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12 月30 日,經國家林業局批復,臨洮洮河國家濕地公園開展試點建設工作,規劃區總面積811公頃,全長25.5 公里,其中濕地面積521.3 公頃,占總面積的64.3%。由于多年來采砂、侵占河道無序開發、亂倒垃圾等,致使洮河濕地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濕地公園的試點建設,將保護洮河濕地資源列上重要議事日程,為保護與修復洮河濕地提供了強大的政策和資金支撐。
濕地公園規劃區涉及3 個鄉鎮的18 個村,邊界與村莊、耕地犬牙交錯,地類涉及灘涂地、林地、水淹耕地。2017 年洮河國家濕地公園正式開展試點建設以來,縣林業部門組織專門力量對濕地公園規劃區多次開展調查排摸,共排查出采砂企業7 家,養殖場4家,農家樂4 家。洮河沿線亂倒垃圾、引水式電站造成減水段河道干涸裸露、侵占河道耕種農作物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存在,致使動植物棲息環境遭到極大破壞,洮河原有濕地生態系統嚴重萎縮退化。
針對存在的問題,臨洮縣按照“全面保護、科學修復、合理利用”的原則,以恢復濕地自然生態系統為目的,采取自然修復和工程措施相結合的辦法以保護修復洮河濕地。
(一)整改環保問題,恢復自然河道。由于歷史原因,侵占洮河自然河道開發建設的現象比較突出,為了恢復洮河自然生態,臨洮縣2018 年啟動開展洮河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活動,濕地公園規劃區關停砂廠7家,搬遷養殖場和農家樂各4 家,所侵占河道退出后恢復還濕80 多公頃。
(二)筑堰蓄水,增加水域面積。洮河濕地公園規劃區由于修建引水式電站造成減水河段較多,河床裸露,魚類和水禽的棲息環境喪失。保護修復時,在不影響行洪和改變河道自然地貌的前提下,就地取材,用石籠修筑駝峰堰蓄水,修復河道自然生態。
(三)疏浚河道,打通水文聯通。清除采砂場堆積的廢料,在河道邊界用廢料形成一道自然型生態駁岸。在河心小島上遺留的采砂區,按照地形開挖3~5 米寬的引水渠,沿渠系形成大小、深淺不同的庫塘,貫通水文聯通,為濕生植物恢復和鳥類棲息創造了條件。
(四)恢復植被,增加生物多樣性。采砂區是退化濕地恢復的重點區域,對恢復到位的陸地區域覆蓋40 厘米厚的土層,然后栽植山杏、山毛桃、沙棘、檉柳等鄉土樹種,樹下播種紫花苜蓿、千屈菜、紅豆草等草本植物,增加濕地公園生物多樣性。
(一)存在問題
1.由于歷史原因造成洮河河道界限不清,部分地段河道縮窄,濕地自然生態系統碎片化。
2.全社會對濕地的生態功能認識不足,保護意識淡薄,造成洮河濕地功能退化,面積縮減,存在人進鳥退問題。
3.濕地資源普查和保護方面的立法與濕地保護面臨的緊迫形勢不相適應,濕地保護法律體系有待完善。
4.引水式電站造成河道徑流量銳減,部分河道河床裸露,現行的最小下泄生態流量難以滿足河道生態用水需求。
(二)建議
1.國家和省級層面要加快濕地保護立法進程,為更好地保護濕地資源提供強大的法律支撐。
2.水務部門要給河流型濕地劃定明確的河道界限,恢復原有河道,設立永久性界樁,同時提高沿河道各電站最小下泄生態流量標準。
3.厘清相關職能部門管理職責,從根本上解決長期以來多頭管理、職能不清的現實問題。
4.從政府和社會層面明確濕地的社會公益屬性,建立政府和社會共同參與的管理機制,讓廣大群眾從濕地保護中享受不斷釋放的生態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