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強
(河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總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鄭州 450000)
國家自然資源部頒布出《關于加強村莊規劃促進鄉村振興的通知》等相關內容,以便確保鄉村振興戰略能夠在村莊規劃當中真正地落實下去,另外,要求遵從國土空間規劃全域管控的要求,對相關工作進行嚴格的監督管理,以確保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進行。
在進行國土規劃中,鄉村體系的規劃是從不同視角下進行的,鄉村是我國城市發展的重要部分,在進行城鎮規劃時,對于鄉村體系的規劃,更加重視土地空間的利用率,在規劃過程中,要對土地資源進行全面系統科學合理的規劃安排。根據相關規定,村民居民點的土地整理的重點是對居民現有的有效耕地面積以及其他面積進行增加及改造。農村居民點的土地一般較為混亂,為了能夠更有效利用土地和空間資源,就必須對農村居民點進行重點規劃,統籌資源,全面發展。在進行農村土地資源整合時,一定要通過增減掛鉤等方法,同時對城市的經濟進行補充,爭取讓城鄉經濟共同發展。在鄉村經濟規劃過程中,一定要合理規劃,統籌發展,共同進步。
為了響應國家的發展需求,改革治理體系和提升治理能力,自從十九大之后,我國就從上到下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在改革過程中提出許多配套措施,例如在進行鄉村規劃時提出振興鄉村的戰略,對農村土地進行改革,提升土地的利用資源,促進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鄉村振興戰略是國家針對鄉村建設制定的規劃戰略,農村在改革個群眾積極響應國家的政策,在規劃發展過程中主動協調發展,與上級相呼應,促進鄉村的進一步發展。在2019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鄉村規劃發展的詳細計劃,并對計劃的使用新可實施性進行確定分析。出自于文文村的土地改革制度,對農村的經濟發展也十分重要,在進行改革時要遵守國家的制度,不突破國家的法律底線,同時要注重保護農民的意義,這樣才能夠提高鄉村經濟水平,縮小城鄉的差距,提升我國經濟的總體水平。
1.3.1 城鄉二元的經濟結構
城鄉二元的經濟結構主要是指以社會化生產力為主要特點的城市經濟和以小農生產為主要特點,農村經濟共同結合的一種經濟結構,這種結構目前失去平衡城鄉經濟之間的差距過大,造成這種原因,主要是中國發展歷史所導致的。要想解決城鄉經濟之間的差距,就必須讓城市助力鄉村的發展,讓農村跟隨城市的進一步發展,優化產業結構,激發農村的產業活力,提供農村的經濟效益。
1.3.2 鄉村規劃體系不明確與建設管理機制缺位
在鄉村規劃初期并沒有針對鄉村的發展進行詳細的規劃,整個規劃體系不明確,而且沒有針對鄉村的發展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雖然國家有對鄉規劃和村規劃進行明確的劃分,但是具體的細節沒有進行探討,這導致鄉村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含糊不清的規定,這導致無法對鄉村規劃進行細致的指導,許多部分存在功能缺失,許多部門沒辦法對一些發展區進行明確的管理指導。最終導致鄉村規劃部門無法有效落實政策,規劃發展的實施效率很低。
科學高效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對國土空間進行科學合理的布局,有利于綠色社會經濟的形成,能夠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鄉村居民提供美好的生活環境,推動城鄉發展,共建美麗中國。為了達到以上目的,相關部門要加大鄉村振興工作的投入力度,目前,鄉村振興規劃編制當中主要的工作有以下方面:
在國土空間規劃當中,鄉村地區規劃占據重要的作用,能夠促進優化我國土地整體規劃格局。為了實現體系下的鄉村振興規劃目標,必須要對鄉村地區規劃定位有所了解和掌握,并且制定鄉村地區規劃編制體系。在鄉村地區規劃當中,規劃編制對象由“全類型要素+全區域空間”構成,并且對鄉村地區的國土空間進行合理的劃分,合理利用鄉村地區特有的自然資源,建立鄉村地區產業線,以鞏固規劃成果。另外,在鄉村地區的規劃安排當中,村莊是最基礎、最重要的規劃對象,村莊規劃安排是“多規合一”的綜合規劃。所以政府應該制定村莊地區的產業發展計劃,加大村莊建設力度,推動地區旅游業的發展,并且加大對土地的利用效果。積極引導、優化村莊地區的空間整治工作,以便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進行。最后,要明確掌握鄉村規劃與城市規劃的不同之處,積極發揮鄉村規劃的特征。
