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新剛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山東泰安 271000)
當前,混凝土技術手段是房建工程建設施工中的常用施工形式,這種施工手段在社會建設發展過程中暴露出了諸多的缺點和弊端,如混凝土材料的配比質量,是通過影響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來危及到房建工程的施工質量。因此,在房屋建筑工程的建設施工階段,利用混凝土技術開展相關施工活動,是需要充分結合當前的社會發展水平,對該技術形式的應用進行完善和創新,增強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提高房建工程的施工質量,推動社會的建設發展。
在當前社會建設發展中,質量有保證的房建工程,能夠增強固定資產的耐久性,減少房間工程施工過程中的維修費用投入,為人們生活和企業生產提供便利基礎。如果房建工程的施工質量較差,會嚴重浪費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的投入,甚至會直接影響房間工程的施工速度,導致房建工程無法正常的使用,從而影響周邊建筑結構的安全性,造成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失。所以,我國對房建工程施工質量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先后制定且出臺諸多的行業法律法規,實行項目工程的法人責任制、安全事故追求制、質量終身責任制等。在此基礎上,施工人員要注重加大房建工程中混凝土結構施工的管理力度,利用較高的標準要求開展工程施工質量管理工作,有效避免施工中不良施工行為的應用,嚴格把控工程的各個施工環節,進一步提高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和質量性。
蜂窩問題的產生主要是因為混凝土材料在配置過程中,使用過多的砂石基料,且攪拌中所添加的漿液偏少,從而導致砂石與砂石之間存在較大的間隙問題,使得混凝土結構的表面出現與蜂窩相似的施工現象。而造成蜂窩問題的原因則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①施工人員沒有安裝固定比例進行基料和料漿的混合配比;②在配置混凝土混合材料的過程中,施工單位沒有控制好施工時間且無法充分攪拌均勻混凝土材料;③在混凝土澆筑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員操作失誤導致部分混凝土材料沒有得到振搗處理;④施工人員沒有提前確定溜槽位置,導致水泥漿液與骨料材料之間發生分離;⑤澆筑施工模板的整體質量不達標,導致水泥漿出現流失。
如果混凝土材料的實際配比出現紕漏,或者混凝土材料在實際澆筑施工中出現質量變化,都會導致混凝結構出現內外溫差,導致混凝土結構在實際的養護工作中出現明顯的細紋裂縫問題。而出現這種工程施工質量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的幾個方面:①混凝土混合材料的澆筑施工忽視溫度對混凝材料的影響,導致混凝土混合材料在硬化過程中出現不同大小的細紋和裂縫;②混凝土混合材料的澆筑施工與實際的澆筑高度相關,如果在較高位置進行澆筑施工,且沒有設置相應的緩沖設施,那么,施工單位是無法保證混凝內部結構的穩固性,甚至會在混凝土結構的表面出現細小縫隙;③在混凝土混合材料澆筑施工結束之后,施工單位要注重做好養護管理工作,采取切實可行的養護措施防止裂縫問題發生。
所謂混凝土結構的露筋問題,是指鋼筋混凝土結構中使用的主筋材料、架立筋擦料、箍筋擦料都直接的暴露結構的外表面。而混凝土結構出現這種露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混合材料澆筑施工中,使鋼筋保護層出現位移現象;鋼筋材料布設較密,導致石子材料卡在鋼筋縫隙中;混凝土材料的實際配比不合理。
麻面問題的發生是在混凝土結構的表面出現凹凸不平的現象,甚至部分混凝土結構表面上出現綠豆大小的麻點,再加上這部分麻點的直徑較小,不會導致鋼筋材料出現外露現象。而麻面問題的產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模板之間的接觸面不夠平滑且尚未清理干凈,而導致混凝土結構的表面出現麻點問題;②施工模板的整體濕潤程度較低,會大量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造成其出現失水情況而引起表面麻面;③由于模板結構之間存在間隙,導致混凝土材料出現漏漿問題;④在混凝土材料的振搗處理過程中,未及時排出其中的氣泡,導致混凝土表面出現麻點;⑤混凝土材料的攪拌時間較短,且石子等混凝土拌合材料的實際配比不夠合理。
