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以成
(滁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安徽 滁州 239000)
作為餐飲服務行業新興的后起之秀,網絡餐飲已被廣大群眾普遍接受,在人們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不可或缺的作用。網絡餐飲因其方便、快捷、經濟的優勢,頗受年輕人及上班族等群體的青睞,網絡餐飲消費的交易規模呈逐年遞增趨勢。然而,由于網絡餐飲服務自身的實際特點,相關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監管的漏洞和缺陷,使網絡餐飲的一些弊端為人們所詬病,有時甚至成為投訴或指責的焦點。近幾年來,國家有關部門以“四個最嚴”要求為根本遵循,一直致力于加強網絡餐飲食品安全監管相關法律法規的制訂與完善,持續加大清理整治和監督執法力度,以規范網絡餐飲食品經營、消費交易和監督管理等行為,推動網絡餐飲健康發展,堅守食品安全底線。
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2018年12月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1],其中第4章第2節第62條、第9章第131條,分別對網絡餐飲食品生產經營和相關法律責任作出明確規定。2019年3月修訂、同年12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2],第3章第32條、第8章第62條、第9章第84條,分別對食品生產經營、法律責任和監督管理相關規定作出細化。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實施食品安全戰略,2019年5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1],這是第一個以中共中央、國務院名義出臺的食品安全工作綱領性文件,具有里程碑式重要意義。《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分析了目前食品安全面臨的形勢,明確了食品安全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提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和深化改革要求。
為加強網絡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依法查處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2],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
2017年11月,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36號)公布了《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3],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2020年10月23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令(第31號)對其重新修訂,修訂后的《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共46條,是專門針對網絡餐飲服務行業食品安全監管的一部重要法規。
2020年9月8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印發《餐飲質量安全提升行動方案》的通知[4],其中對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和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全面落實主體責任提出了明確的措施及要求。
這些法律法規的施行,對促進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提升網絡餐飲食品安全質量,起著積極重要的作用。
網絡餐飲服務作為新型餐飲食品經營業態,發展勢頭兇猛,方便人們生活的同時,也帶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旺盛的生命力,但同時也帶來一些新的問題。
關于網絡餐飲服務準入問題,《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第4條規定,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具有實體經營門店,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并按照食品經營許可證載明的主體業態及經營項目從事經營活動,不得超范圍經營。但對加工區域的面積、環境條件、設備實施和人員條件等并無具體細化的明文規定,準入門檻較低。隨著營商環境的改善,部分省級地方性法規對小餐飲網絡經營也降低門檻,例如,《安徽省食品安全條例》明確規定了具備條件的小餐飲經營者在依法取得小餐飲備案證明后可從事網絡餐飲服務。部分網絡服務第三方平臺片面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對入網餐飲服務商家的審核把關不嚴,使得本不具備網絡餐飲經營能力的商家參與進來,增加了食品安全風險。
不少網絡餐飲服務提供者雖有線下實體店,但店鋪過小,設備設施簡陋,環境衛生條件差,難以達到食品加工安全標準要求。有的業務能力素質低,沒有經過系統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知識匱乏,缺乏專業性,極易誘發食品安全事故。部分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未有效履行監管義務,對入網商家放任自流,將風險轉接給消費者承擔,亦或是對配送人員的食品安全培訓、職業道德教育不重視,配送過程中容易導致食品受污染。
由于互聯網技術的虛擬性,網絡餐飲服務經營管理有較大缺陷需要加以注意。比如,部分網絡餐飲服務提供者存在無證經營、超范圍經營現象;存在線上線下信息不一致,甚至使用虛假信息從事違法經營活動;存在實際經營地址與注冊信息不一致,或者擅自變更經營地址;存在不按規定要求公示相關信息,或者信息公示不及時,消費者難以真實掌握經營者現狀底數。部分網絡餐飲提供者甚至沒有實體店,只有小作坊式的加工場所。這些違法違規問題,既不利于市場監管部門對其實施有效的監管,在出現矛盾糾紛和食品安全問題時,也不便于調查處置,是當前主要的隱患。
隨著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網絡餐飲服務業也迎來了迅速發展的時期。目前,各類網絡餐飲市場主體量呈現逐年快速遞增態勢,尤其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從事網絡餐飲的市場主體數量較大,一個地級市動輒有上萬、甚至數萬戶入網餐飲提供者。龐大的監管對象,加上餐飲服務單位分布廣而散,造成監管點多面廣線長的實際特點,對于十分有限的市場監管力量來說,要真正實施有限的監管工作,無疑是一大挑戰和壓力。
此外,不僅由于監管力量薄弱不足導致監管滯后現象,同時,我國在網絡餐飲食品安全監管方面的法規制度仍處在不斷發展完善階段,信息化智慧化監管技術手段的推廣普及、更新換代還未實現大規模化、普遍化,監管的效率效果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加之監管人才自身隊伍建設的提升、餐飲服務人員整體業務能力素養的提高等,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綜合多方面的因素,導致了現階段網絡餐飲監督管理和規范治理整體上還處在較為滯后的狀態,使得一些矛盾不斷積累,問題不斷反復。