在進行鄉村振興工作當中,要對鄉村的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尤其是那些有特殊環境的鄉村,制定科學合理的保護計劃,根據村莊實際的自然形態,維護生態保護劃定成果,優化發展村莊的空間布局。
政府要落實永久性基本農田的方案,對農田進行基本劃分和成果的儲備。另外,要根據鄉村的環境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方略,推動多樣化經濟發展,比如,山林山區種植果樹、多雨地區發展漁業等等,只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多元化經濟項目,才能夠真正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進行。在鄉村振興規劃當中,目標是確保永久性基本農田控制線能夠長存,主要內容是是建設完善的長效機制,以便鞏固永久性基本農田的劃定成果。另外,要制定永久性基本農田的保護措施,建立相關的管理監督體系。要保障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能夠超過15.46 億畝,并且形成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格局。
想要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相關政府要對重點的文化、歷史景觀進行保護,增強村民保護文化、歷史景觀的思想意識,將鄉村的文化資源全部挖掘出來并且加以維護,以促進鄉村振興工作的進行。比如,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就提出以養生和道文化為項目核心打造,融入度假理念,既滿足短途觀光游客的需要,也為來此潛心靜修的養生群體提供服務。
為了確保鄉村能夠得到全面發展,相關政府應該完善鄉村公共服務設施和相關的產業結構。其中,完善鄉村服務設施的主要工作有,在鄉村合適的位置設立基礎設施用地區域,并且保障鄉村網絡設施的建設,給村民帶來更加方便的生活。
完善產業結構的主要工作有,結合鄉村地區特征,完善鄉村各類特色產業的空間布局,設計出更健全的產業發展規劃,有效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進而推動鄉村振興。
為實現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的鄉村振興規劃目標,應該在鄉村建設能夠統籌安排居民居點、交通便利、公共服務的規劃布局。另外,要建設便利于民、城鄉一體的鄉村網絡服務設施。其中對鄉村居民點的規劃內容主要有:可以利用鄉村當中的閑置用地,積極開發未利用土地,并且提倡在建設用地內增減掛鉤,以便把閑置建設用地置換到規劃集中聚居區。另外,規劃管理工作當中,首先要根據鄉村具體情況進行規劃,在政府許可以后,在進行鄉村振興建設,以便對居民點的各個方面進行加強規劃管理。
在目前鄉村振興工作中,成效較為明顯的新型產業形式有以下幾大分類,農家樂、民宿等,主要為村民提高居住用地和餐飲,其中有美食街、文化活動室、服務中心等,為游客提供娛樂和服務,主要由農家樂、民宿、客棧酒店等,該用地可以定義為村莊居住用地;農副品生產加工等當然屬于村莊工業用地。只有明確各類用地的定義和作用,才能科學管理各類用地,提高鄉村規劃的水平。
政府相關部門要建立歷史文化與風貌保護用地方式,以保護鄉村歷史文化和風貌的保存和發揚,推動鄉村能夠全面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另外,政府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法律法規,建立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讓執法者在工作時能夠有法可依,用法規制約村民不做出違規的情況,用法律的力量來保護鄉村歷史文化和風貌。
要想真正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必須要振興鄉村產業的發展,才能夠提升鄉村經濟水平,保障鄉村振興工作的進行。因此,就要借助不同鄉村的具體情況,發展最合適的產業,可分為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發掘出鄉村的特色,促進新型工業的發展,以達到振興鄉村產業發展的目標。
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國土空間規劃編制上的投入力度,并取得較為顯著的成果,很多鄉村出現多規劃融合的鄉村發展體系,為了保障這些發展體系能夠有效的進行鄉村振興工作,政府部門需要對各個方面進行嚴格監督和管理。另外,加強對村民的思想教育,只有各方面協調統一配合,才能真正完成我國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