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柱
(山西四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混凝土結構對整個建筑工程的完工質量有著重大影響,會對其承力系統以及圍擋系統造成負面影響,如果出現裂縫會對整個結構造成影響。此外,由于建筑工程經過長時間使用,其表面也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脫落,整個建筑系統的強度也面臨考驗,嚴重時甚至會由于結構問題而發生坍塌現象。此外,如果混凝土含水量出現上升,整個混凝土結構也會面臨逐漸被侵蝕的情況,整個建筑工程的運行強度也會受到不同影響。
對于建筑工程來說,如果其涉及的混凝土結構被滲入水分,其結構的耐久性也會面臨重大考驗。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大部分的建筑工程在施工時都會利用鋼筋混凝土的方式保證對應的應力承受質量。如果出現滲漏會腐蝕整個鋼筋,也會對整個建筑工程的壽命、運行質量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一般來說,建筑工程在施工以及設計時,其對應的使用壽命都會有著較高要求,如果混凝土發生結構裂縫,那么混凝土的結構吸水性也會隨之而發生改變,強度也會受到不同程度影響。鋼筋混凝土的裂縫現象會讓整個混凝土結構面臨考驗,由于裂縫現象而發生的質量問題也會影響混凝土結構的最終壽命。如果裂縫情況較為嚴重,甚至會讓建筑工程面臨出現嚴重事故的風險,帶來的生命財產損失也是無法估量的。
混凝土質量的控制關鍵是混凝土的強度,控制混凝土的質量需要從控制材料質量、控制配比、控制時間三個方面進行把控:①混凝土材料質量,凝土材料質量強度較差,將會導致在混合過程中難以滿足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在后期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開裂的現象;②混凝土的配比,混凝土當中需要用到的材料有水泥、石沙、骨料等,如果沒有進行合適的配比,會導致混凝土的強度不足,出現水分過多、水分不足的問題,導致建筑物中出現細小裂縫。在后期使用過程中會因為溫度、濕度的改變,由細小裂縫轉變形成寬度較大的裂縫,影響建筑物的使用價值;③混凝土拌合不均勻,將會導致承載力分布不均,出現局部受力過大或局部材料不均勻導致的開裂等問題,對于建筑整體結構造成的危害非常大。尤其是當運輸、施工間隔時間較長的情況下,不均勻的混凝土會出現離析的現象,導致內部水泥、骨料等相互分離,對后期澆筑過程造成較大的影響。如果在工程當中發現由于混凝土材料比例混合不均,就必須對混凝土建筑進行返工處理。
在當前施工條件下,施工控制當中主要有以下幾點:①在澆筑過程中,對于鋼筋密集部位或建筑重點部位沒有進行分層澆筑,采用一體式的澆筑,導致內部分布內部配料分布不均勻,建筑質量不夠密實,容易出現開裂的現象;②混凝土在自由下落過程中容易產生離析,出現水泥、骨料混合不均勻的現象。如果沒有混合均勻,時間過長就會導致混凝土配合混合出現分離現象,對后期的工程質量有較大的影響;③模板支撐不夠牢固,混凝土建筑由于熱脹冷縮狀況,出現變形開裂現象;④混凝土澆筑時間間段過長,澆筑過程中容易出現硬化現象,產生冷縫;⑤混凝土建筑完成后未及時進行養護,混凝土建筑出現脫水過度飽和等現象,導致及早的出現裂縫;⑥拆模時間過早或拆模方法不當,導致建筑出現裂縫。
