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文詩,張 勇
(江蘇省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江蘇 南京 210000)
旅游的本質融合了吃、住、行、旅游、購物、娛樂6大元素,其中任一元素的發展均可帶動其他元素發展。美食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節省開發成本,增加旅游產品的種類,增強游客的體驗感知。美食旅游產業融合是一個動態化的過程,需要由政府、旅行社、餐飲、景區等組織和單位共同對美食旅游資源進行開發、包裝、宣傳等,為游客提供相關服務。但在新業態新模式的背景下,如何更好的推動美食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探索[1]。
人們通常將景區、酒店餐館、旅游商店等企業作為美食旅游的“生產者”。其中,景區在旅游經濟體中占據了最重要的位置,更是美食旅游資源的集中展示區域;酒店餐館為旅游者提供美食服務;旅游商店則提供富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紀念品、特產等供游客留作紀念。大力發展地方美食特色是美食旅游經濟產業融合的最大賣點,有了特色基礎方能吸引更多的人來旅游。在開發特色旅游美食過程中,主要是通過結合各地方的旅游點、飲食文化、當地物產、相關的宣傳等作為基本條件,再通過整合不同地方的美食資源,突出本地域特色。以江蘇省美食資源為例:蘇州名菜貴妃雞、陸稿薦醬汁肉、鲅肺湯等;江南三丁包子、八寶豆腐羹等;鎮江的伙面,此外還有白沙枇杷、無錫油面筋、太湖豬、南京烤鴨等。在進行美食旅游開發時可依據不同地方特色,創立特色美食旅游品牌。
各景區要積極探尋和發展智慧化美食旅游特色服務,全面滿足新業態、新模式下游客的旅游需求,提升游客的參與感和自我認同感[2]。眾所周知,傳統旅游包含旅行社、交通、飯店等旅游中介。通過利用信息化、數字化的互聯網優勢,創新游客旅游新體驗,對游客的旅游服務從單一向多元化、多維度方向進行轉型升級,可最大限度地滿足新時期游客追求個性化旅游的需求,通過創設智能化美食旅游特色服務,將有效實現地域特色旅游服務的互聯網營銷模式,真正凸顯現代旅游的特點。
從旅游的本質特點來看,旅游也是一種綜合的審美活動的體驗,這就要求美食旅游資源的開發要具有很強的綜合性,使游客獲得多種感官體驗的同時,也能滿足游客對新、奇、特、美的心理需求。如天目山生態旅游區,風景秀麗,有綠色仙境之美譽,游客在欣賞美景后還能品嘗美味的魚頭湯和魚頭泡餅等特色美食,將山水、美食和游客融為一體,營造了舒適、美妙的體驗情境。
打造地方特色美食旅游產品,要加大產品的宣傳力度。美食旅游經濟作為一種新的富有特色的專項旅游產品,要想快速在市場占領先機,需要借助旅行社平臺。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旅行社對地方的特色美食資源、餐飲店、景區、酒店、交通等相應配套設施和服務進行全面調研,創設美食產品組合,同時也可依據不同民族、國家和地方的游客設計不同的旅行線路,引導游客通過美食體驗領會當地的文化內涵、風俗特點等。如推出的蘇州好行美食專線餐車,搭配的是古城新城雙面繡線路旅游,途經中央公園、古城墻、拙政園、蘇州博物館、文化博覽中心、圓融時代廣場等,使游客仿佛穿越般既能領會蘇州的古風古韻,又能感受到現代化的風采,沿途可品嘗手剝蝦仁、糕團、點心(如白玉小方糕、桂花小松糕等)銀魚春卷、蔥油拌面等特色美食,還可品嘗桂花烏龍茶,吃到鹵汁豆腐干、筍絲青豆等特色小吃,通過游景點、品特色,了解蘇州地方“不時不食”的飲食文化。
