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少鵬
(海南省建設項目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海南 海口 570203)
中共定安縣委定安母瑞山干部學院擬選址于海南省定安縣中瑞農場中學舊址,占地118.50畝(79000.00m2)。溪流把項目區分為南北兩個地塊。近期建設內容主要位于南地塊大部分區域,南地塊占地70.93畝(47285.00m2),其中,近期占地面積60.49畝(40329.00m2),遠期占地面積10.44畝(6956.00m2)。北地塊占地面積47.57畝(31715.00m2)。可以利用基地西側山體區域開辟成為山地露營,利用基地南側/東側水體沿岸區域、基地內東西向溪流兩岸打造建成濱水生態區,北側地塊建成農耕體驗區。通過做好定安母瑞山干部學院建筑設計工作,可以為基層黨組織提供良好的黨性教育基地,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實踐活動提供良好的場所。
定安縣委原黨校于1961年正式建立,建筑面積為844m2(其中教學綜合樓一幢644m2、平房200m2),教室3間座位250個。雖然定安縣近年來經濟增長迅速,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黨校培訓業務量逐年加大,但定安縣委黨校培訓與辦公條件卻遲遲未能得到改善,特別長期以來缺乏培訓用房,嚴重影響正常工作和履行職責。除了培訓與辦公用房外,學校教職工的生活用房和一棟已廢棄的20世紀60年代建造的平房,也擠在一起,建筑陳舊、簡單,內部設施并不完善,筑是農場中學舊建筑,區內種植植物為檳榔。經過二十多年的使用,樓板及天面板已多處出現裂縫,鋼筋銹蝕,混凝土剝落,局部墻體開裂,樓面滲水。
母瑞山革命根據地是瓊崖革命的“搖籃”,被稱為“紅色母瑞,瓊島井崗”,是中宣部、國家發改委和國家旅游局等17個部委審定為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1]。項目區位于海南省母瑞山紅色旅游景區范圍內,是黨員干部培訓教育的絕佳地方。具體建設與設計期間,根據定安縣干部教育培訓工作計劃安排,結合擬建項目所處區域資源環境、區位優勢等條件,同時參照省內外其他培訓基地建設規模和標準,確定中共定安縣委黨校母瑞山培訓基地遠期規劃建設成為可以同時容納500人次培訓規模的教育基地。近期,教學及其配套設施按300人規模設計,學員宿舍按200人規規模設計,按300人教學規模和200人的宿舍規模需要的總建筑面積約11545m2。其中,教學用房1680㎡、教務管理用房(含圖書室報告廳等)2022m2、會堂及報告廳180m2、食堂及輔助用房2003m2,教師及學員宿舍5660m2。生均教學用房5.6m2,生均教務綜合管理用房7.34m2,生均食堂輔助用房為6.7m2,生均學員宿舍24m2。該項目將精心打造成為定安縣乃至海南省黨史教育基地、黨員黨性教育基地、廉潔從政教育基地、黨的宗旨教育基地等四大類特色現代化黨建教育綜合基地,建成充分體現紅色旅游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訓基地。
傳統黨校多采用中軸線對稱式建筑布局形式,比如延安黨校在整體布局上以正門、主樓、大禮堂、大白樓等建筑作為中軸線,中軸線的兩側分別排列著教學樓、多功能教室、特殊電教室、教研室以及報告廳、圖書館、后勤服務用房、教工宿舍等建筑,黨校內部建筑呈對稱式布局形式,建筑布局簡單。這一建筑布局形式雖然使得各個功能空間之間聯系方便,交通流線短。但流線易交叉,疏散口不易布置,容易造成人流阻塞。同時,中軸線對稱式建筑布局形式不符合新時代黨校建筑的時代風格。鑒于此,在開展定安母瑞山干部學院建筑設計工作期間,打破原有的建筑布局形式,主要采用的是園林式、庭院式、現代中式相結合的建筑形式。黨校整體布局采用“動靜分離”,綜合教務樓及入口廣場面向東側,取意為紫氣東來,此部分為上課辦公區域,為“靜區”。宿舍樓中間有球場,為休閑運動區,為“動區”。利用基地西側山體區域開辟成為山地露營區,利用基地南側/東側水體沿岸區域、基地內東西向溪流兩岸打造建成濱水生態區,北側地塊建成農耕體驗區。下面對定安母瑞山干部學院平面設計、立面及剖面設計、外部造型及裝修設計等內容進行研究。其中,平面設計過程中主要對綜合教務樓、學院宿舍、教師與專家公寓的建筑形式與風格進行重點研究。
2.1.1 綜合教務樓
