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英
(陽泉煤業集團矸石山治理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陽泉 045000)
近年來,隨著行業技術和科學技術的不斷向前發展,我國在建筑領域當中的地位已經在國際行業范圍內名列前茅,行業前景十分可觀。而與此同時,勞動效率低下,施工進度緩慢等問題依然存在,嚴重干擾著建筑工程施工的效率和進度。而BIM技術的出現,為我國建筑工程當中的施工管理工作開辟了一條新道路,對于提高勞動效率和管理效率等方面效果十分顯著。
BIM的全拼為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是指對建筑工程施工的規劃、設計以及管理等方面進行統一性的協調,將使用標準轉變為相應的數據,進而提高設計圖紙的精準性和科學性,避免施工人員和設計人員在進行技術對接時產生的偏差,最大程度上保證建筑施工的準確性和規范性,降低設計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工作壓力和管理難度,進而對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甚至是社會影響力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因此,BIM技術的研究對于企業的發展和施工的順利開展具有重要影響,應當進行深入的研究和運用。
在建筑工程項目當中,建筑單位作為投資方,需要同施工過程當中的各負責人以及工程進度進行密切的跟進,以保證整個施工項目能夠如期完成。然而在管理的過程當中,建筑單位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對諸如對工期的縮短、施工成本的降低以及風險的把控等問題。而BIM技術的使用能夠將建筑工程施工過程當中繁雜的問題進行簡化和把控,有效避免在施工過程當中出現不必要的疏漏和錯誤。BIM技術可以通過信息數據的收集和整合,將數據做成直觀化的可視模型,最大程度上提高整個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1]。
通過利用對工廠機械加工這一工作模式的特點和方法,BIM技術能夠有效實現對預制構件進行大規模生產的效率和質量,進而實現對建筑成本的控制和投入,進而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同時,BIM技術還能夠在建筑工程當中對建筑之間的碰撞問題進行檢測和模擬,并對構件的安裝方案有針對性的進行制定,進而達到對生產和安裝過程當中可能發生的錯誤進行有效的降低,保持低出錯誤率,進而提高生產效率,控制施工成本,為建筑單位省去不必要的支出和麻煩。
在建筑工程正式開始施工之前,設計單位需要給出合理有效的設計方案。而BIM技術能夠通過數字化技術以三維模型的方式對設計方案進行模擬展示。除此之外,BIM技術還能夠實現對于不同建筑場景的模擬,有效保證設計方案的精準性和可實施性[2]。同時對于設計方案當中切實存在的結構矛盾,BIM技術還能夠通過技術手段進行警示和指正,在滿足多元化需求的同時,提高設計方案的可操作性。
在進行建筑工程的施工時,裝配式建筑需要對建筑構件的精細化做出保障。同時,由于裝配式建筑的特殊性,在施工時還需要保證每個構件之間的數據差異不能過大,以最大程度上保證建筑的穩定性和完整性。而BIM技術正可以通過其信息處理的特殊優勢,最大程度上保證其制造的精準性。對于構件制造商來說,通過使用BIM技術,也能夠進行迅速地生產,既能解決生產過程當中的不必要的浪費,也能夠有效提高其生產效率,為構件制造商提供了便利和實惠[3]。
事實上,裝配施工的核心技術就是對構件進行現場組裝。而建筑構件的裝配過程對于裝配施工來說十分重要。通過使用BIM技術,裝配構件的數據信息就能夠通過信息處理完成對裝配情況的現場模擬以及各構件的監控和調配,有效避免在進行裝配的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疏漏和錯誤,進而保證裝配工作的順利實施。
與傳統建筑工程不同的是,裝配式工程的技術難度偏高,且在施工過程當中,很多構件的安裝問題難以通過借鑒傳統施工方式的辦法進行解決,也就造成了施工進度上的拖延。而在當今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和行業技術不斷向前發展,協同運作管理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然而就現階段的發展情況而言,傳統的CAD圖紙在暖通、強弱電等問題上仍舊無法完全反應,容易在施工過程當中產生線管打架、位置偏差等問題的產生,進而由于返工而在造價方面造成大幅度增加。而如果通過使用BIM技術在建模前期進行管線和構件等問題上的檢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在施工準備階段,BIM技術的表現將從以下三點進行闡述:
(1)在施工準備階段,對于工程項目可能存在的問題,如構件高度對消防管道安裝等影響,或者是孔洞預留位置等在施工開始之前不可預見性的問題,各專業可通過同一平臺的模擬演示進行檢查和改正,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和返工,進而造成工期的延誤和造價的增長。
(2)在進行構建的展示時,通過BIM技術進行建模能夠對施工過程進行全面、立體的展現。此外,BIM技術還能夠將施工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重難點進行對應的提醒和展示,并對各階段的資金、材料等消耗問題上進行有效預測,對施工成本進行有效控制,也為編制的完善性以及施工方案的合理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3)裝配式建筑在對構件進行安裝的過程中,需要對安裝順序進行重點關注,如果安裝順序不合理,將會直接造成返工,在延誤工期的同時,也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浪費。而通過使用BIM技術對施工過程當中的具體細節和內容進行分析,可以制定相關的工作計劃,在保證安裝順序合理的同時,也能夠確保施工計劃能夠按時完成。
在進行建筑施工的過程中,從業人員應當將施工安全放在首要位置,通過對建筑構件,尤其是混凝土構件的質量進行嚴格把控,保證施工過程當中的安全和穩妥。裝配式建筑工程可以通過使用BIM技術和RFID技術的方式,保證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生產等方面的安全。RFID技術的全拼為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無線電頻率識別技術,是指對工程構建的生產信息進行有效傳遞,并通過BIM技術進行數據整合,最終實現對裝配式建筑工程構件的管控水平進行有效提升的目的,使管理人員能夠更加方便、快捷的查找和追溯建筑構件從生產到安裝的整個過程。同時,在專業技術的支撐下,相關技術人員可以實現對整個施工過程中的構建位置、名稱等進行管理,并使用BIM技術對其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的判斷和改進,進而保證整個施工過程的順利進行。
此外,相關管理及施工人員還可通過BIM技術實現對已出廠構件的擺放進行合理的模擬和安排,在縮短構件運送距離的同時,也能夠保證施工的安全性和規范性。
裝配式建筑工程的工期同傳統建筑工程項目的工期相比更短,與之相對應的,其施工效率也就需要更高。在進行施工的過程當中,相關人員可以對施工時間和施工效率進行有效的管控,以確保施工效率進一步提高,工程中造成的間接成本進一步降低,進而達到縮短整體工期的目的。因此,可以通過BIM技術將整個作業工作的施工進度進行有效的規劃和安排,并通過BIM技術以及現場監控設施對整個建筑工程的施工和管理過程進行調控和把握。
同時,在進行施工場地的布置和安排等方面,相關管理人員應當將構件安裝的需求全部納入考慮范圍當中,通過對裝配工序、技術間隔的優化以及關鍵節點的模擬施工等,對施工進度和施工方式進行合理、科學的安排和智慧。此外,充分利用BIM技術,還能夠對施工環節以及材料消耗、設備占用等情況進行分析和規劃,實現效益最大化。
就現階段的情況而言,BIM技術在管理方面已經實現了信息化。而這種管理方法的主要優勢就是通過對場地的動態調整來實現的。在裝配式建筑工程的實際施工過程當中,容易出現由于建筑構件的對方而造成的場地內部難以周轉的問題。而通過使用BIM技術將施工現場進行建模,各環節人員能夠更加直觀地看到現場的真實狀況,進而更加高效地布置施工現場,提高現場周轉效率,并最終對工程施工起到促進作用。
同傳統建筑工程相比,裝配式建筑工程由于其龐大的體量,和巨大的消耗,如果在施工過程當中發生交叉施工的情況,容易造成材料供應上的短缺和不足,甚至是材料供應鏈斷裂等情況的發生。因此,在進行施工前,管理人員可以通過BIM技術對整個施工過程中各階段、各環節中材料資源的消耗進行統計和分析,并通過施工進度、庫存清點鞥數據的整合,計算出實際施工過程中的消耗情況,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材料的供應,以確保供應鏈的順利運作。
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對材料消耗量的實際情況,判斷和評定施工工藝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并進而對施工工藝和施工方法進行適當的調整,以降低材料消耗,避免成本上漲,最大程度上實現建筑工程的效益最大化。
隨著當今科學技術和行業規模的發展,BIM技術的普及對于裝配式建筑工程來說已經成為必然的趨勢。因此,相關從業人員應當提前對其進行深入的了解和認知,并對如何在施工準備、材料管理以及現場管理的過程當中運用BIM技術進行充分的掌握,以實現縮短工程工期、節約工程成本以及住宿成本等目的。同時,相關從業人員應當注意不斷對BIM技術的應用問題進行優化和升級,充分發揮BIM技術獨特的使用性和先進性,推動我國建筑行業進一步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