新業態新模式下,由于旅游企業、機構的需求,以及所追求的目標、利益存在不同,在開發美食旅游活動過程中,容易出現追風、盲目投資等問題,為了更好地促進地方美食旅游經濟產業平穩發展,需要政府來進行有效的引導,積極發揮組織協調作用,推動地方美食旅游經濟發展。政府要為美食旅游產業打造整體的形象,確定精準的美食旅游宣傳口號,創辦大型的美食旅游文化主題活動等。由當地政府的旅游部門牽頭,鼓勵旅游企業、相關單位積極參與。如常州市新北區孟河鎮銀河村舉辦的江蘇銀河江蟹美食文化旅游節由省餐飲行業協會、當地的農業發展公司、水產養殖合作社共同參與,將當地美食產品進行資源整合,打造銀河江蟹特色品牌,有效推動了本區域美食旅游經濟的發展。江蘇省鄉村旅游節按照國家提出的“突出文旅融合、擴大文旅消費、促進市場繁榮、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總體思路所推出的獨具地方特色的鄉村旅游,充分融合了特色鄉村美食、魅力鄉村、文創、民風民謠等,展示了文明鄉村的特色文化[3]。
由政府出面,向當地民眾征求美食文創創意,引入各地方特色美食文化,推動地方美食旅游文化產業發展。①在江蘇不同地方創設美食文化城時,可在其中設立美食博物館,將富有各地文化特色的美食呈現出來。如將特有的水產品、名茶、名酒,特殊的食材、原料,特有的制作工藝、酒店、餐飲作全面的介紹,便于游客在品嘗美食過程中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收獲更多的旅游體驗,同時促進美食經濟,增加收益。②此外對于文化城的建設能夠進一步促進游客對于美食的消費,從而推動其他旅游產業的發展,逐步形成本地城市旅游的特色產業,有助于構建城市名片。③除了建設美食文化城以外,還可建設集美食為主線,融合休閑、體驗、娛樂等一體的綜合美食文化區,構建過程中還要積極創設具有特色的主題內容,舉辦多元化的宣傳推廣活動。④文化區內的餐飲企業由不同種類、特色菜系等元素構成,同時將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其中,如戲曲、音樂、舞蹈等藝術展演,為游客提供豐富的文化大餐。
美食在各個地方均有自身的特點,如果對于特色美食的宣傳力度不夠,將會直接影響美食旅游經濟的平穩發展。現階段具有美食特色的地方要不斷加強宣傳力度,樹立特色美食品牌文化自信,做好品牌文化宣傳,才能更好的促進美食業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據了解,一些地方雖然在美食文化上具有自身的特色,但由于宣傳力度和方式不足,導致未形成有效的品牌文化,不能有效吸引游客。所以針對這些地方要加強美食文化的宣傳力度,借助多媒體平臺打造具有特色的美食品牌。如江蘇菜是中國傳統的八大菜系之一,最早起源于2 000多年前的先秦時期,所以從美食旅游方面來看,該菜系是值得大量宣傳推廣和借鑒的。實際上該菜系雖然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并未被人們充分的認識到。以揚州老字號的餐飲企業為例,近70%的老字號企業經營困難,20%的勉強經營,僅有10%能夠跟隨時代發展的步伐[4]。針對這些問題,只有在美食的宣傳和營銷策略上下功夫,才能更好地推動江蘇菜系的發展和美食產品輸出。建議借助互聯網平臺構建線上營銷+線下體驗的營銷模式,結合江蘇成美食展等活動,加大美食營銷宣傳力度,從而吸引更多游客,助推美食旅游經濟發展。
江蘇美食文化與旅游具有很強的兼容及互補性,突出表現在美食中的魚文化同旅游中的水文化,雖然均涉及到了游客的飲食活動,但在側重點上又存在不同。因此可以創設突出魚與水融合的特色主題活動,如港城啤酒節、海岸游船節、古鎮美食節或富有地域特色的游船宴等活動。美食文化的充分融合,需要重視挖掘美食與旅游項目的深度。如當代政府以一帶一路為框架,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美食文化內容,從國際化角度開發美食旅游新路徑,構建具有江蘇地域特色的美食、文化,強調美食文化旅游的文化內涵,創設高端、精品、特色的旅游線路[5]。
綜上所述,從新業態新模式角度來看,美食旅游經濟發展需要將二者進一步深化融合,通過多個主體參與,政府、企業、旅游相關行業等多方聯動,對美食旅游資源進行整合開發,并運用互聯網和智能化平臺創設產品組合、加強多元化媒介宣傳等手段開發美食旅游文化活動、創設品牌、宣傳推廣等,力爭實現美食旅游經濟的創新發展目標,提升本地方旅游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