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慶國
(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江蘇總隊,江蘇南京 211135)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迎來了全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各個行業都急切尋求能夠改善行業現狀的技術和產品。同樣,工程事業也在不斷探尋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精準性的途徑,并對測繪技術予以更高的期望。人工測繪自然難以企及這一期望值,數字化測繪應運而生,并在實際應用中遠遠超出預期,協助相關行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有力促進社會行業的革新,徹底顛覆人類對測繪技術的看法。
數字化測繪技術借助計算機、互聯網等工具改善原有的測繪技術,其中所指的數字化側重于數據的采集和整合,再加上如今信息更新機制更加智能化,控制網數據庫、地形圖數據庫、數字高程模型數據庫等都得到相應完善,擴充測繪數據體系,使測繪所的數據能夠被及時獲取、處理、加工,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行業快捷發展,極其符合現代社會需求。另外,數字化測繪技術的推廣有利于制定統一的測繪信息數據標準,如地理信息等,進一步提升測繪技術的實用性,適用群體也愈發多樣化。
現代數字化測繪技術大多依賴于計算機設備,對人操作要求并不高,許多相關行業的機械操作已經大大降低了操作者的專業素養,自動化不僅意味著解放人力資源,更多時候自動化還能提升行業的精確性,減少人為操作造成的誤差,簡化測繪流程,提高工程行業中的測繪質量,是今后測繪技術在實際應用上的考慮方向之一。數據化測繪能夠降低工程測量內容中所涉及的人力需求,節約人才管理資源成本,促進工程項目負責人聚焦專項人才培養,簡化工程部門,便于控制工程中的管理等影響因素。另外,自動化程度提升擴大了測繪受眾群體,一改以往在操作人員專業上的限制,使工程相關行業在精準度上有了更多選擇,對大多數行業產生積極影響。
信息時代的來臨讓各個行業進入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測繪技術也不例外,以往的畫板繪圖并不利于保存和計算,信息形式無疑可以改善這一局面。相比人工繪畫,信息形式在精準度、保存、處理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傳統的人工測繪,在繪畫時往往會花費大量的人力精力,且最終所得到的繪圖數據往往會存在難以消除的誤差。而信息技術達到的精確度并非現階段人類所能企及。不僅如此,測繪獲得的原有數據可以反復多次使用、共享,而這在工程行業中尤為重要,通一個項目圖紙經過反復修改才能定稿的事例不勝枚舉,原始數據經過加工所得到的相關數據能夠輕易保留,并能夠呈現修改過程,適用于工程最終驗收環節。
計算機采集、處理、分析數據能力速度極快,計算機處理測繪技術所得到的數據整個過程耗時遠遠小于人工操作。同時,其精準度更具有說服力,即便出現些許差錯,也能通過再次核查糾正。工程測量向來對工期要求緊張,涉及工程方案修改的數據并沒有多少時間可以浪費。短時間內擁有準確的數據結果顯然更能讓人信服,面對快節奏的社會發展,高效的數字化處理無疑是測繪技術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
現代測繪已經在諸多領域實現廣泛應用,這都得益于現代測繪方式的靈活性。隨著傳統繪圖逐漸被信息形式所代替,人們可以對測繪結果進行多樣化處理,使結果更符合行業需求,在兼顧規范性的同時強化觀感,例如在部分地標圖像選取上,數字化的處理方式能夠保持準確選點,并能做到美觀,對測繪結果的整合一致也有益處。隨著技術的逐漸突破,處理流程簡化,從事測繪工作的人員有更多空間加工處理數據結果,使其更加具有現實意義[1]。
數字化成像技術源于測繪工作所檢測圖形,經過對應的精度調整等細節處理,最終呈現人們所看到的各個比例大小的成圖。原本所使用的數字化技術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圖形錄入問題,但并不適用于大比例尺的工程地圖。因此,在已有的數字化成像基礎上,技術人員增加了矢量化掃描儀器,并完善其跟蹤設備,例如手扶式跟蹤,解決當下存在的大比例輸入時的難題,從而達到處理各個工程測量的目的。數字化成像技術不僅簡化測繪流程,極大調整了工作效率,也能準確校對地圖信息,很少出現失誤現象。
