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倬洲
(廣州金茂置業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1455)
在加固巖土體時所應用的預應力錨桿技術,具有良好的高效性和經濟性,已被大量的應用到了建筑物的基坑支護和地下工程施工中。目前,城市建筑在經過不斷的發展后,逐漸加劇了城市的用地壓力,人們在設計及施工階段為了實現對空間資源的充分利用,逐漸對高層建筑施工和地下建筑施工予以了關注,對基坑深度及地下結構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基坑施工中不斷給支護質量和安全結構帶來了更大的危害。本文概括的描述了預應力錨桿,并在深基坑支護中對其的應用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在建設工程時,應用預應力錨桿能夠使工程具有更高的質量,其意義十分重要。其主要有如下工作原理:需要根據建設工程實際要求,選擇專門用于土體施工的設備,將擋土樁和土層分別連接于施工兩端,然后采用水泥砂漿來對錨桿進行灌注,等到其強度達到特定值時,再投入到工程施工中,目的是使樁、墻和水平壓力得到提升,然后,以此為基礎,在混凝土強中采用反作用力來連接錨具和鋼臺座,如此,就能夠為深基坑提供保護[1]。
預應力錨桿主要的預應力筋就是鋼絞線,并且此類材料的收縮力和強度十分良好,是深基坑工程中所應用的最穩定的支護結構,能夠保證深基坑工程的順利進行。所以,預應力錨桿主要有兩大關鍵作用,首先是其在預應力作用下能夠保持良好的荷載平衡,這主要是其在受到預應力時,主要是由錨桿兩端承受作用力,因此能夠保持相對平衡,并且想要達到相對平衡的狀態,需要從大小、形態變化等方面,通過與預應力和錨桿的結合,來分析荷載平衡所需具備的條件,而且通過分析和計算此類數據,還能夠對支護結構的穩定性進行確認;此外,通過對預應力錨桿的應用,能夠使土層地基和錨桿設備具有一體化的特征,進而實現對巖土層的加固,這主要是由于在預應力施工階段,土層主要的受力點在自由段,會從一定程度上改變土層最初的壓力,進而避免了土層滑落,有效控制土層變形等,并且實現了對土層的良好加固使地基具有了更強的穩定性[2]。
(1)在進行鉆孔時,鉆桿需要與巖面或層理面垂直;在進行鉆進時需要對參數和鉆進速度進行合理的掌握,以此來避免孔內出現埋鉆以及卡鉆等問題[3]。
(2)在完成鉆孔后,需要將高壓風通入彎頭鋼管中,以此來實現對石屑和細小試塊的吹凈,漿液在充分接觸巖壁后,需要對孔深進行檢查,孔深需要比所設計的錨桿長度多出500mm。
(1)預應力筋需要保持平直、順直,并且需要做好對油漬和銹斑的去除,并做好防腐處理;先在鋼筋拉桿上涂上一層冷底子油,以此來起到環氧防腐的作用,等到完成干燥后,將環氧玻璃鋼涂抹一圈,等到固化完成后,再按照兩層厚度來纏繞聚乙烯塑料薄膜;鋼絞線如果在自由端,就需要做好對其的保護,可以套上聚丙烯套。需要做防腐處理的錨桿部分為非錨固段和錨頭,并且,需要對永久性和臨時性錨桿進行兩次防腐處理和簡單防腐處理[4]。
(2)如果將油脂涂抹在了鋼絞線上,就需要仔細的做好對固定端的清理,以此來使錨固體能夠保持黏結性;在完成除銹后,放入鉆孔的速度需要盡可能快,并對其進行灌漿,以此來使其能夠免于生銹。
(3)錨桿具有2φ25主筋鋼筋,錨桿鋼筋表面需要保持清潔、完整。在下料時需要按照尺寸來進行。在安放錨桿體前,需要做好保護工作,以此來避免錨出現腐蝕以及變形等問題。
