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振旺
(廣西壯族自治區二七四地質隊,廣西北海 536000)
我國土地遼闊,地質情況十分復雜,自然地質災害頻繁發生,通過研究其理論和實踐可以發現,引起災害的原因是地下水發生了改變。為了降低災害發生概率,要采取合理促使對地下水資源情況進行勘察,確保獲取到數據的可靠性、有效性。
地下水資源勘察是地質勘察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地下水資源與工程地質間聯系十分緊密,兩者相互制約。但是,從實際工作開展情況來看,地下水資源勘察是一項容易被忽略的重要環節。而地下水位情況會對地質結構造成一定影響,也會影響周圍環境,情況嚴重時會誘發地質災害[1]。在地質環境復雜的區域,地下水影響存在較高風險,所有在地質勘察中,要提高對地下水資源勘察作業的重視,做好勘察作業。
(1)地下水位改變會對地下水勘察造成較大影響,在具體觀察作業開展中,勘察人員要依據地下水位情況,獲取到相應的地下水勘察數據,主要體現地下水位最高值、地下水與地表水間的關聯、地下水補給渠道和排泄渠道等,在充分考慮上述各項問題基礎上,對地下水水位發生的改變情況進行全面分析,獲取相應數據[2]。
(2)不同區域的地質情況有所不同,在勘察地下水資源時面臨的地質環境也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地下水勘察作業會受地質狀況影響。例如,地質結構和性質、巖層分布、地質運動情況等,這些內容都會對地下水資源勘察作業進行造成一定影響。
(3)地下水資源勘察會受到自然環境因素影響,自然環境因素主要包括河流、降水、氣候、等多項內容,各項內容會對地下水位、補充、排泄等各項內容產生直接影響[3]。因此,在勘察地下水位時,要提高對上述各項影響因素的重視,進而使最終勘察獲取到的數據精準性可以得到進一步提高,為地質災害預防提供支持。
參數測定是地下水資源勘察作業開展的第一步,只有精準測定地下水資源參數,才能確保通過勘察作業獲取到的結果準確無誤。在地下水資源參數測定時要選擇精度高、技術先進,性能良好的測量設備,嚴格依據測量標準對地下水資源參數測定。在實際測定作業開展期間,測量人員必須掌握儀器操作方法。常用的地下水位參數測定方法有抽水、滲水、注水等不同方法,同時,在具體測定期間,還要精準測定水流流速、流量等各項內容[4]。
測定地下水位是一項對技術要求高,且復雜的工作,在地下水位測定時需要注意以下內容:
(1)若實際勘察區域內含有存在多層含水層,勘察人員要采取合理措施進行止水,分離測定目標水位與含水層,進而確保最終測定結果的合理性與精準性,檢測結果能夠準確反映地下水資源情況。
(2)測定靜止地下水位時,應對依據含水層的實際滲透性,對地下水穩定時間進行科學安排。在實際測定期間,若需要利用泥漿鉆進技術,工作人員要將用于勘察作業的測水管打入到含水層下0.2m,測定作業要在完成洗孔后開展[5]。
測定地下水流狀況主要包括內容有地下水的流速、流向、流量等各項內容。在測定地下水流時需要注意的內容有以下幾點:
(1)對于地下水流速度測定,通常可以采用指示劑方法進行,在實際測定中,工作人員必須小心操作,確保測定結果精準[6]。
(2)對于地下水流方向的測定,在實際作業開展期間可以通過幾何方式進行,作業人員對每一個測量孔中水位情況進行精準測量,而且要做好相應記錄工作。
(3)在進行地下水流量測定時,常用的測定方法有演算分析法、曲線分割法等。
在進行地下水滲水和注水試驗開展中,可以采取鉆孔法或試坑法開展。如果在實際勘察中,若試驗深度較大,最好采用鉆孔法,如果勘察地下水資源區域內的存在砂土、粉土、黏性土,在測定時可以采用試坑法。
進行抽水試驗時,工作人員要以滲透系數的具體應用范圍加以評定,確保最終抽水試驗測定結果精準。抽水試驗開展期間,為了確保試驗數據精準,要進行三次試驗,與此同時,針對勘察區域內的最大深度,要與工程設計需要地下水位降深標高[7]。需要注意的是,每次進行抽水試驗時,試驗作業中采用的試驗設備和方法都必須一致,避免因為采用的設備或方法不同而影響試驗結果。
