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軍
(山西八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27)
目前針對鋼筋混凝土結構水池,為了保證池壁的施工質量比較常用的是分層、分段施工,其模板支撐系統也只能分層、分段地進行搭設,這種施工方法的缺陷在于整體穩定性比較差、池壁模板不夠穩定、滲水率比較高、水池的使用效果及美觀度大幅下降,且在混凝土澆筑時施工人員由于作業平臺較小,容易發生安全事故。整體支模體系作為一種全新的施工工藝,相較于傳統工藝來說,突出性特點表現為更加穩定、安全,又能減少施工縫處易出現滲水等情況,有效提高了施工作業人員安全系數,又確保了水池的使用功能,降低了工程成本、施工周期因此大幅縮短,工藝的社會與經濟效益大幅提升。適用于各種污水池、清水池以及其他對池壁抗滲性能要求較高的(除后澆帶處另行澆筑池體。
(1)模板支撐系統的突出性特點表現為穩定性強,其可以較好地保證施工期間水池模板澆筑施工的安全性與穩定性,施工作業面相較于傳統工藝來說也有所擴大,降低了施工安全風險,消除了重大安全危險源,確保施工安全。
(2)該工藝的澆筑是一次性完成的,杜絕分層分次澆筑,對水池的抗滲、防漏有相當好的效果。
(3)采用本技術施工的水池,既能合理安排勞動力,又能減少勞動力的投入;施工進度有效提升,各項施工問題發生率大幅減少,施工效率得到更好的優化。
(4)采用整體支模澆筑施工,減少因滲漏現象而發生的各類維修費用;模板、鋼管等材料周快、利用率高、成本降低。
(1)利用整體支模施工技術,一次性澆筑完成,避免二次澆筑時因接漿不好而導致混凝土離析或振搗不實出現混凝土施工常見的裂縫以及滲漏方面的問題。施工期間在設置施工縫時,由于材料種類不同,收縮應力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在巨大的應力影響下,混泥土容易出現裂縫以及滲漏等方面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整體支模施工技術的應用都可以有效地解決,施工質量得以不斷優化和調整。同時,該技術的應用加強了構筑物的整體性和剛度,增強構筑物的抗震能力;靠近池壁處的水平桿頂端緊貼池壁模板,有效控制逃模、漲模現象,提高池壁整體觀感質量。
(2)充分利用可脫卸止水螺桿的作用,對螺桿洞周邊的混凝土無擾動,且避免了修補時,由于同強度等級、配比的混凝土之間黏結性不佳、收縮應力不同的情況,使池壁表面出現裂縫及滲漏的概率大大減少。
當底板混凝土澆筑完畢并具有一定強度之后(用手按不松軟、因外支原買居無痕跡),方可上人開始進行軸線測設,按照站區內固定的臨時性水準點和軸線控制樁,用經緯儀和水準儀等測量儀器,根據軸線位置隨啊模整度夜放出池壁截面位置的尺寸控制線,并用墨線彈出池壁模板的內線、醫積模頻交資,細畫,隨邊線以及外側控制線,施工前必須對三線進行仔細復核,待準確無誤后、方可進行下一步的鋼筋綁扎和內側支撐系統搭設模板安裝,鋼筋綿扎完畢,經驗收符合要求后才能再進行外側模板安裝。
(1)立桿布置:靠近池壁第一跨處的內立桿直接安裝在池的基礎混凝土底板上,離池壁不大于15mm,緊靠池壁的支模架立桿縱距為1000mm,橫距1000mm,第一步步距為1200mm,第二步起為1800mm,沿池壁連續搭設。
(2)第二跨、第三跨立桿縱橫距為1000mm,第一步距為1200mm,第二步步距起為1800mm,沿第一跨連續搭設。
(3)第四跨起立桿縱橫距可視池內徑寬度適當放寬。縱橫距可控制在2000mm,步距與第一至第三跨相同。
(4)水平桿(小橫桿)沿橫距統長設置,長度不夠可對接,大橫桿沿縱距連續設置。
(5)立桿、水平桿、大橫桿應對接錯位布置,同一斷面不得超過50%。
(6)緊靠池壁處的內外支模架水平桿頂端在模板位置校正后緊抵模板,第一至第三跨立桿底部沿縱向、橫向連續設置統長掃地桿,離底板混凝土150mm為宜。
(7)內外支模架搭設至池壁高度要求后,第二跨外立桿應高出池壁高度1300mm設欄桿三道,安全網或腳手片圍護。第一跨、第二跨平面滿鋪腳手片,供施工操作澆筑用。
(8)外支模架搭設橫距寬度控制以二跨為宜,按上述第一和第二跨要求搭設;第二跨外側從轉角處起自底向上設置剪刀撐,后沿外立桿縱向每8根設置一組剪刀撐,角度則以45°~60°為宜。同時沿立桿縱向每4根立桿設一根拋撐,以提高外支撐架的穩定性。
橫豎筋的規格、尺寸、間距位置應符合設計圖紙規范要求;綁扎完畢后,在班組自檢、項目專檢、報監理及相關部門發收合格后方可進入下一道施工工序。
(1)木(竹)膠板接縫處應平整順直牢固,不得有空隙、透光縫。外側模用4cm×6cm方木固定。
(2)采用可脫卸穿墻止水螺桿,螺桿的長度及直徑需根據圖紙尺寸計算制作,為了確保連茂螺桿的穩固,模板外的螺桿固定應用雙螺帽進行固定,安裝尺寸一般應按600mm×600mm間距設置用。