綜合教務樓主要由教室及討論室、多功能報告廳、教務管理用房等三部分組成——綜合教務樓與食堂之間通過連廊進行連接。建筑的教務管理用房部分直接面向基地出入口廣場。綜合教務樓是培訓基地標志建筑。①教室及討論室設計。為綜合教務樓西南區域,建筑呈南北平面布置,外走廊,主要功能用房呈南北向布置。為地上3層建筑,共設置6間多功能教室和6間討論室。擬建建筑面積1713m2,滿足300人同時上課及討論交流需要;②多功能報告廳設計。位于教室及討論室東南側、教務管理用房南側,報告廳均呈東西向平面布置,地上1層,為一座300個座位的報告廳。北側農耕戶外拓展區域為二期預留用地,考慮時代發展和未來的辦學需求進行留白處理。報告廳內部設置座位區、舞臺區、休息間、化妝間、燈光室、放映間、空調機間、衛生間等功能用房。擬建建筑面積753m2;③教務管理用房設計,教務管理用房呈南北向布置,直接面向基地出入口廣場,作為基地標志建筑,外走廊,主要設置接待大廳、行政管理用房、教研室、圖書檔案信息化中心及設備用房等功能用房。建筑為地上3層。擬建建筑面積1367m2,含大堂、接待報告廳前廳及輔助空間456m2,教務管理間255m2,圖書檔案、信息化中心456m2,設備機房及附屬用房200m2,遠期新增教務管理用房可用新增客房替代,遠期部分教務管理用房可轉為教室及討論室。
2.1.2 學員宿舍
規劃于項目區西部區域布置1#、2#兩棟學員宿舍,均為外走廊,為地上3層,每棟學員宿舍由連廊進行連接,形成一個個半圍合的獨立建筑體。均設計為雙人間宿舍,共設計100個房間,可以滿足200個學員同時入住。每個房間設計獨立浴室、盥洗室和陽臺,需建筑面積約4800m2[2]。
2.1.3 教師公寓和專家公寓
一方面,規劃于1#學員宿舍西側布置教師公寓和專家公寓各1棟,均為外走廊地上1~2層建筑,公寓和連廊圍合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四合院。另一方面,根據按目前全國高校平均師生比為1:18左右,本項目學生規模為300人,教師人數為12人,擬建教師公寓設12套,人均建筑面積為37.5m2,教師公寓總建筑面積為450㎡,每套設置起居室和會客室。考慮到項目建設是為了加強紅色基因傳承的培訓基地,是紅色革命歷史教育培訓基地。因此,設計工作中應體現建筑的園林式與院落式建筑風格,考慮新建一些專家公寓,參照國內其他培訓基地建設情況,結合項目建設規劃需要,本項目擬建5套專家公寓,人均建筑面積參照《普通高等學校建筑面積指標》(2008標準報批搞)中詳見附錄一、二的外籍專家住房設置,人均建筑面積為90m2,專家公寓總建筑面積為450m2,每套設置起居室和會客室。
2.1.4 食堂綜合樓
擬建建筑面積1817m2,于綜合教務樓北側設計一棟東西向長方形建筑,為地上2層,可以滿足217人(含教師、專家及管理人員)同時用餐需要。食堂設置餐廳、包廂、操作間以及設施設備用房等,其中:餐廳、包廂建筑面積800m2,操作間建筑面積300m2,日用品商店80m2,設施用備用房637m2。
立面造型設計采用的是現代中式設計風格,突出建筑的莊重屬性與時代特點,并考慮其與周圍生態環境協調,建筑立面設計應簡潔明快,立面整體以噴涂米白色真石漆為主,墻裙采用海南本地火山巖鋪貼,營造一種在綠樹掩映中白墻黛瓦的詩意建筑,使每棟建筑與周圍環境既協調統一,又具有莊嚴、穩重的建筑性格。另外,其建筑高度亦滿足功能使用的基本需要。①教室及討論室、教務管理用房設計。教室及討論室、教務管理用房均為地上3層,層高均為3.9m;②多功能報告廳設計。多功能報告廳為地上1層,層高為8.4m,建筑凈空不小于6m;③學員宿舍設計。學員宿舍為地上3層,標準層高3.3m;④教師公寓及專家公寓設計。教師公寓及專家公寓均為地上1~2層,標準層高3.3m;⑤食堂設計。為地上2層,首層層高4.2m,2層層高3.9m[3]。
外部造型及裝修采用的是現代中式的設計風格與形式,根據海南地處熱帶、陽光充足等特點,為了防止建筑的太陽水平和垂直照射,多采用外廊式設計,并與外廊立面頂部設置遮陽格柵等構件,一方面滿足功能需求,另一方面營造現代中式雀替的美感,建筑整體造型及裝修符合黨員干部不張揚且嚴肅活潑的教育訓練基地的建筑特征。屋頂采用藍灰色瓦大坡頂屋面,外墻采用大面積外窗,色彩以淺色為主調,凸顯熱帶風情。外墻面采用節能環保真石漆涂料與本地火山巖相結合,凸顯就地取材等環保理念。
通過加強定安母瑞山干部學院建筑設計效果,不僅能夠為基層黨組織提供一個文化、實踐培訓和紅色教育基地,同時還可以很好地鞏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的成果。此外,做好定安母瑞山干部學院建筑設計工作,有助于激勵黨組織和黨員更加奮發有為、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可以建立健全黨員經常性教育長效機制,可以很好地加強黨員教育基地的信息化建設,并且可以建成為創新黨員教育平臺和教育網絡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