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宇
(東莞市橋頭鎮規劃管理所,廣東東莞 523520)
粵港澳大灣區在建立之初提出五大戰略目標,即建立一個充滿活力的世界城市群、建成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活區。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給廣東許多城鎮帶來了全新的機遇,要想參與到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中,就要從粵港澳大灣區的五個戰略目標入手,尋求合作點[1]。
橋頭鎮位于東莞東北部組團區域,與企石、常平、謝崗三個鎮共同組成東莞的東北組團發展區域。東莞要想參與到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度合作中,橋頭鎮也必須要及時調整自己的規劃,制定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發展策略。本文對橋頭鎮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結合東莞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目標和合作需求探討橋頭鎮北部組團規劃發展的策略。

圖1 東莞組團發展地圖
橋頭鎮北部組團規劃區內有山峰4 座,最高峰為北面虎尾嶺88m;有水系四條:小河海、東深水渠、東引運河、東岸涌。土地使用方面,有省級生態公益林地70.42hm2,永久基本農田為4.92hm2,有生態保護紅線5.96hm2。橋頭鎮北部是多山多水之地,集中了全鎮最大面積的山丘,還是東江進入東莞的第一站,也是埔田片區的水上樞紐,還是橋頭多條水系的開端與源頭。盡管橋頭鎮北部區域存在天然優厚的自然資源,但是并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經粗略統計,約60%的山邊和水邊被工業包圍,但是工業所提供的產出遠低于東莞平均標準:工業用地地均產出5.6億元/km2低于東莞市平均水平8.48 億元/km2;建設用地地均產出4.55 億元/km2,同樣低于東莞市平均水平 6.30 億元/km2[2]。圖 2 為低效空間識別圖,可見紅圈范圍內的低效空間占據大部分山邊、河邊地區。

圖2 橋頭鎮北部低效空間識別
橋頭鎮現狀建設用地已超出土規和城規的規劃范疇,目前橋頭鎮北部地區土規建設用地為513.72hm2,城規建設用地為377.77hm2,但是實際建設用地為601.8hm2。現狀已建不符合土規的有235hm2,占規劃區面積22.68%。現橋頭鎮北部地區面臨建設用地規模回填壓力,新增建設用地集中于橋龍路兩側。橋頭鎮過早過快的土地消耗是未來增量發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根據橋頭鎮北部的現狀,可以分析得出橋頭鎮北部組團發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在于優質的歷史生態資源沒有得到有效重視,生態破壞情況嚴重;低效的產業空間占據寶貴的發展空間,占據最好發展位置的工業用地,其產出遠低于平均水準。另外,橋頭鎮北部的土地資源消耗是最大的問題,土地資源消耗得過早、過快對橋頭鎮以后的發展策略存在限制。
粵港澳大灣區的構建必然會形成極點帶動、軸帶支撐網絡化空間格局,依托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和高等級公為主體的快速交通網絡與港口群和機場群,構建區域經濟發展軸帶,形成主要城市間高效連接的網絡化空間格局。橋頭鎮依托石馬河作為東深引水工程起點的歷史地位,石馬河作為深圳、東莞、惠州三市跨界河流,隨著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三市上下游依托碧道建設進行水系聯動治理,容易得到上級政策支持[3]。如此一來,橋頭鎮同時擁有距離市場近、生態資源優、政策潛力大等特點,北部組團為橋頭鎮參與灣區合作帶來歷史機遇與空間支撐。
1950 年,就有香港企業家致信中共中央領導,反映香港缺水的問題。1963 年香港大旱期間,深圳水庫也竭盡所能,后收到擴大對港供水的求助。1964 年,廣東省與香港當局簽訂《關于從東江取水供給香港、九龍的協議》。協議規定,從1965 年3 月1 日開始,廣東每年供應香港淡水6820 萬m3。而橋頭就是港深莞跨流域引水的起點,也正因如此,橋頭鎮對香港、對廣東存在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東部工業走廊的發展格局中,東部工業園是東莞繼松山湖高新科技產業園、沿海產業帶之后的又一跨鎮建設的大型工業園區,定位是現代制造業生產加工為主的工業基地,橋頭鎮北部組團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要做好橋頭鎮的規劃發展,首先要明確橋頭鎮的優勢所在。橋頭鎮北部地區多山多水,且橋頭鎮的主要依靠是石馬河,因此,務必要做好生態保護工作。將生態作為引領橋頭鎮發展的主要動力,保證橋頭鎮擁有北部組團最優質的山水生態與歷史基底。
在橋頭鎮北部地區建立十字型交通骨架軸線,沿工業路北拓打造南北向交通軸,支撐全鎮綜合服務中心擴大,提供空間發展框架;沿龍橋路打造城市交通橫軸,串聯國土空間規劃中的三大功能組團:①西部產業組團;②中部服務組團;③東部文旅組團。
以橋頭鎮北部地區現有的區域分塊為基礎,建立三大功能組團:①西部產業組團;②中部服務組團;③東部文旅組團。西部產業組團:西片以東部工業園的產業提升優化為主;中部服務組團:中片以城鎮公共服務拓展推動城鎮綜合服務組團城市更新,優化環境品質;東部文旅組團:依托北部生態組團山水條件與東江飲水生態公園,培育旅游休閑與文化創意功能。
塑造以東深引水生態公園、橋頭淺丘森林綠心為核心的歷史生態產品,提升北部組團在灣區中的文旅價值,通過山水自然營造環抱山水的特色游徑,維育北部組團整體生態基底。北部組團擁有獨特的引水工程與良好的生態環境,包括石馬河水閘、石馬河、東江抽水站等自然景點和歷史景點。東深引水生態公園要以抽水站為核心,擴大范圍,統籌周邊資源。將水閘、抽水站等昔日水利建筑更新稱城市新標識,結合商業水街引入,完善服務的配套設施,打造灣區級別旅游大IP 并形成灣區度假旅游目的地。
要充分利用其橋頭鎮北部豐富的水資源,以東江為水網主干打造東江水網“博物館”。東江地區要做好大江大河的生態保育工作,禁止非法捕魚、亂排亂放,將石馬河做為居民生態休閑點,并治理湖頭排渠、新湖排渠,做好揭蓋復涌、治水治污等污水治理工作,還得一渠清水來。
從宏觀角度來說,要優化道路體系,提高片區外暢內聯水平,建立以快速路為通道,以主干路為框架,以次支路為節點的交通網絡。快速路要實現客貨分離、便捷可達,預留出預留區域對外快速通道,快速路的建設目的為加快東西向溝通,融合區域交通網絡。目前橋頭鎮北部區域的主干道是東江大道,但是東江大道客貨混雜,且道路等級低。可以將其調整為景觀性濱河主干道,取消原有的貨運功能。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建成,包括東莞在內的多個廣東城市迎來大量的發展機遇。面對這等優勢局面,橋頭鎮也需要奮起直追,完成自身的產業轉型。目前,橋頭鎮的主要經濟發展動力是工業園,具有消耗大、污染大的特點。為了保證居民的生活質量、實現橋頭鎮的可持續發展,橋頭鎮的管理人員需要積極擁抱組團發展,協調土地的使用情況,調整產業模式,打造新的宜居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