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維繁
(建水縣食品藥品檢驗中心,云南 建水 654399)
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風險隱患逐漸突出。要對食品生產加工、流通、消費全過程實施有效監管,僅靠肉眼和經驗判斷難以達到,必須靠技術支撐。實驗室檢測耗時多且成本高,因此具有快速、簡便、靈敏、低成本等特點的食品快速檢測技術優勢顯著,但該技術在基層監管中的應用卻不盡如人意。本文著重對該技術在食品監管中的具體應用及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并提出優化建議,以期推動快檢技術更好地應用于食品安全監管中。
食品快速檢測技術是通過使用各種檢測方法,在較短的時間內檢測食品的相關指標參數的技術手段,根據檢測結果對比國際標準值判斷所檢食品是否為合格產品、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隱患[1]??焖贆z測技術主要分為現場快速檢測和實驗室快速檢測兩大類,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技術有紙片測試法、化學比色測定法、免疫學檢測法、分子生物學法等。
快速檢測保證了檢測工作的時效性,特別是現場檢測技術可以迅速發現可疑的問題食品,及時采取解決方案,確保監管工作高效完成。同時,用精準的檢測結果替代以往單純的理論及經驗標準,讓企業、商家及公眾更加信服,增強了食品監管部門的公信力;對有毒有害物質快速進行精準檢驗及排查,能有效預防問題食品流入市場,起到監管前移作用。
在食品安全日常監管中使用快速檢測技術,能夠有效提升工作效率,為監管提供技術支撐。
(1)種植、養殖環節監管。當前種植、養殖環節中,人們為了預防病害、提高產品質量,不可避免地會使用農藥、獸藥,甚至使用違禁藥品。由于過量使用或者使用方法不當,造成產品中農、獸藥殘留超標。糧食、蔬菜、肉類這些大宗商品,種類繁多、數量龐大且來源渠道廣,且基層檢測資源匱乏,對這些大宗商品進行批批檢驗不現實。此時,應用快速檢測方法就可以對商品進行全面檢查,從而為監管和執法工作提供數據支持。
(2)生產流通環節監管。在食品生產、流通過程中,若加工不合理、運輸條件達不到要求等,容易導致食品出現問題。借助快速檢測技術,對生產、流通中的食品進行檢測,可縮短檢測時間、降低檢測成本、快速判斷食品質量并及時發現問題,避免不安全食品進入市場。
(3)餐飲食品監管。餐飲食品保質期短且種類多、數量大,用快檢技術可大大節約時間和資金成本。例如,常用免疫膠體金技術對自制火鍋底料、蘸料、鹵制品中罌粟堿進行篩查,用比色卡法對含鋁發酵面制品進行初篩。
建水縣作為一個旅游城市,受到各類會議、活動主辦方的青睞,每年重大活動食品安全保障任務繁重。食品安全是確?;顒蛹皶h順利召開的關鍵環節,因此對會議及活動供應食品進行安全檢測尤為重要,但是由于食品數量及種類多,常規檢測不能及時反饋檢測結果。此時,選擇快速檢測技術對食材進行檢測,能及時控制問題食品,保障任務圓滿完成。
當發生食物中毒事件時,時間就是生命,如果用常規的實驗室檢測方法,耗時較多。將快速檢測技術應用到應急檢測中,能夠及時檢測有害因子,并對其性質展開正確判斷,有利于醫生對癥治療,為中毒救治贏得時間。在日常工作中,面對多發的食源性疾病中毒事件,通常會選用酶聯免疫技術和生物傳感器技術快速檢測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質。在應急處置中應用快速檢測技術,可以加強公共衛生管理,降低不必要的安全風險。
①檢測產品技術更新滯后,檢測能力受限。在基層食品安全監管應用中,主要是依靠快速檢測箱、便攜式檢測儀和試紙卡條等方法完成對食品的快速檢測。但受生產廠家技術更新滯后的影響,生產出來的快檢產品不能滿足現行監管系統法規限量要求,最明顯的就是檢出限滯后,甚至有的產品并未標出檢出限,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難以判斷產品是否合格。②食品快速檢測技術精準度和效力不足。受到部分檢測產品質量不穩定、檢測人員操作不專業、檢測環境不穩定及檢測樣品多樣性等因素影響,快檢結果易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由于快檢方法精準度的問題,快檢方法規定的假陰性率和假陽性率大多為5%和15%,說明快檢的準確度不高。③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快速檢測結果執法依據的效力不足,當檢出不合格樣品,受監管方提出異議的,需在4 h內送到檢驗機構出具正式的檢測報告才能作為執法依據[2]。這些缺陷直接降低了基層監管人員開展食品快檢的積極性,導致快檢技術在基層應用受阻。