定位技術的范圍已經遍布全球,協助多種行業進行定位操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全球定位技術在數字化測繪技術中充當優化功能的角色,通過發散信號,側重物品、地點類的定位,提升工程測繪的準確性。這一技術在使用過程中對環境要求并不高,即便在人類尚未開發的區域也可以毫無阻礙工作探測,協助各項勘測工作,最后通過反饋數據,在缺乏實際觀察的情況下復原該地區地形地貌,便于人類后期研究探測。該技術得益于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如今依然是數字化測繪中極具典型的技術代表。
遙感技術興起于20 世紀60 年代,充分利用電磁波特點,通過向周圍所測物體輻射電磁波,根據接受的反射的電磁波推算該物體信息,最終識別物體。當這一技術應用與測繪中時,能夠在短時間做到某一范圍中物體的特點。這一技術通常與全球定位技術協同合作,大大改善測繪結果準確性。遙感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并不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即便在部分惡劣氣候中也能使用,這一優勢能確保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穩定,減少不可控因素對工程項目的拖延影響[2]。
攝影測量本身具備極高的清晰度,攝影的清晰度決定著最終成像的清晰度,高清晰的特點有助于提高測繪圖的精準程度。攝影測量并非只是一個拍攝所測物體的工具,其還具備攝影處理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協助攝影圖像展開測繪,大大提高工程效率。同時,該技術對環境要求較低,不論室外還是室內,都能展開全面測繪。目前,攝影測量技術大多用于人流量較大的城市測繪中,能夠兼顧城市工程中各項測繪工作[3]。
我國城市化建設步伐加快,建筑工程數量如雨后春筍,其質量也在不斷尋求突破,力圖在精度上有所創新,這也導致現代工程對測繪依賴程度較高,大量物體的結構尺寸等都要經過反復確認后才能進行后續操作。遙感測繪則能輕易完成地面物體的多元化測量,優化測繪流程,且能在測繪中標記各個細節處圖標。遙感測繪技術使用范圍較廣,幾乎不受地面環境影響,且在使用過程中能夠靈活多變,針對不同的需求采取對應方式工作。不僅如此,遙感測繪技術具備全天候工作特點,能夠勝任工作量較大的工程測量。例如,在工程建設中利用遙感技術監測土地利用變更情況,長時間的定期檢測和圖像處理并不妨礙該技術的快速、精準,通常是該類工程測量需求的重要方式。
隨著建筑工程行業標準逐漸完善,工程在施工前期都會對當地地形地貌進行考量,尤其是受地理條件較大的工程項目,例如隧道、公路、橋梁等,需要對地表層的組成成分加以探究。這種類型的工程測量需要借助坐標等標記、規劃,全球定位技術無疑可以在上述方面起到積極作用。全球定位技術能在工程范圍上,根據導線等基礎測量確定水準線和垂直線,進行顯性規劃。這一技術能夠很好兼顧工程的全面性,適合記錄范圍內物體數據,在地圖等測繪中有著不俗的表現,解決現代工程建設整體規劃難題。
數字化成像大多應與于大比例尺等地圖測繪中,通過空間數據的收集、儲存、處理、輸出,打造一體化成像生產線,即可以直接將成像結果視為最終成品。除了便捷的操作外,數字化成像技術能夠適用多種比例的繪制中,符合絕大多數地圖繪制專業人員對測量工作的期望。顯然,只具備上述特點并不能在眾多測繪儀器中占據優勢,數字化成像技術在使用過程中能夠避免重復測量工作,提高測繪效率。與此同時,在成像過程中,部分人為操作產生的誤差也能自動識別消除,大大消除成像結果的不穩定性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數字化成像技術對測繪環境中的電磁場較為敏感,在實際工程測繪中,操作人員應該提前判斷周圍磁場強度,做出合適選擇。
當前,原始圖件數字化的方式通常需要結合以下三種方式:GPS 輸入、矢量化圖形掃描、手扶跟蹤等,在合理操作上述方式后,所得到的數字化測繪圖像清晰度極高,絲毫不會影響后續編輯修改工作。隨著工程行業的發展,原圖數字化測繪需求較大,其數字化的標準并不會因其涉及轉換而降低,相反會更加嚴格。為了確保數字化轉換的精準度,工作人員有必要不斷練習相關操作,尤其是矢量的執行標準[4]。
如今,數字化測繪技術逐漸深入我國工程建設中,并為我國各個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減少工程中因數據誤差造成的損失。盡管現代測繪技術已然具備行業所需的全面、準確、實用等特點,但從事測繪技術的研究工作者也不能滿足于此,面對未來工程建筑的新局面,測繪技術人員必須考慮更多實際建設中的測繪技術,不斷完善、改進,直到真正提高工程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