(4)在制作和安放錨桿時,船型對中架的安放間距為2m,如此能夠對中錨桿;孔內的錨桿需要與注漿管一同放入,管端與孔底的間距為50~100mm,需要按照鉆孔傾角來放入桿體,在完成安放后,需要保證桿體不會脫離鉆孔中心[5]。
(5)如果存在孔壁坍塌問題,就需要進行再次透孔和清孔,直至在錨桿中順利送入為止。
(1)通常來說,注漿需要用到的灰砂比、水灰比、水泥以及黃沙分別具有如下特征:1:1或1:0.5,0.4~0.6的水泥沙或純水泥;wield32.5MPa強度的一般硅酸鹽水泥以及細粉砂,水泥漿液需要具有比25MPa更大的抗壓強度,塑性流動不得超過22s,使用時間在30~60min之內,并且需要拌和均勻水泥砂漿,需要保持3min以上時間的拌和。
(2)在單次常壓注漿時,需要在孔底下入注漿管和桿體,在普通壓力下,向孔底注入漿液,注漿和注漿管的拔出需要同步進行,等到漿液溢出孔口后,需要快速停止灌漿,并且注漿管需要拔出。在進行注漿的過程中,切勿施加過大的壓力,以此來使漿液和砂漿能夠保持密集,等到孔口有漿液或砂漿出現時,需要在孔內島入水泥袋紙等,然后在注漿時需要保持0.8~2.5MPa的壓力,壓力保持穩定后就能夠完成[6]。
(3)重復高壓注漿指的就是下錨和兩條注漿管的下入需要同時進行,所預埋的一條花管具有許多小孔,因此,為了封閉小孔需要采用黑膠布,在單次常壓灌漿完成后需要拔出另一條。在漿體強度達到5.0MPa后,需要通過對花管的預埋來提升壓力至2.5MPa以上,以此來使漿液能夠擴散、擠壓到孔壁附近的土體中,并相應的擴大錨固體。在完成注漿后,注漿管的沖洗需要采用清水,直到清水溢出管內為止;在完成注漿后,需要清洗干凈外露的鋼筋,并對其進行良好的保護。
(1)在土層中完成錨桿灌漿后,等到錨固體超過15MPa強度,并且與75%的設計強度相符時,需要張拉錨桿。
(2)在開始張拉錨桿之前,需要按照10%~20%來設計拉力,并預張拉1~2次錨桿。
(3)在張拉錨桿時需要借助跳張法,也就是按照1或2為間隔進行張拉,以此來保證相鄰錨桿能夠免于受到張拉的影響,盡可能的減少張拉相鄰錨桿所消耗的預應力。
(4)在進行張拉的同時,需要按照要求來加載各級荷載力,在張拉期間對機械的操控及數據的記錄和觀測,需要由專業的人員進行,并且需要采用曲線圖來描述錨桿荷載變化,并將此作為錨桿質量的判斷依據;在進行張拉的過程中,首次需要按照20%的設計值來進行張拉,以此來保證各部件接觸的緊密性,第二次需要按照設計值來進行張拉,如果在5~10min后沒有出現變化,并且拉桿沒有出現明顯的預應力穿件時,就可能對錨桿進行鎖定[7]。
(5)想要使張拉值能夠保持正常,并發揮預應力的作用,保證混凝土板面能夠免于出現裂縫,就需要按照110%的設計值來控制張拉值,以此來使夾片在鎖定時的回縮力能夠保持正常,使張拉鎖定后能夠具有與設計值基本一致的有效應力。
(6)在鎖定錨桿后,如果預應力出現了明顯的降低,就需要做好張拉補償,然而其數據必須與基坑監測值相等。如果錨定結構為多排,那么錨桿的拉力補償需要在最大壓力側向圖周邊進行,而錨桿所處的其余部位,只要具有與規范要求相符的基坑變形即可,可以免去張拉補償環節。錨桿在經過再次張拉后,能夠盡可能保證錨桿應力的完整,基本能夠實現對設計要求的滿足[8]。
在施工階段所應用的深基坑支護不僅需要具有安全的結構,能夠在地下室開展安全順利的施工,保證周邊環境的安全等,并且還需要盡可能減少施工給周邊帶來的影響,保護地下環境,減少工程造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