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邦興
(安徽省建設監理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22)
地基作為建筑物安全、穩固的重要保障,相關技術不斷發展,其中,強夯法是常見的地基處理方法之一,不僅成本較低,施工效果也較為理想。因此,結合具體工程,分析工程實踐中強夯法地基處理的具體應用是十分必要的。
萬達茂項目工程位于濟南萬達文化體育旅游城西北角,處于經十路主要干道旁,為文化、旅游、商業綜合體,其功能為文化、旅游、商業綜合體,占地面積約為12 萬m2,由水樂園、海洋樂園、體育樂園、商業街、地下車庫共5 個主要功能區組成,總建筑面積約為 26.02m2,地上面積 18.88 萬 m2,地下面積 7.14 萬 m2,地下一層。其中,商業街、海洋樂園、水樂園、體育樂園基礎均為灌注樁、承臺+筏板,而地下車庫為天然地基+筏板,整個工程施工都需要預先展開回填強夯處理。
強夯法也被稱為動力壓實法,顧名思義利用夯錘自由落下帶來的振動與沖擊力夯實地基,從而增強地基土體強度。自強夯法引入國內以來,經過不斷地應用取得不少經驗,同時該技術的開展以及相關施工材料的選擇也得到優化,滿足當前綠色、環保的施工要求。通過在工程實踐中應用強夯法對地基進行處理,能夠有效提高地基強度,在此過程中,對施工人員專業水平的要求相對較高,技術原理也較為簡單,所使用的回填材料多為建筑垃圾或是極易獲取的砂石等,相較于其他地基處理技術,整體成本投入相對較低,具有極強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1]。
所謂強夯法,主要利用夯錘從高處自由落下的沖擊力提高地基土體強度,降低其壓縮性,使其滿足工程建設及后期使用要求。在萬達茂強夯項目施工過程中,為明確強夯加固范圍以及收錘等相關標準,應在實際作業前落實規范的強夯試驗分析[2]。在該工程項目中,試驗區域分別選擇濕陷性黃土區和回填區,面積規模為20m×20m,點夯夯距為4m×4m 正方形布置,待強夯結束14 天后,開展檢測作業。之后,根據相關技術規程選擇施工設備和強夯方案,其中尤其應注意填土厚度的設計,當單擊夯擊能級為3000kN·m 時,填土厚度應控制在4m,若是使用碎石土等作為施工材料,需要將有效加固深度控制在6.0~7.0m 范圍內,若是使用粉土等細顆粒土,則為5.0~6.0m。最后,布置點位選擇,夯點間距為錘徑的1.2~2.5 倍之間,由于該項目工程采用3000kN·m 能級,所以錘底面積為5m2,錘底直徑為2.52m,夯點間距在4.0~4.5m 范圍內。在萬達茂強夯施工項目中,夯點間距為4m,且按照正方形布置。
在萬達茂強夯工程項目中,確定科學的施工方案后需要開展開挖與回填作業。具體施工內容為:商業街在筏板底標高向下挖深2m,使用同種施工材料將回填部位回填至筏板底標高處,從而避免地基不均勻,為后續施工作業奠定良好基礎。之后,以三大樂園作為樁基礎,回填至樁頂標高上1m 左右,而原河道存在內沖積土方首次、第二次、第三次回填高度分別為4m、3m 和3m,三次回填后完成高程為106m,達到樁基施工標高。另外,在回填路線的選擇上,需要根據實際運輸及施工需求決定,在本次項目工程中,回填路線有2 條,一是冰籃館清表及土方開挖,二是沿新開挖河道修整的臨時便道,前者運距大約500m,后者運距大約為1.4km。由于現場土源不滿足回填需要時從場外運土,為此,根據設計初步要求承載力180kPa,每虛鋪0.5m 厚,用推土機整平,用25t 振動平碾碾壓一遍,再回填下一層,依次循環達到回填厚度要求。
開展回填施工作業時,為給后續環節奠定良好基礎,相關工作人員應加強回填施工質量控制。在該項目工程中,質量控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清理土地表面。清除回填區域建筑、生活等垃圾,將其集中堆放、集中外運,同時拆除移位紅線范圍內的原水管和民房等;②對回填土的質量開展檢驗工作,判斷粒徑是否符合要求,確認其中沒有雜物,測定回填土含水率,通過開展實驗室檢驗工作將其控制在最優含水率范圍內;③檢查回填的混凝土塊和垃圾,不可大于300mm,以此保證回填質量;④由于施工場地存在較多建筑垃圾,為保證回填材料的均勻性,應將其與自然土拌和,避免其過于集中,影響強夯質量;⑤嚴格按照施工方案開展作業,尤其是局部深坑部分,以適當增加強夯分層的方式保證回填高度與質量,值得注意的是,首次回填高度應在2m 以下。