所謂孔洞問題主要是混凝土結構的內部出現不同尺寸大小的孔隙,甚至局部位置上沒有混凝土混合材料。而出現這種混凝土結構質量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在鋼筋材料布設密集區域或者預留孔洞位置,阻擋了混凝土材料的正常下料,且施工人員未及時進行處理,導致混凝土結構中出現孔洞問題;混凝土材料出現離析問題,再加上施工單位未進行振搗處理,使混凝土材料中存在大量氣泡;混凝土材料下料過多,或者混凝土材料中存在與拌合材料無關雜物。
所謂外形尺寸偏差問題主要是指混凝土外形尺寸與設計尺寸之間存在的偏差和位移等現象。而出現混凝土結構的尺寸偏差問題是因為模板結構自身發生變形,拼裝不夠完整;選用的模板剛度和模板強度較差,在實際的澆筑施工中會出現位移變形現象;混凝土材料在下料時,會對模板產生較大的沖擊力度,造成模板出現變形現象;施工人員振搗操作不當會與模板產生碰撞,甚至部分木模板未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尺寸進行支模操作。
針對混凝土結構中出現的蜂窩問題,施工單位需要在混凝土蜂窩實際深度不足6cm 時,采用砂漿填補方式進行修補。而當混凝土結構蜂窩深度已經超過6cm 之后,需要將結構表面的顆粒洗去,再利用比之前混凝土材料更加高級的基料進行蜂窩問題的修補處理。
目前,在混凝土混合材料的實際澆筑施工中,混凝土結構材料是很容易出現的質量問題,尤其是混凝土結構的裂縫問題,在澆筑施工階段和養護管理階段中多發。而針對這些長短大小不同的裂縫問題,施工單位需要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法,并嚴格按照相關技術要求對裂縫進行治理。而且,為了防止其結構受到損害,需要防止相關雜質進入裂縫。如果裂縫的縫隙在0.2mm 以下,就可以直接利用環氧樹脂材料對混凝土結構中存在的細縫問題進行有效處理。如果混凝土結構裂縫的實際縫隙寬度已經超過了0.2mm,所采用的裂縫處理方法呈現出多樣化特點,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是灌漿法。這種處理方法對裂縫的大小和寬度沒有特殊要求,并且其實際的處理效果更為滿意。但是,這種處理方法主要是依靠較大壓強手段,將環氧樹脂漿液材料直接壓入裂縫,從而實現裂縫縫隙的閉合,延長混凝土結構實際使用年限。
針對混凝土結構中存在的露筋問題,施工單位是需要采取以下的施工預防措施,如保證鋼筋施工位置的準確性,以及保證保護層厚度的合理性。而且,在鋼筋材料進行密集布設時,還需要選擇合適粒徑的石子材料,保證混凝土材料配比的合理性;要充分對模板結構進行濕潤處理,填堵好縫隙結構,掌握精準脫模時間。
控制好混凝土材料的攪拌時間,如果直接用于粉刷,則可以不進行處理。而且,需要根據氣泡的外露直徑進行分別處理,大于2cm 則要做好相應清理工作,再進行后續的修補處理。如果麻面的凹陷程度在5cm 范圍內,是可以直接進行表面解結構的打磨處理,否則施工人員就需要對表面結構進行大面積的清理和整改。而且,在混凝土澆筑施工之前是需要采用灑水方式進行濕潤處理,但是,要保證其不可以出現大面積的積水現象,再利用稀硫酸除去污點。
針對混凝土結構發生的孔洞問題,需要施工人員采取以下質量預防措施,如在鋼筋材料的密集位置以及復雜位置,利用粒徑較小的砂石配置的混凝土材料進行澆筑施工,防止孔洞問題的出現;預留孔洞需要在兩側同時進行下料處理,并采用正確的振搗方法,防止出現漏振現象;控制好混凝土材料的下料,避免混凝土結構出現離析現象,并通過做好后續的施工質量檢查工作,來提高混凝土結構的施工質量。
綜上所述,混凝土材料施工主要分為現澆式和裝配式這兩種形式,其具有堅固特性。但是,在工程建設施工中利用這種施工材料會產生大量消耗,造成嚴重的生態環境污染問題。而在工程建設施工中,造成混凝土施工質量出現缺陷問題的重要因素主要分為兩個因素,即人為和自然這兩個因素。其中,自然影響因素主要是指自然的氣候條件和施工環境,這些影響因素會直接導致混凝土結構的質量性和穩定性降低,繼而影響房屋建筑工程的使用年限和穩固安全。因此,施工單位要在工程施工結束之后,針對質量缺陷問題進行修復,提高工程結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