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華
(金昌市水電工程局,甘肅金昌 737200)
近年來,在現代化建設時代背景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規模日益擴大,人們對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質量愈發重視,但在實際工程施工管理與施工質量控制中,仍存在一定施工質量問題,為保證水利水電工程在實際應用中能起到積極作用,加強工程管理及質量控制極有必要。因此如何根據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情況找準主要問題,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質量優化措施是當前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重點考慮的內容。
材料質量是保障水利水電工程項目質量的基礎因素,直接決定最終工程建設品質,并對工程項目安全性產生影響,因此材料質量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尤為重要?,F階段,水利水電工程中對材料的質量監管有待提高,例如,材料質量檢測通常運輸至施工現場展開,若存在質量不合格材料,未及時歸類處理造成現場材料堆放混亂,致使不合格材料混入合格的施工材料中,繼而對工程質量造成隱患。除此之外施工現場材料存儲區域設定不合理,各類材料未按照其作用進行劃分,均集中存儲,導致部分材料在使用過程中,需經過較長時間運輸,在運輸過程中可能造成材料質量損壞。但在實際工程施工管理中,項目團隊對材料監管記錄存在忽視現象。在材料存儲管控時,應對材料入庫、出庫過程進行嚴格登記記錄,為后續材料檢查提供依據。
在水利水電工程項目中,管理機制不夠完善是導致出現質量問題的根本因素,高標準、高要求可促進水利水電工程正向發展,但在實際工程施工中,項目管理各方并未以質量管理為核心制定管理機制,存在權責不對等、監督不當、缺乏質量培訓、缺少有效激勵等問題。例如,施工方并未結合施工情況明確負責人,施工現場沒有建立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造成施工人員對質量管理不重視的情況。其次,由于施工人員技能缺乏造成工程質量問題,無法展開強有力的質量管理,況且在長期高強度施工中,施工人員身心處于疲勞狀態,無實質性激勵,造成施工人員缺乏建設施工動力,同樣不利于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推進。在實際運行管理中,未能結合項目施工問題進行規劃統籌,導致管理細節缺乏,管理方式粗糙。
《水利水電建設工程驗收規程》要求項目法人及時完成驗收與備案工作,但在實際工程管理工作中常被忽視,存在流程不規范、不健全的問題,對水利水電工程項目施工質量管理造成阻礙。此外《水利水電建設工程驗收規程》中指出,應及時對施工各階段完成驗收工作,規避工程項目違規蓄水、通水、提前投入使用等問題[1]。但就實際驗收管理工作來看存在一定不足,部分水利水電工程驗收時間較為緊迫,導致驗收過程被壓縮,竣工驗收鑒定書簽發過于簡單,對部分驗收細節內容并未體現,造成驗收質量檢測未全面覆蓋的情況。另外,驗收過程中并未結合《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質量檢驗與評定規程》展開質量評定工作,對施工問題整改項目的二次質量檢驗存在應付現象,為水利水電工程質量安全埋下隱患。
為緩解水利水電工程管理中現存問題,可從嚴把材料質量、完善管理機制、全面按照國家標準驗收三個方面展開應對,以期全面提高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質量。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須圍繞材料管理展開嚴格的質量檢測,覆蓋工程原材料、半成品構件、制品備件等,結合水利水電工程質量標準及材料參數展開查驗查收工作,規范檢驗、存儲及使用,并建立材料進出賬本,用以記錄材料使用情況、定期檢查情況、日常管理情況[2]。原材料是展開嚴格質量把關的重要內容,需構建完善的原材料檢驗程序,如圖1 所示。在質量檢驗工作中,應以專業質檢員為中心組建材料質量管控團隊,在原材料進入施工現場前展開檢驗工作,做到優選優用,對不同批次、不同規格的原材料進行抽樣質檢,最大限度降低材料質量隱患,當檢驗合格后方可進入施工現場,此時需整理材料出廠合格證及質量檢驗報告,并詳細記錄材料規格、數量等信息。