行除草、清理落葉等田間管理活動,解決林地雜草問題,森林火災也得以有效防治,形成良性循環。
在林中空地可選擇觀賞花卉藥材及淺根系中藥材種植,依地勢修建木質棧道,便于游人觀賞和藥材采收。
1.公路行道樹下,種植芍藥、百合、菖蒲、金銀花等觀賞花卉藥材,起到亮化、美化道路的作用。
2.立地條件好的未流轉林地下,為了不讓土地閑置,可鼓勵農戶與合作社簽訂合同,種植訂單藥材,按合同要求上繳藥材獲得利潤,提高農戶收入。
3.立地條件好的流轉林地下,由于面積集中,可按訂單合同種植一種或多種藥材。在地形、植被條件不便全面翻耕平整的土地,可沿山坡等高線,將坡面整成一條一條狹窄的臺階,階內呈淺溝狀,有利于水土保持,同時可以減輕寒風侵襲苗木。如山地坡度較大,可按“品”字型魚鱗坑整地。地勢平緩的林地,可采用小型機械化(背負式微耕機、小型手推式坡地微耕機等)用于割草、鋤地、松土、開溝等林地操作。
4.立地條件差、土壤瘠薄的林下,可選種耐干旱、耐瘠薄品種如柴胡、金銀花、萱草等。還可進行適樹適藥的栽植試驗,選出最適樹、適地的藥材栽植。
5.交通便利的林地下及撂荒地,種植供游人方便采摘和攜帶的藥材,如金銀花、芍藥、百合、三七、菊花、枸杞等,同時運用小型加工設備如烘干設備、自動包裝設備等。游客可體驗采摘的樂趣,還可以將親自采摘的產品帶回家,又解決了部分產品的銷售。
1.林下人工養殖林麝。境內自古就有野生林麝分布,由于生態環境適宜林麝棲息,可以發揮資源優勢,在林下圈舍養殖,吸引有技術經驗和發展好的林麝養殖場投資辦場,帶動林麝林下養殖產業。
2.林下養殖生態家禽。隨著森林公園游客的增多,林下養殖土雞、生態鵝、鵪鶉等家禽,可以豐富游客餐桌飲食,也增加農戶經濟收入。
3.林下養殖蜜蜂。近年來蜜蜂養殖在當地已經是相當成熟的產業。蜂蜜的品質是影響養蜂業發展的關鍵因素,貨真價實的蜂蜜,人們都喜歡購買。
4.林下養畜。林下養殖豬、獺兔、林蛙等,一般選地勢平緩,達到成林年限的闊葉林下,如刺槐林、山杏林等退耕林地。場地最好用籬笆或鐵絲網等圍起來,加強放養管理,避免對林木的傷害。
境內北部高寒區林地、草原插花地區,可發展牛、羊為主的畜牧產業。在林地條件好的地塊,林下種植牧草(紫花苜蓿、黑麥草等),提供牲畜補充飼料,也減輕草場退化問題,使林草牧相結合,帶來更多實惠。
根據立地條件種植萵筍、甘藍、茄子、蒜等蔬菜。菜地四周種植楤木(烏龍頭),楤木抗性較強,田間管理簡單,又可以阻擋林區小動物對菜地的破壞。也可以套種草莓、樹莓、藍莓等漿果,讓游客來游憩的同時,體驗種植、管理、采摘的樂趣。
1.病蟲害防治。林下種植要采用農藥安全追溯機制,病蟲害發生時要采用對人畜低毒、無殘留、對環境安全、防治效果顯著的生物農藥,比如植物源農藥(含除蟲菊素)草藥殺蟲劑。林下養殖要對疫情和養殖規模嚴格監控,避免大的疫情爆發,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2.森林火災防控。建立防火應急通道,建設取水點等基礎設施,購置儲備防撲火機具,加強防火宣傳、培訓,定期監督檢查。加大防火力度,完善森林草原防火預警和撲救應急控制體系。落實防火措施,提高林區群眾防火應急處理能力。
3.建設平安林區。定期開展排查糾紛化解,及時調解山林權糾紛,力爭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消除林區社會不穩定因素。
優質的產品是消費者認可的關鍵。2011 年“哈達鋪當歸”和“宕昌黨參”通過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2013 年“宕昌黃芪”通過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2015 年“宕昌大黃”通過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這些區域品牌不斷完善,讓區域優勢成為品牌優勢,進一步帶動林下經濟發展。
物美價廉的宕昌中藥材在網絡上已打開銷路,開辦了中藥材網店上千家,推進宕昌中藥材品牌走向全國,也走出了國門。依托中藥材電子商務,林下產品可以通過電子商務銷售,解決產品賣難問題。
按照“農戶+公司(合作社)+電子商務協會”的模式運作,為種植戶提供種苗和種植材料,提供技術服務,最后統一收購,降低了農戶種植風險。依托收獲季舉辦采摘節、美食藥膳制作大賽等活動,銷售一部分林下產品。引進相關的加工生產設備,進行林下產品深加工,增加產品附加值。
通過實時監測評價,得到區域環境質量的綜合指數,在大數據上公布區域環境質量評價指標數據,使環境質量更直觀化,從而監控環境質量變化,及時發現污染源,制止污染和破壞環境的行為,使林下產品以無污染、無公害的綠色品質,支撐起品牌優勢,讓大眾消費者青睞。
為了全面推進林權制度改革,宕昌縣委、政府出臺了《關于全面推進全縣集體林權制度綜合配套改革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全縣林下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宕昌縣林下經濟扶持獎勵辦法》等制度性文件,為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提供了政策保障。
總之,宕昌縣以豐富多彩的森林景觀、沁人心脾的森林空氣、健康安全的森林食品、內涵濃郁的生態文化等為主要資源和依托,配備相應的養生休閑及醫療、康養服務設施,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基礎,加強森林資源管理,大力發展綠色林下經濟產品,通過產品創新和產品開發等技術,加工有營養、無污染、方便食用、方便攜帶的各種林下產品,豐富森林康養產品。以中醫藥保健養生為主線,發展區域特色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挖掘本地特色優勢,發展藥膳服食產業,打造區域特色森林康養保健品牌,讓宕昌林下經濟發展為森林康養產業發展打牢可持續發展根基,提升森林康養質量,以優質的森林康養為人們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