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平
(蒙自市觀瀾街道辦事處規劃建設服務中心,云南蒙自 661100)
為什么要鄉村規劃:①鄉村建設無規劃;②房屋的建筑形式缺少規范;③房屋建設沒有與本村的歷史、文化、習俗、傳統相結合。采用科學措施與方法解決鄉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以此為鄉村規劃管理提供保障,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現代化社會主義新時期,在科學技術不斷優化創新的基礎上,加快了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在產業結構轉型的前提下,也從根本上促進了經濟效益的增長。現階段,工業作為推動社會經濟的重要因素,但重工業企業所產生的廢料,會嚴重破壞生態環境。但是許多地方政府仍然受限于傳統治理管理,更加注重城市規劃建設,而缺乏對于農村治理的重視,進而就會導致農村建設頗為落后時代發展需要,這一觀念也會對整個社會帶來一定的影響,社會各界也會普遍缺乏對于農村建設的關注,甚至會產生對于農民的偏見與誤解,所以導致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上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提高。
由于我國城市化發展建設不斷進步,人們對于住房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各級政府為了適應城市發展建設的需要,逐漸提高了房地產開發程度。通過大規模地進行商務用地的建設,不僅導致農村用地空間資源被大面積侵占,相關的自然資源也被不斷占用,各類資源的使用上完全側重于城市發展建設需要,進而缺乏對于農村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視。這就會導致在城鄉規劃過程中,出現較為狹隘的思想觀念,只注重短期利益,沒有長遠打算,許多地方政府忽視農村經濟發展建設,更缺乏長遠規劃建設計劃。
合理科學的共同使用資源,必須立足于行政事業單位發展實際,積極轉變行政企業經營管理理念,需要建立嚴謹的內部管理控制制度和科學規范的財務管理機制,建立有效風險防范意識,構通過構建城鄉一體化規劃建設,要全面提高我國社會治理的規范性、系統性和實效性,需要在進行建設的過程中對各個有關部門進行合理的責任分配,強調資源利用的效率,要避免職能之間的交叉,使各個職能部門都能夠發揮出最大價值,同時需要根據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實際,建立起健全且專業的城鄉統籌規劃部門,對城鄉建設過程中各類土地資源、水資源等自然資源進行全面的規劃管理,提高資源使用的作用價值并加大保護力度。我國農村工程建設應建立水質監測體系,以保證農村水質達標。
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管理中,農村管理機制的主要任務是對工程開展過程中相關管理體制進行合理的規劃與協調。在此基礎上,為高效完成農村基礎設施工程所制定的發展目標提供便利條件。農村基礎設施質量管理機制的優勢在于自身所具備的綜合性與系統性特征,能夠對農村基礎工程進行嚴格的監測與管控,對工程的具體施工也起到了規范作用。健全完善的管理機制,為農村實現可持續發展指引正確方向,充分發揮戰略性、綜合性、制約性等特點充分發揮。此外,農村基礎建設工程需要構建科學的全面質量管理組織,詳細制定工作計劃,保證工程質量安全,定期對工程進行系統化檢測,當發現問題時,能夠妥善加以解決,加強工程質量管理,從而保證農村基礎設施工程高效運行。
要想從根本上保障城鄉可持續發展,需要轉變相關管理部門和工作人員的落后管理思想,也需要提高城市居民綜合素養與文化水平,同時應該對文化建設手段和引導途徑進行改革創新,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新時期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體系與城鄉規劃管理對城市精神文化與理念文化進行系統的提升,不僅要全面提高城市文化內核質量,也要打造積極向上的城市價值觀,更需要深入探索與文化有關的工作,而這也將成為各級政府進行文化建設的有力基礎。促進工作人員不斷提高職業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提高城市居民的綜合素養,對城市建設與醫療教育社區開發等進行系統化的推進管理,以此促進社會經濟與社會建設發展。
王家寨村隸屬于文瀾鎮碧云村委會行政村,屬于壩區,位于文瀾鎮西北邊,距離村委會1km,距離鎮政府7km。國土面積4.08畝,海拔1280m,年平均氣溫18.6℃,年降水量815.8mm,適宜種植石榴、水稻等農作物。有耕地1205 畝,其中人均耕地0.81 畝;有林地3172 畝。全村有農戶353 戶,有鄉村人口1519 人,其中農業人口1519 人,勞動力1107 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968人。2010 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037.99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00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1)道路網結構大體形成,街道不規整且路面較窄,部分道路形成盡端路。進村公路尚未硬化,主要街道路面為水泥路面。許多村莊道路都存在著兩側景觀建設不足,綠化程度不高,各類基礎設施建設雜亂無章,不僅阻礙交通順暢,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污染問題。
(2)村內現已有自來水供給,但因年久失修,管網銹蝕嚴重。村內道路往往會通過建設明溝來同時收集雨水和生活廢水,在污水處理上存在極大的不足。均沿排水溝排入村旁地內用于灌溉。村莊內沒有設置集中的垃圾回收點或者是規范的垃圾箱。
(3)大部分村落已經進行全面的電力設施改造,設有380/220V低壓線路沿村莊主要道路架空敷設,現在全村已經實現每家每戶都可以通上電話、看上電視。
(4)王家寨僅有的公共服務場所為一活動廣場,小型商店布局零散,大部分為當地村民自主經營,如圖1 所示。

圖1 王家寨村規劃平面對比
3.3.1 疏通道路,進行路面改造和道路斷面設計
對道路的斷面形式進行調查分析,重新規劃建設原有的排水邊溝,布置恰當的路燈設施,對路兩側的綠化和景觀帶進行建設,重新規劃原有的電桿。主要道路采用水泥路面。
3.3.2 進一步完善市政基礎設施
改造或新建給水設施及排水設施。按照消防安全保障要求,規劃建設村內自來水管網,供水水質應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規定,增加消防設施。根據本村實際,在每戶院內新建沼氣池。
生態文明建設與恢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直接聯系,要想從根本上實現鄉村復興,就需要加大環境保護的力度,減少對能源和水資源的消耗,不僅能夠實現環境保護,還能實現鄉村企業利益最大化。還需要構建環保監督體系,對污染物排放嚴格控制,提倡節約水電等資源的使用,最大限度控制廢棄物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在鄉村環境保護工作的實施過程中,鄉村居民應該要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可由村支書或是村委干部組織居民進行定期培訓,向居民宣傳環保知識,將環保知識進行系統化、全方位的普及,增強鄉村居民的環保意識。在國家政府與社會公民共同努力下,促使鄉村建設走綠色生態環保道路,以此實現我國環保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對鄉村規劃設計方案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促進鄉村經濟環境的良好發展。
村莊規劃的實施工作是一頂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為鞏固規劃建設成果,還需要進行日常維護、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并不斷提高村民素質。例如:成立村長效管理理事會,以農戶自主管理為主,衛生保潔員管理為重,村理事會監督管理為輔;建立獎懲制度。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村美、戶富”,將其真正建設成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后的效果如圖2 所示。

圖2 規劃效果
三農問題是未來我國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問題之一,合理、科學的村莊規劃是解決該問題的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