針對網絡餐飲服務準入門檻低、從業人員素質良莠不齊、食品安全隱患多、監管難度大等問題,必須創新工作思路,加大監管力度,下大力氣整治網絡餐飲食品安全質量監管中的重難點和薄弱點,逐步規范網絡餐飲服務市場秩序。
堅持地方黨委政府對本地區包括網絡餐飲在內的食品安全工作負總責的要求,強化屬地管理責任,將食品安全工作作為黨委政府年度工作中一項硬性的考核評價內容,并加以落實。切實履行各行業主管部門、監管部門的法定職責,例如商務部門餐飲行業管理責任,市場監管部門食品安全監管責任,衛生健康部門防疫工作指導責任,確保網絡餐飲安全監管不缺位、不錯位、無盲區。
各行政執法部門還應結合當地網絡餐飲食品安全的實際特點,加強部門協調溝通,多部門聯動,對網絡餐飲服務經營秩序進行聯合專項整治行動。形成多部門監管、執法的工作合力,發揮對網絡餐飲服務齊抓共管、群策群力的整體效應。
加強對網絡餐飲第三方平臺的監管,督促其切實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是提升網絡餐飲食品安全監管質量水平的關鍵所在。對此,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多次約談美團、餓了么等平臺,要求平臺“落實五個責任,做到五個確保”:落實審查責任,確保入網商家具有實體經營門店;落實監督責任,確保線上線下餐飲服務同標同質;落實配送責任,確保配送環節餐食不受污染;落實維權責任,確保消費者合法權益得到保護;落實管理責任,確保有專門機構和專職管理人員[5]。
具體來說,要嚴格按照《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對入網經營戶進行資質審查和信息公示,對不符合要求的入網商戶進行下線處理,建立信息定期上報制度。對所有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經營點進行備案登記,全面準確掌握入網商家的信息,并按要求在網上公示。加強對從業人員和外賣配送人員的健康管理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做到全員持證上崗。督促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安排專門人員立即對備案、審查登記、公示信息、抽查和監測、配送過程管理等情況開展自查自糾,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到位。
根據網絡餐飲第三方平臺提供的信息,深入開展網絡餐飲單位經營活動規范整治,有針對性地對入網餐飲商戶進行實地核查。對發現的問題責令入網餐飲商戶限期整改,對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力的,堅決做下線處理。涉及違法違規的,給予行政處罰處置。
加快監管制度模式和技術手段的創新運用,大力發展信息化智慧化的監管技術手段,大幅提升監管的效率效能。引進第三方機構,對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市場經營情況開展線上監測,提高問題發現率和監管靶向性。對平臺銷量排名靠前的“網紅”店鋪加強檢查力度,起到示范和威懾作用。將網絡餐飲食品納入年度食品安全監督抽檢計劃,邀請社會公眾參與網絡餐飲食品“你點我檢”抽檢活動。探索實施外賣食品封簽、無接觸服務模式(無接觸配送、無接觸取餐)等制度,提升網絡餐飲食品安全監管質量水平。
建立健全入網餐飲單位準入公示和定期抽查核實制度。積極督促網絡訂餐第三方平臺嚴格落實入網餐飲單位實名登記,加強對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加工制作現場的把關,禁止無實體店鋪、無證照經營、超范圍經營、從業人員無健康證明的餐飲服務單位入網經營。強化入網餐飲單位日常監管,轄區市場監管部門每年對平臺內上線商家進行全覆蓋檢查,并對監督檢查結果進行公示曝光。
加大對網絡餐飲提供者的監督力度,鼓勵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實施“明廚亮灶”,在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公開餐食加工制作過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市場監管部門還可利用執法檢查直播方式,鼓勵人們參與到監督之中,倒逼網絡餐飲服務提供落實主體責任,提升服務質量。
建立網絡餐飲違規違法行為投訴舉報和獎懲機制,鼓勵人們和外賣騎手對無證、實際取餐地址與公示地址不符的餐飲店鋪進行舉報。對查證屬實的,按照有關規定給予適當獎勵。對網絡餐飲服務單位進行風險分級、量化打分等制度管理,對群眾投訴舉報較為集中、風險隱患較大的入網提供者,及時曝光、懲戒,對屢犯不改、嚴重違規的,堅決予以下線處理。
在日常監管中,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定期開展網絡訂餐第三方平臺及網絡餐飲服務提供者抽查,對網絡訂餐第三方平臺未對入網餐飲服務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審查許可證,或者未履行報告、停止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等義務的,對入網餐飲單位存在無證、超范圍經營等違法違規行為的,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嚴肅查處,確保網絡餐飲行業食品安全。
保持懲處網絡餐飲行業食品安全違規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對網絡餐飲經營服務中的重大違法行為可以實行“一案雙查”,既查處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又查處網絡餐飲服務平臺,起到監督執法的威懾作用。
充分利用食品安全宣傳活動、“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各類志愿服務活動等時機,采取發放宣傳冊、舉辦講座等宣傳方式,大力宣傳網絡餐飲食品安全知識。廣泛運用電視媒體、網站、自媒體、報刊雜志等媒介,引導人們不斷提升自我保護能力和安全消費意識。同時暢通投訴舉報渠道,督促網絡訂餐第三方平臺在網站醒目位置公布投訴舉報電話、郵箱等投訴方式,有效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適時對美團、餓了么等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進行約談,督促其切實加強主體責任落實,努力提升規范化、法制化的網絡餐飲服務質量水平。大力開展網絡餐飲服務行業誠信經營示范店、放心消費示范店等主題評選活動,對守法誠信經營、服務管理質量較高、群眾評價較好的餐飲店鋪進行授牌表彰,激勵先進、鞭策后進,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引導網絡餐飲服務行業健康發展的良好氛圍。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網絡餐飲服務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各級監管部門和廣大餐飲服務行業從事者,必須始終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切實按照“四個最嚴”要求,強化責任擔當,主動作為、創新作為、高效作為,努力提升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質量水平,全力維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