壓水試驗開展需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依據項目工程具體需求全面收集工程地質測繪資料,以及相應鉆探資料,然后依據獲取到的資料作為依據,確定壓水實驗孔位。
(2)對于巖層滲透性實驗開始壓力與最大壓力機型綜合評定。
(3)依據壓水量間曲線關系,精準計算透水率。
監測地質災害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加強對地下水資源的勘察與控制。地下水資源勘察人員在工作開展時,要先對污染源進行明確,對地下水污染情況,以及實際污染發內進行明確,掌握地下水的應用與發展趨勢。勘察地下水時要依據具體情況構建以一套監測預報系統,勘察人員通過對該項系統進行應用,可以及時、精準掌握地下水水質情況,在以此為依據,科學預測地質災害,采取合理措施實進行預防。一些區域地質災害發生概率高,必須在24h 內設置監測系統,如果通過監測系統發現了異常信號,必須將異常信號第一時間通知給地下水位勘察人員,相應工作人員要采取相應措施進行預防。而在雨季來臨時,勘察人員要注意監控地下水流量,以免地下水流量發生超標現象,要利用合理措施改變地下水流量和流量。除此之外,考慮到山區地質災害頻繁發生,做好實時監測作業,可以為山區抗災作業提供支持,進而對居民進行適當引導,制定一套合理防范措施,實現對地質災害的有效預防。
我國地下水資源十分豐富,若某一區域內的地下水資源過多,勢必會對地下結構造成一定程度沖擊,情況嚴重時會引發地質災害,這不僅會造成巨大經濟損失,而且還會造成人員傷亡。為了解決地下水過于豐富而造成的地質災害,要加強對地下水資源的利用,全面結合具體情況,采取合理方式開發地下水資源,減少地質災害發生,降低災害造成的危害。同時,合理開發地下水資源,能夠為人們提供生活用水,也可以將地下水用于工業生產,以及農業灌溉,對于地下水的應用要依據地下水質情況而定。
地質災害一旦發生,通常都會造成較大危害,地質危害不僅體現在對周邊工程的破壞,而且也表現在對周邊人們生命安全造成威脅。由此可見,為了實現對人們生命財產的保護,如果發生地質災害,要快速采取措施進行應對,最大限度降低地質災害帶來的危害,實現對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的保護。需要工作人員在實際作業開展期間注意的是,在處理地質災害方案中,針對不同類型的地質災害,在處理上也會存在一定差別,但是,無論對于何種地質災害,在對地質災害進行處理時,都要堅持安全第一、以人為本的原則。若地面發生嚴重變形或地面沉降的等類型的地質災害時,要注重對交通管控,避免發生安全事故,減少人員傷亡。在具體防治上可以在道路周邊設置預警設施,在此基礎上,嚴格結合道路工程、地質災害情況,對道路工程進行封堵,以免發生事故。針對塌陷、砂土液化等問題,要采取加固方式處理。
地質勘察是一項復雜工作,而地下水勘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因此,相關工作人員要加強對地下水勘察作業的掌控,采取合理技術進行勘察,確保數據準確、客觀、真實。對我國地質災害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由于我國地大物博,地形條件較為復雜,各種不同地質災害頻繁發生,因此,要采取合理措施勘察地下水資源,依據勘察結果制定合理措施進行預防。在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中,要全面結合地下水資源情況,制定與實際情況相符的水資源利用開發方案,并且設置監測系統,通過對其應用,實現對地下水資源情況額的監控與管理,從而能夠早發現地質存在的各種安全隱患,采取合理措施進行預防,減少災害發生,降低地質災害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