原材料運至施工現場后,結合具體使用情況科學選擇存儲地點,根據材料特性控制存儲條件,并以材料功能作用進行區分,根據施工現場結構劃分集中存儲點,盡可能縮短材料運輸過程,避免材料運輸損壞。此外,應制定日常定期質量抽檢工作制度,規避存儲過程中的質量問題,要結合材料進出賬本完成材料應用追蹤,防止出現施工人員濫用及偷工減料問題。為全面保障水利水電工程材料質量,除加強質檢工作外,還要對原材料采購予以重視,應根據建材市場變化選擇材料供應商,由工程項目采購管理部門與材料供應商展開溝通交流,確保雙方對材料管控均高度重視,加強材料驗收檢查工作。

圖1 原材料檢驗程序
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質量管理工作中,應分工明確且權責對等,保障各施工團隊及管理部門能夠切實落實責任,為確保工程管理的有效性,需結合實際施工進度及流程構建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加強現場監督,嚴格規范施工人員行為。例如,可由各管理部門與施工團隊派出代表組成質檢監督巡查小組,定期或不定期在施工現場進行巡檢,營造質量控制氛圍,提高施工人員對工程質量的重視程度,重點圍繞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過程中關鍵施工環節與隱蔽工序,通過加強現場監督實現質量管理的成效。
施工人員是保障水利水電工程項目施工質量的重要組成,其質量意識及工作操作技能直接影響水利水電工程實際質量,因此為更好地完善水利水電工程管理機制,需構建完善的施工培訓機制。例如:在正式施工前圍繞水利水電工程項目施工方案展開培訓,使施工人員能夠熟知工程項目關鍵點及質量管理標準,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施工人員對質量管理的認知,通過針對性培訓起到完善工程管理及質量控制的效果。
為確保監督與培訓有效性,需結合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構建績效考核指標,以質量管控為核心,對施工人員進行考核,以此引起施工人員對質量監管的重視??冃Э己酥笜丝闪炕乙撞杉瘮祿?,將考核結果劃分層級并實際應用,根據考核層級采取懲處或獎勵,這樣不僅可補充管理機制,亦可起到激勵效果,激發施工人員質量控制動力。
根據《水利水電建設工程驗收規程》,水利水電工程項目法人應在竣工報告獲批后一個工作日內完成驗收工作,同時到驗收監督管控機構進行項目備案,在此過程中須嚴格遵循國家標準展開驗收,依據水利水電工程制定進度計劃與驗收計劃,按照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工期長短決定驗收方式[3]。為進一步保障水利水電工程項目施工質量,應采取分段驗收方式,結合工程項目進度階段分層次進行工程驗收,若驗收工作中發現施工質量問題要及時整改,直至驗收合格后方可展開下一度階段施工。為確保水利水電工程驗收規范,應結合《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質量檢驗與評定規程》進行驗收檢查評定,根據實際工程施工情況填寫驗收記錄表,若存在返工情況,應再次展開驗收質量評定工作,實現工程驗收與質量管理的協同進行。
為加強水利水電工程驗收質量,應根據項目實際情況聘請專業監理人員輔助完成質量驗收工作,由監理人員構建信息記錄與驗收數據備份,采取圖片、視頻相結合的方式完成驗收記錄,最大限度排除質量隱患。相比工程項目管理人員,監理人員對質量監管及驗收工序更為專業,在監理人員輔助下可大幅提高驗收有效性,繼而推動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穩定發展,實現工程項目質量管控目標。
綜上所述,在當前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普遍存在材料質量合格率不足、管理機制不夠完善、驗收體制不完善三大問題,應從以上三個主要問題入手,嚴格管理水利水電工程材料質量,并以質量控制為出發點完善管理機制,同時加強工程驗收,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展開驗收工作,以此全面保障水利水電工程管理高質量推進,更好地為水利工程建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