在配制混凝土時,要格外注意混凝土的材料來源以及材料質量,在原材料進入到工廠進行施工前期,要及時對材料從出庫到到達工地的過程中進行審核,嚴格控制材料的來源。對混凝土骨料成分進行審查,骨料的含泥量大的情況下,將會導致混凝土內部吸水率過多,出現干縮裂縫。因此要及時檢測材料當中的成分,確保建筑材料的各項成分控制在合適的范圍當中。混凝土結構安定性是混凝土穩定的關鍵,通過試驗確定安定性好的水泥。提前做好預實驗,測定小劑量混合的強度,結合建筑施工的整體結構,確定好混凝土混合的比例。混凝土的收縮程度需要在工程中進一步確定,根據水泥質量、骨料配比、當地溫濕度等進行收縮度測定,確保混凝土的硬化強度能夠為建筑施工打下堅實的基礎[5]。
混凝土澆筑過程是控制裂縫產生的重要過程,在澆筑過程中,首先應該根據混凝土建筑的數量、混凝土建筑結構不同研究容易出現裂縫的部位,測算出重點部位與施工縫之間的距離,采用加固處理的方式,避免出現裂縫。同時,為了避免在運輸或長時間等待過程中,由于混凝土供應不及時導致混凝土出現離析的現象,要對混凝土運輸的距離運輸方式澆筑時間等進行統一的規劃,合理地對混凝土進行調配。澆注完成之后,會由于重力的作用,混凝土會出現離析的現象,骨料分布不均勻,容易在表層產生收縮裂縫。因此在最終凝固之前,需要對混凝土表面進行二次施工,一般來說,要對混凝土表面進行二次模壓處理。一般在24h之內,混凝土初步凝結,這時要結合工程施工的振動狀況,研究在施工過程力的擾動對混凝土結構造成的問題。當混凝土最終凝固后,可以小批量地運送施工的材料,注意對材料進行分散化放置,確保混凝土凝固后受力均勻。盡量避免集中應力壓迫的現象,當混凝土凝固時間充足達到規定的強度之后,再進行正常化的施工。為了減少裂縫的出現,可以通過鋪設木模板或手腳架等,將建筑過程中的應力分散開來,進一步增強混凝土材料的剛度,避免出現形變和震動[7]。
混凝土澆筑后的養護工作能夠有效防止裂縫出現,尤其是不同地區的溫度、濕度等對混凝土建筑物的影響較大,如果沒有進行及時的養護,有可能會引起蜂窩、麻面、脫落等質量問題,對后期的建筑整體質量造成較大的影響。一般來說,在工程上通過溫度和濕度的雙重控制,能夠有效防止裂縫的產生,避免由于混凝土內外差引起裂縫伸縮的現象。同時,還能夠有效地幫助混凝土中溫度應力減少,避免裂縫產生。從天氣角度考慮,外部建筑在雨天容易出現水分飽和的現象,這時需要搭建防風防雪棚。在大風干燥酷熱天氣當中,混凝土的水分流失過快,容易出現收縮裂縫,這時要注意進行灑水養護。同時要養護人員要結合當地的溫度、濕度對養護流程進行規劃,避免出現養護不力的現象[8]。
3.4.1 涂膜添補法
涂膜添補法適用于混凝土當中裂縫較小的部位,進行填補時,首先對混凝土的表面進行清潔,避免由于雜物影響填補的過程,清理出大塊的雜質后,將修補劑涂抹在表面,冷卻形成修補膜。涂抹的過程中尤其應該注意底層和主層的涂抹,以上兩處為容易再次出現裂縫部位,因此涂料要進行多次涂抹,并且以垂直的方向確保涂抹均勻。
3.4.2 開槽填補法
在較大的裂縫當中經常用開槽填補法,但是由于填補法工藝較為復雜,數量較少的裂縫中進行使用效果更好。通過在早期鑿出一個u型的凹槽,在凹槽中涂抹修補劑,將聚合物進行填充來實現填補,達到輔料與周圍水泥相混合的目的。特別注意修補部位的壓平,并注意天氣、溫度、濕度等對開裂修補的影響。注意修補部位的隔絕,路面混凝土修補部位采用塑料薄膜封堵的方法。
3.4.3 低壓注漿裂縫填補法
對于中等寬度的混凝土裂縫,應用裂縫填補法方式進行修補。主要是對裂縫進行完全的清理,并在裂縫處注漿進行密封。第一次修補劑凝固之后進行二次注漿,待凝固之后進行表面清理工作。如果裂縫較多時,可以通過白膠布對修補處進行輔助。另外,當裂縫修補較為困難時,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例如補縫器進行修補,這樣能夠進一步保證內部修補質量較為密實,提升修補的質量。
隨著混凝土施工技術的廣泛應用,混凝土建筑完裂縫的問題也成為當前施工單位面臨的一個重要難題。當前解決混凝土裂縫問題,主要是通過控制質量、加強質量監管等措施,保證混凝土施工材料、施工技術符合要求,從源頭上避免裂縫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