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容英霖
(北海職業學院,廣西 北海 536000)
金鯧魚,學名卵形鯧鲹,肉質鮮美,食用方便,受到廣大消費者群體的喜愛。金鯧魚營養豐富,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等,同時具有食用、保健和綜合開發利用價值。由于金鯧魚的生長周期較短且繁殖速度快,近年來,我國金鯧魚產量明顯提升,隨之而來的金鯧魚即食產品的加工也成為社會領域關注的重點。
水產品加工技術直接關系到水產品質量安全,是我國水產品參與國際競爭的關鍵性條件,借助科技市場提升產品技術含量成為后續工作的重點。金鯧魚以鮮銷或凍藏銷售為主,產品品質會因運輸過程、溫度、解凍等因素而受到影響,造成營養成分和風味物質流失,從而影響食用口感。加上缺乏高品質的精加工、深加工技術,在金鯧魚大量集中上市時,其產品附加值也相對較低。因此,提升加工技術,滿足原材料的高品質應用,增加即食產品的受眾群體,增加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近年來,專家學者們開始對金鯧魚魚肉的調味、干制等進行深度研究,并以感官品質等為參考依據,確定即時魚產品的加工工藝方法[1]。
腌制加工主要是通過將食鹽加入魚肉的方式,以去除魚肉中的部分水分,從而降低魚肉的水分活度以抑制腐敗變質問題。在微生物和酶的共同作用下,蛋白質和脂質被分解,游離氨基酸含量增加。傳統的腌制方法包括干腌、濕腌和混合腌制等。其中,干腌法直接在魚肉表面撒鹽,需控制溫度,工藝簡單,但腌制周期相對較長,可能使魚肉中食鹽含量不均勻。濕腌是將魚肉全部放入鹽水中進行浸泡,以加速食鹽的滲透速率,從而縮短整個腌制階段的時間消耗?;旌想缰品椒ㄊ窍葘Ⅳ~肉干腌一段時間后加入鹽水浸泡,其效果比前兩種更加穩定,但這種腌制方式過程比較煩瑣。在現階段的研究當中很多專家學者針對魚肉中的食鹽、水分含量、姜黃素等添加物進行分析,探究魚肉的最佳腌制條件。
風干也是魚肉制品的主要加工工藝和質量影響因素,其主要的原理是通過降低水分抑制酶的活性和微生物生長,以達到保鮮的效果。傳統的風干方式是直接在陽光下自然照射,該方法受到環境和氣候的影響程度較大,當溫度不高時會直接導致脂質過度氧化,從而影響到魚肉品質,其穩定性難以保障,批量化生產難度較大?,F代加工工藝的改進使得更多優質的干燥工藝開始出現,包括低溫干燥、高溫高濕干燥、超聲波干燥等。
風干魚產品是我國各類水產品加工環節的主要方式,其口感獨特,受到廣大消費者群體的喜愛。一般情況下風干魚制品要經過腌制和風干兩個加工階段,在現代化企業加工模式下,可采用傳統腌制方法配合技術保障,獲得最佳加工工藝。
合理的腌制鹽濃度是使風干金鯧魚制品口感較優的關鍵。腌制鹽濃度較低會使微生物大量生長繁殖,從而導致產品腐敗變質;當腌制鹽濃度過高時,產品失水過多,魚肉的肉質變得更硬,且產品過咸,食用價值顯著降低。在一些研究當中,選擇冷凍的金鯧魚為原材料,去除鱗、內臟、頭部、脊椎骨,將金鯧魚放入腌制液中進行腌制,腌制完成后用鹽水清洗魚體,瀝干后風干,得到最佳的金鯧魚腌制鹽濃度在8%左右[3]。
控制腌制溫度和風干溫度也是影響金鯧魚制品質量的關鍵因素。王安琪等人通過對金鯧魚的優化工藝進行相關驗證試驗,結果表明,腌制溫度大約在10 ℃時感官評分最高,而腌制溫度的持續上升會讓感官評分下降。風干溫度保持在35 ℃時金鯧魚的感官評分處于較高水平。當風干溫度過低時,水分流失速度過慢;持續升高溫度,導致產品口感變硬[2]。需要注意的是風干時間也會對金鯧魚成品產生影響,一般情況下在72 h左右,其感官評分處于最佳水平。
雖然腌制鹽濃度、腌制溫度和風干時間等單因素會影響到金鯧魚的產品質量,但魚肉的水分含量同樣會影響到加工工藝的選擇和最終的產品質量。例如,減少魚背肉、魚腹肉的水分含量、水分活度,可以控制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過程,有利于金鯧魚制品的保存,且揮發性風味物質也不會受到影響。另外,在風干一段時間后,魚背肉和魚腹肉在硬度、苦澀味、揮發性風味物質方面均有所差異,因此在食用品質方面也會存在差異。
需要注意的是,當前的研究主要針對的魚類型是冷凍金鯧魚,而冷凍金鯧魚在運輸和儲藏過程中,其品質可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可能對后續的產品加工品質造成干擾。若以新鮮金鯧魚作為原材料,在金鯧魚制品加工過程中,可能在某些關鍵數據上會存在差異[4]。
隨著對金鯧魚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在產品加工過程中,魚內臟、魚頭、魚骨和魚尾等副產物也越來越多,目前,這些副產物尚未被開發利用,一般當作垃圾處理,導致優質的水產資源被浪費,同時對環境造成一定污染。其中,魚類的蛋白酶在當前的食品加工領域的需求量不斷增加,而內臟作為魚類的“副產物”之一,具有良好的生物技術研究價值,例如在大范圍pH值與溫度條件下,其內臟具有高活性和高催化活性,使其在當前的食品加工環節中,應用價值突出。因此,魚類加工過程中的副產物可成為提取蛋白酶的主要原料[5]。對此,我國在這一方面也有相關的研究內容,例如針對魚類內臟蛋白酶進行探討,將魚腸、魚胃作為原料后,基于超聲波輔助方法提取蛋白酶,獲取某些基礎數據[6]。
相關研究顯示,將內臟脂肪酶經過硫酸銨分級沉淀純化后得到內臟粗脂肪酶,當溫度為45 ℃左右時,酶活力可達到最大值,且在pH值為8.0時,酶活力最高,pH值為6.0~10.0時酶活力比較穩定。其中過酸性或是過堿性的環境會對酶的空間結構造成破壞,同時降低酶活性。在綜合設置pH值、溫度和脫脂時間等因素后獲得的脫脂率較好[7]。
膠原蛋白主要是從魚皮提取的成分,金鯧魚魚皮中的膠原蛋白在氨基酸和紅外吸收光譜上比較穩定,因此,金鯧魚的經濟效益及產品附加值可得到有效保障。例如,利用胃蛋白酶法提取并優化金鯧魚魚皮中的酶溶性膠原蛋白,以獲得最佳熱變性溫度,表明性能良好[8]。
隨著金鯧魚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為改善即食產品的加工工藝,各類高新技術手段得到充分應用。在綜合評估金鯧魚自身特性和工藝技術后,可將研究方向放在多層次精加工的角度,包括生鮮食品、高檔保健食品等方面,加大對某些副產物深度應用的關注度,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推動工業發展朝著大規模和智能化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