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馮小軍新著《八步沙的故事》,用文學的語言講述了古浪縣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治沙造林的感人事跡。
作者馮小軍是一位報告文學作家,也是一位有情懷的林業工作者,他曾經幾次到訪八步沙林場,書中的故事就來源于他的采訪。該書以時間為經,以故事為緯,用生動的筆觸將發生在八步沙林場三代治沙人的主要故事串聯起來,展現了他們的平凡英雄形象和當代愚公精神,使讀者感動于三代人接力譜寫的生態壯歌,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自覺參與美麗中國建設。該書在講述故事的同時還融入了生態知識和民俗文化,并配有精美的插畫,增強了知識性和可讀性。
(李強)
今年以來,酒泉市林草局持續加大林草項目和資金爭取力度,前三季度,共爭取到位中央和省級林草項目建設資金1.49 億元,其中包括祁連山生態保護和修復項目250 萬元、河西走廊生態保護和修復項目3696萬元、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6198 萬元、草原生態修復治理補助1701 萬元、森林保險515 萬元、森林植被恢復費641 萬元、草原植被恢復費623 萬元等。
在積極爭取項目的同時,酒泉市林草局進一步加強林草項目監管力度,建立健全一把手牽頭抓總,分管領導直接負責,項目負責人督促落實的工作機制,確保每個林草建設項目和每批資金有人抓,有人負責,有人落實。按照全面從快從嚴從實的要求,牢固樹立依法依規管理使用項目資金的意識,切實擔負起資金管理的主體責任,確保林草項目建設質量與資金支出進度。
(酒泉市林草局)
太統崆峒山管護中心按照省林草局信息化建設“五個統一”要求,依托大數據平臺抓信息化建設,全面提升了保護區建設發展水平。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建成了信息中心、機房、LED 監控視頻室、千兆以太網交換機等工程,給每個保護站、保護點配備了網絡尋呼話筒,林區建設鐵塔13 處,安裝智能巡護終端50 臺,保護區內重要路口建設了卡口監控系統14套,建成了十個基層保護點互聯網和視頻專網,形成了“管護中心-保護站-保護點”三級網絡信息互通。
二是建立了大數據應用平臺,以保護區資源“一張圖”數據庫為基礎,基于互聯網和保護區專網,集成了一站式登錄的大數據管理軟件平臺,實現了從粗放式人工監管向信息化科學監管的轉變,從根本上改變了巡護監管、林區災害監控和應急事件處理的原有工作模式,使各項工作更加規范和高效,極大地提升了保護區資源監測水平。
三是制定了信息化建設管理辦法,強化管理責任。中心機關、各保護站、保護點,安排兼職信息員,定期檢查本單位信息化設備運行情況,做好日常維護和管理工作,發現運行異常設備及時上報維護,確保全系統信息化設備正常運行。
(太統崆峒山管護中心)
近日,由中國林學會主辦的“科普中國”2020 全國林業和草原科普微視頻創新創業大賽評選結果揭曉,祁連山管護中心古城自然保護站創作的科普微視頻《科普祁連山(三.杜鵑灌叢)》獲得大賽一等獎,《科普祁連山(一.青海云杉)》《科普祁連山(二.祁連圓柏)》兩部作品獲得大賽二等獎。
祁連山管護中心積極響應,大力支持科普創作創新,科普人員創作熱情十分高漲,拍攝了許多非常具有科普價值、生態價值的視頻資料,被各級媒體進行了廣泛傳播。科普載體的拓展,擴大了科普宣教的范圍,為保護祁連山生態環境匯聚了社會力量。
(祁連山管護中心)
11 月10 日,白水江保護局召開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部署會議,會議出臺了五項林長制配套制度。
會議研究并出臺了《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林長制會議制度》《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林長制信息報送和公開制度》《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林長制督查制度》《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林長制工作部門協作制度》《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林長制考核制度》等五項林長制配套制度,并在召開林長會議、加強部門協作、開展工作督查、規范信息報送和公開、考核等方面做了詳細規定。
制定實施五項配套制度是貫徹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實施意見》和省林草局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安排部署的重要舉措,將對規范白水江保護局林長制工作運行、壓實保護發展森林草原資源的主體責任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白水江保護局)
近日,蘭州菜市場新出現本地產的綠色保健菜——紅薯葉,受到市民青睞。
據了解,紅薯葉是營養豐富、無污染的綠色蔬菜,營養價值遠高于薯塊,藥食兼用,貧富皆宜,被譽為“長壽菜”“抗癌菜”“蔬菜皇后”。據西固區東川鎮青石臺紅薯產業基地韓向陽經理介紹:棗林下種植的紅薯不但受市場歡迎,經濟效益也很可觀。每畝有棗樹110棵,產鮮棗1100 斤,可收入5500 元;林下套種紅薯400 窩,窩產薯葉4 斤,薯塊6 斤,總產4000 斤,產值8000 元。紅棗、紅薯合計畝產值達13500 元,除去成本,效益五六千元。
林下種植紅薯有效提高了林地利用率,增加了早期收益,以短養長,綜合發展,深化林下經濟產業。在我省隴中地區種植紅薯,大有可為。
(任道義)
11 月12 日,蓮花山管護中心召開2021 年自列省級林業和草原科技項目啟動會,對科技項目工作進行專題部署。
會議指出,“甘肅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玉龍蕨分布及生態習性研究”“云杉屬優良樹種引種適應性研究”“甘肅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林木種質資源調查研究”3 項自列省級林業和草原科技項目的成功獲批、啟動,是蓮花山管護中心貫徹科技創新戰略、實施科技興林道路上邁出的第一步,也是保護區發展的一個新起點。在工作中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通過自列省級林業和草原科技項目的實施,使蓮花山管護中心的科研工作得到進一步拓展,科研人員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保護管理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科技興林各項措施落實落地。
(蓮花山管護中心)
11 月15 日,洮河管護中心召開了今冬明春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會議。
會議強調,當前森林草原防火已經進入關鍵階段,必須堅持早抓、細抓、嚴抓、實抓,真正做到思想上警鐘長鳴,措施上常抓不懈,制度上嚴格執行,行動上扎實有效。各單位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增強群防意識;強化火源管控,消除火險隱患;強化隊伍建設,提高防撲能力;嚴格工作紀律,確保信息暢通;加強應急管理,做好撲救準備;強化執紀問責,確保責任落實;加強聯防聯治,形成防控合力。
會議要求,廣大干部職工要充分認識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的重要性、長期性和艱巨性,認真貫徹落實省林草局各項決策部署,堅持發展與安全并重,思想上不能麻痹,工作上不能松懈,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進一步增強抓好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把森林草原防滅火各項工作抓緊、抓細、抓實、抓好。
(洮河管護中心)
為進一步強化森林草原管理,興隆山管護中心認真貫徹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的相關文件精神,嚴格按照省市縣林長制工作實施方案,及時召開了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專題會議,成立了林長制工作領導小組和林長制辦公室,制定印發了《甘肅興隆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全面推進林長制工作方案》,建立了“管護中心-保護站-保護點”三級林長工作體系,制定了相關配套制度,初步形成了權責清晰、協調有序、監督嚴格、全域覆蓋的林草資源保護管理體系,保證了林長制工作的高效順利推進。
興隆山管護中心嚴格按照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的統一安排部署,緊密結合保護區工作實際,采取多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大力宣傳林長制工作的重要意義,為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興隆山管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