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帆
今年以來,慶陽市華池縣積極創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東西部協作“華池經驗、南梁模式”,運用天津市北辰區人才、產業、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和資源,圍繞“一村萬樹”工程,探索“生態幫扶+林業工程”模式,提升鄉村綠化美化水平,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持續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拓寬群眾增收渠道,鞏固全縣脫貧攻堅成效,實現了生態環境改善、林果產業發展、生態就業規范、生態補償及時、群眾收入提高的目標,為助推全縣產業和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強化生態護林助推幫扶。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利用生態補償和生態保護工程資金,使當地有勞動能力的部分貧困人口轉化為生態護林員等生態保護人員”的總體要求,按照《華池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管理辦法》,2021 年從原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選聘生態護林員1993 名,人均落實管護面積500畝以上,年人均兌付管護勞務報酬7800元,共計發放勞務報酬1554.54 萬元,鞏固提升了1993 戶貧困戶的脫貧成效。
二、壯大林業產業助推幫扶。一是因地制宜培育優勢林業產業,將國家下達的2020 年度3 萬畝退耕還林建設任務向重點鄉鎮及村組傾斜,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現政策增收3600 萬元。二是在退耕還林工程造林上,不限制生態林、經濟林的比例,多栽植沙棘、山桃等經濟林,增加農民的收入。通過發展退耕還林等工程后續產業,擴大退耕農戶的就業和增收空間,提高退耕還林等項目的綜合效益。
三、利用生態補償助推幫扶。將省林草局下達的天保工程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中幼林撫育建設任務向有需求的鄉鎮及村組傾斜,造林所需苗木、勞力、用工優先考慮育苗大戶及林業專業合作社,優先雇用育苗大戶及林業專業合作社成員承擔封山育林、中幼林撫育建設,盡最大可能提高農戶的勞務收入。截至2020 年底,全縣已納入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的集體及個人公益林面積達96.12 萬畝,按照每畝年兌付11.5 元標準,已兌付農戶生態補償資金1105.38 萬元,使全縣90%以上農戶受益。
四、造林綠化勞務助推幫扶。全面推進國土綠化進程,加大鄉、村國土綠化建設力度,國家重點生態工程的造林綠化項目資金和森林植被恢復費在政策范圍內優先向有需求的鄉鎮及村組傾斜。同時,創新營造林實施模式,積極組織引導農戶參與造林和撫育管護,為群眾增加勞務收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2021 年,全年完成國土綠化12 萬畝,參與造林務工的農戶1250戶,人均日工資150 元,人均用工天數80天,實現群眾勞務收入達到1500 萬元以上。
五、實施好北辰區生態幫扶。在2019年、2020 年天津市北辰區幫扶建設生態林的基礎上,利用2021 年列支的410 萬元生態幫扶資金,在柔遠鎮土坪村、劉灣村、城壕鎮楊寺岔村為困難群眾栽植1.5~2 米油松大苗9 萬株(面積932畝),群眾苗木收入117 萬元,勞務收入90 萬元;在城壕鎮楊寺岔村栽植油松和沙棘混交林3140 畝,為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和鞏固全縣脫貧攻堅成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六、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幫扶。華池縣將生態幫扶作為第一民生工程來抓,縣自然資源局成立由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各站、辦、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全縣生態幫扶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做好各項協調工作。各鄉鎮農業服務中心(林業站)及局屬各部門建立了相應機制,按照“生態幫扶+林業工程”幫扶舉措,科學研究推進生態幫扶工作,確保幫扶措施符合實際,幫扶成效更加精準。
此外,華池縣自然資源局作為全縣生態幫扶工作的責任主體,切實強化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主要領導認真履行生態幫扶第一責任人職責,親自部署生態幫扶工作;分管領導直接抓、具體抓、深入抓;工作人員進村入戶準確掌握情況,精準制定幫扶計劃,認真落實幫扶措施。同時,加強了與發改、財政、扶貧等部門和金融機構的協調溝通,加強政策銜接,解決好項目實施中的具體問題,確保林業項目資金及時到位,項目順利實施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