①缺乏專業性。通常在監管中做食品快檢工作的多是僅通過臨時短期培訓的基層監管人員,他們專業不對口、未進行深度培訓,容易出現操作不規范、結果判斷不準確等問題。同時,他們要兼顧其他環節的日常監管等各項工作,無法再抽時間學習更專業的檢驗知識,這就阻礙快檢工作的高效開展。②認識不到位?;鶎颖O管人員在使用快檢技術過程中,不正確操作致使快檢結果不準確,影響其在后期快檢工作中的熱情及信心,導致人們對快檢技術的普遍重視不夠[3]。同時因快檢不合格結果不可直接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讓工作人員覺得增加工作量,浪費時間,影響了做快檢的積極性。
①制度保障不健全。在食品安全檢測時,沒有完整的記錄和報告,檢測過程不可還原也無法追溯。②資金及人才保障不全??鞕z技術在我國食品安全監管中的應用歷史不長,部分監管部門重視程度不夠,投入資金有限,檢測試劑短缺,快檢設備配置不到位,或設備配置與基層監管需求不一致,造成資源浪費,且占據實際需求設備的資金投入。比如,建水縣在基層能力提升項目建設中,為所有基層監管所配備了快速檢測設施設備,但大部分監管所幾乎未使用這些設備開展過相關檢測。另外,缺乏專業食品檢測人員,導致無法正常開展食品安全快檢。
①對食品快速檢測產品生產經營者的監督指導??鞕z產品的質量是決定快檢結果準確度和監管部門監管效果的關鍵因素,因此相關部門要加強監管,督促快檢產品生產經營者保證產品合格、質優,標簽和說明書表述清晰、準確無誤,包裝及運輸符合要求。同時,要加強技術指導,讓其生產的產品符合現行監管系統法規限量方面的要求。②對使用快檢產品的基層單位的指導?;鶎訉鞕z產品的評價能力有限,這就需要有能力的上級部門對包括采購快檢產品的初篩、初評等程序給予指導,省級部門負責安排產品復測,并建立快檢產品復測合格數據平臺及參考目錄供需要采購的基層部門參考,確保采購到穩定、準確、靈敏的快檢產品。
①通過引入食品安全相關專業人才的方式,強化基層食品安全檢測專業隊伍,或抽調精干人員、協調檢測機構人員組成檢測技術組,專門負責轄區內的食品快檢任務。②定期組織開展快檢的監管人員參加專業培訓,提高其專業技術和認知水平,確保技術操作規范和準確,并能夠正確判定檢測結果。③全面加強對快檢技術的實際應用,讓檢驗人員在實際快檢中去發現問題,不斷總結提升,為監管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4]。
①完善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標準、法律法規及制度,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標準、程序和制度,確保快檢工作有章可循。②加大資金投入。上級部門通過調研,為基層監管部門配備監管實際所需的快檢設施、設備及試劑;基層食品監管部門也要積極爭取地方財政支持,確保設施、設備得到及時更新,試劑及易耗品得到及時補充;政府也需要進一步加大對檢測技術研發的資金支持,重視快檢技術在監管中的應用[5]。
食品安全關乎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更關系著國家的發展及社會的穩定。做好食品安全監管離不開技術支撐,快速檢測技術能夠做到快篩快查、監管前移,提早發現風險隱患,有效提升監管工作效率,應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積極推廣。鑒于當前快檢技術在監管應用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通過加強監督指導、強化檢測人才隊伍建設、完善制度保障、加大資金投入等各項措施,確??焖贆z測技術更廣、更深、更好地應用到食品監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