(3)模板的平整度、軸線位置、垂直度和內部尺寸均應滿足設計及有關規范的要求。
(4)模板應滿足澆筑混凝土的強度要求,澆筑混凝土前應濕潤,清除模腔內的積水和雜物。內、外側模板應與鋼管支架連接牢固,以防發生跑模和漲模的現象。
(5)施工平臺周圍應設置安全防護網等安全設施,確保施工安全。
(6)模板交角處,內外側模和底板交接處應密封,嚴防漏漿。
(7)在模板加固后,先由班組自檢,然后進行交接檢,最后報監理進行復核、檢查,檢查合后,方可進行下步工序。
(1)在選擇混凝土時必須要慎重,不能只從價格出發,還應當充分考慮混凝土的質量,要選擇高質量的混凝土,以保證澆筑工作的順利實施。
(2)針對施工時所需要的水泥以及外加劑,在選擇時要保證其規格一致,這樣可以更好地控制收縮力以及裂縫,降低施工質量發生率。
(3)在施工時需要加強對材料的控制,混凝土澆筑時如果天氣狀況不佳,需要立即停止澆筑,否則的話施工質量效果必將會受到影響和干擾,防止和減少各種應力裂縫的產生。
(4)在施工時對于初凝時間也需要加強控制,時間控制不當的情況下初凝效果可能會受到干擾和影響,初凝時間可能會因為混凝土材料配比差異而有所不同,因此必須要結合具體的施工情況做出靈活的調整和優化。
(5)在泵送混凝土時也需要科學掌握泵送順序,如果泵送順序不符合規定的標準要求,那么也將會對澆筑效果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施工泵送應當堅持先慢后快、連續澆筑。分層高度小于2m。
(6)振動棒不得碰擊鋼筋,以防鋼筋網松動、變形。
(1)在模板拆除之前,需要先做好各項養護工作,如果養護工作實施效果不理想,那么施工質量必將會受到影響和干擾,因此在施工時必須要嚴肅對待,保證施工質量效果達到目標要求。
(2)一般來說保濕養護時間不宜過短,如果保濕養護時間短,那么最終的施工質量效果可能會比較差,無法達到預期施工質量效果,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必須要慎重,要結合混凝土的實際情況,科學設置養護時間。
(1)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混凝土應采用連續級配,目的是為了減少孔腺率增加密實度,防止裂道,提高抗滲性。為了使混凝土澆筑順利,坍落度選用120~150mm,必要時可進行微調。
(2)嚴格控制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和每層澆筑高度:為了保證分層連續澆筑的質量和防止水平冷縫的發生,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應嚴格控制,比每層澆筑時間遲1~2h為宜,有利于上下層之間的良好結合、混凝士必須分層連續一次澆筑到池頂,每層高度根據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控制在1.5~2m,上層混凝土筑時間控制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完成,防止出現水平冷縫,發生滲漏。
(3)認真做好養護工作:養護工作對大容積預應力混凝土薄壁成品質量影響很大。由于大量的混重土表面都在模板的圍護之中(98%以上),混凝土內部水化熱產生的溫度不易散發,而大面積混凝土的表面降溫較快,內外溫差大易產生溫度裂縫。所以正確的養護方法可以減少混凝土內部受不同應力產生的收縮裂縫,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質量。混凝土底板及兩側壁板采用保濕養護,使用雙層麻袋覆蓋港水養護(冬季負溫除外),澆水養護次數應使混凝土表面處于足夠的潤濕狀態,養護時間應在14d以上。
(4)為保證混凝土澆筑質量,確保內外側模支撐的牢固穩定,支模方案必須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和規范要求進行編制,方案必須經專家論證后實施并嚴格督促檢查。
水池池壁為整體支模,相對于外段支模澆注,可加快施工進程約20%,節省各種管理費、材料租賃費、清理費用等。采用可脫卸穿墻雙重止水螺桿其兩邊操作區的螺桿可重復利用。采用可脫卸穿墻止水螺桿,其螺桿拆除一般普工就可以了,且一天可以拆除清理。采用可脫卸穿墻止水螺桿之后,螺桿洞的滲漏水現象大大減少,可以節省人工費及注漿費用。
采用該方法施工,拆除后的螺桿能夠重復使用,材料的周轉使用率大大提高,節約大量的鋼材,這符合當前節能降耗社會發展大趨勢;且整體支模架上的操作平臺比常規的操作平臺的工作面要大很多,增加施工操作人員的安全系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