開展實際施工作業前,確定強夯施工路線。在本次工程項目中,由于受到寬度以及相關機械設備安全距離的影響,強夯施工擬采用從中間向兩邊分塊分段進行的原則,由海洋樂園向水樂園及商業街兩個方向沿老河道走向進行強夯。另外,干凈、整潔的施工現場有助于強夯法使用效果的提升,所以,在開展實際施工作業前,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徹底清理施工現場,不可存在雜物影響夯擊作業。同時,檢查施工材料和施工機械設備,一方面使機械處于水平地面以上,另一方面保證機械設備的有效性,從而保證強夯法施工作業有序推進。營造良好施工環境后,施工人員應按照施工材料確認夯錘位置,并使起重機就位,之后布置夯錘位置,測量地面與其之間的距離,對照施工方案判斷其是否符合標準和要求。另外,測量夯錘錘頂高程,在此過程中將夯錘的高度吊至夯擊高度,達標后方可開展規范的脫鉤試驗,保證夯錘下落位置的科學合理性,使相關工作人員能夠準確判斷是否存在偏斜問題,保證強夯法地基處理質量。
試驗結果符合要求后,相關施工人員應嚴格按照施工流程開展施工作業,即:①標出第一遍夯點位置,并對夯點地面高程進行測量;②夯機就位,將夯錘起吊至設計落距高度,固定吊索牽引鋼絲繩,將落距鎖定;③將夯錘平穩提起至夯點位置,并對錘頂高程進行測量,確認其符合方案等相關標準;④將夯錘起吊至預定高度,讓夯錘自動脫鉤下落,使其夯擊夯點;⑤對錘頂高程進行測量,記錄夯坑下沉量;⑥重復前兩個步驟,每一次均應該按照設計方案中的夯擊數和控制標準進行,其中,夯擊數在12擊以上,以此完成一個夯點的夯擊;⑦將夯錘移位到下一個夯點,重復步驟①~⑥,從而完成目標區域全面夯點的夯擊;⑧控制間歇時間,一般情況下一周左右,之后開展滿夯施工。
滿夯施工作業內容為:①施工人員將場地清理干凈,并保證地面平整度符合要求;②對施工場地高程進行測量,放出一遍滿夯基準線;③保證起重機移至合理位置,將夯錘放置于基準線端;④以具體夯印為基礎,遵循搭接1/4 錘徑的原則逐點開展夯擊作業,完成試夯時采用的每點2 擊;⑤逐排完成夯擊作業,一邊滿夯后使用方網格對場地高程進行測量。
在開展強夯地基處理作業時,可以從三個方面控制施工質量。①相關施工人員應綜合考慮施工現場環境、天氣、地質條件等合理設計夯擊次數,尤其是地質條件,若是地基土體由粗土顆粒構成,則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減少夯擊次數;若是土地土質較軟,則需要分析土體結構,掌握其特征,通過合理增加夯擊次數的方式保證施工質量,使地基壓實度滿足要求,提升整體強度。②控制夯擊力度。由于社會的發展,建設項目工程的數量和規范均呈上升趨勢,當工程項目較為復雜時,一次夯實作業無法為地基穩固性提供有效保證,所以,需要開展多次夯擊作業。但是,每次夯實操作參數存在差異,這要求相關施工人員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對夯機能進行分配,通過科學的計算確定夯擊力度參數,以此保證每次夯擊作業的有效性。這是因為并非夯擊次數多、夯擊力度大就能夠有效提升地基強度,這需要通過科學的計算與試驗后,按照最佳施工方案開展作業,確定參數;③控制夯擊間隔。開展夯點施工作業后,需要停工一段時間,在該情況下,若是間隔把控不合理,可能出現結構空隙水分減少等情況。因此,應將強夯施工間隔控制在28d 左右,保證強夯質量[3]。
此外,若是在強夯施工中遇到無法掌握土洞平面分布情況時,施工人員可以對已經出現塌陷現象的土洞進行處理,比如采用分層回填工作,并將其分層夯實,將每層厚度控制在200mm,直至滿足收錘標準,并進行檢驗其平整度,保證與周邊地面平齊。若是在強夯過程中發現地下存在管線,應在地下管線周圍布置隔震溝,從而實現對地下管線的有效保護。若是因為惡劣天氣導致場區積水,施工人員應將積水及時疏通到其他區域,或是直接在車間部分提前設置集水井,規格在30m×30m 即可,內填碎石,過濾網選用鋼筋籠包材質,之后使用潛水泵將積水抽出,排入圍墻邊的排水溝,從而保證強夯施工質量。解決問題后,仍要落實強夯質量檢測,在此過程中,檢驗時間應以土的性質為基礎合理把控時間間隔。
綜上所述,強夯法作為地基處理的常見方法之一,能夠以較低成本實現較為理想的地基處理效果。因此,在實際工程項目中應用強夯法時,相關施工人員應結合施工場地具體情況優選施工方案,做好回填和強夯工作,以此為建筑物提供高強度、大承載地基,保證其建設質量安全與后期使用穩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