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勝 劉繼亮
若問“上思縣有什么好去處”,上思人會立即豎起大拇指:“當然首選十萬大山!”
十萬大山橫亙于廣西南部,由東北走向西南,縱100 余公里,橫40余公里,瀕臨北部灣。在茂密的國家森林公園景區里,在那神秘莫測的嶙峋峰幛、密林深處,藏著多少奇妙景致……
明江發源于十萬大山,念板河是它的源頭。當地人把長達10 多公里的念板河,稱為“石頭河”,實在貼切,河里挨挨擠擠、堆堆積積的全是石頭。大大小小的石頭不知被河水沖刷磨洗了多少年,如今變成各種各樣的奇特形狀,有的如飛禽走獸,有的似水中魚蟲,若靜若動、似臥似蹲……真是“到此優游觀石景,心如石谷亦翻波”。
森林公園中部,一片亞熱帶雨林基本維持著原始狀態。雨林中樹木林立,藤纏葛繞,苔蘚遍地,蕨類叢生。參天大樹伸展出巨大的板狀塊根,老樹林里附生著龜背竹、鳥巢蕨。高大挺拔的萬年木,筆直入云的鋸葉竹節樹、紫荊木,堅硬名貴的楠木、格木、椎木……一片片相擁成林。有心人在山中森林里做過測試,這里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達7.3 萬個,而按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達到1000—1500 個即為“清新空氣”。難怪有人進入這片雨林后,直嘆“第一氧吧”。

十萬大山
沿石頭河登上山腰,一條石塊鋪就的小道彎彎曲曲在眼前延伸,一直通入大山深處,長達20 多公里。“走在前頭頭頂云,跟在后面咬腳跟,過隘如上小天梯,回頭一望人斷魂。”這是當地人描述攀行十萬大山古商道時的情景。
所謂古商道,實際上是穿越十萬大山原始森林的一條隘路,又稱“粵桂商道”,據說始建于明代。當年,這條石板路曾是上思通向防城、連接兩廣的一條通商要道,連通大山和大海。山里人順著這條路把大米、豬崽及山貨挑出去,把鹽巴、咸魚、日用百貨運回來。
從山腳出發,循秀麗的石頭河往上走,就到古道的入口。一眼望去,石塊鋪成的小道,七拐八彎,伸向密林深處。拾級而上,兩邊茂密的原始森林,送來陣陣清風,行者心里會頓時涌起陣陣快意。在古商道經過的十萬大山腹地,至今仍然保留著一片基本維持原始森林狀態的熱帶雨林,各種名貴稀有植物在這里隨處可見,如紫荊木、牛角木、龍袍樹,還有以享有“萬年木”而盛名的華南坡壘等。在古商道旁,不時可見到如撐巨傘的桫欏,它的名字,會使人立即聯想到遠古的恐龍。
隨著古道向上延伸,攀爬也越來越艱難,“頭頂云”“咬腳跟”的景象也開始出現。但是路越難走,景象卻越來越美——到“天梯”深處,輕紗似的薄霧不時涌到面前,又慢慢升騰而去;聲聲鳥鳴從山澗里飄來,讓人心曠神怡;間或有山風吹過,樹林頂端發出海濤般的聲浪,露珠隨即滴滴答答砸在行人身上。見慣了車水馬龍和霓虹閃爍、喝多了咖啡紅酒的城里人,心里的那份浮躁,早被這十萬大山的自然清新氣息所浸潤蕩滌,那感覺怎一個“爽”字了得!
沿著古道繼續攀爬,森林更加浩渺幽深,巨蟒似的老樹粗根比比皆是,數不清的長藤在古道旁盤繞。
拾級而上,原始森林的味道越來越濃,古道旁積聚了一層厚厚的腐葉,濕漉漉的石板臺階上爬滿青苔,一些路段已經被野草遮掩得嚴嚴實實。一路上,不時見到因衰老而倒下的大樹,攔在道中。
走在曲折的古商道上,旅行者收獲的更多是快意。但是,你是否會想到,這艱險的“天梯”,當年古人建造時該是多么辛勞,挑50多公斤生鹽拾級而上,又是多么艱難!
沿著古道攀爬三個多小時,便到扶隆坳。扶隆坳又名風口坳,在獅子山的西部,是大山南北分水嶺。這里常年云蒸霧繞,四時來風颼颼。站在隘口上,游人絕不敢有絲毫的懈怠,生怕會被呼嘯而來的一股勁風刮落崖下。
在隘口左側,是十萬大山森林公園的最高峰——獅子山。登上獅子山,就可以看到“一山看兩國,十里不同天”的景致。很多行者不辭勞苦,就是沖著這“一山看兩國”的景觀來的。這時,撲入眼簾的是超乎旅行者想象的美麗:山南,莽莽蒼蒼的群山逶迤而去;遠處,浩渺的北部灣漁帆點點;山北,白霧茫茫風起云涌;往西,越南境內,壯觀的山脈在夕陽映照下多彩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