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建軍
(安徽天翰工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安徽馬鞍山 243000)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大批住宅小區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而隨之而來的是大量建筑質量通病的發生,質量通病中各種滲漏問題的投訴尤其突出,滲漏現象直接影響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帶來了很大的社會問題及生活質量的下降。如何在施工過程中,有效避免滲漏現象的發生,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減少投拆的發生,本文通過下述幾方面內容進行闡述及探討。
目前施工單位素質參差不齊,各施工班組水平有高有低,有些班組雖然做過很多工程、大工程,但是班組長對鋼筋施工的各種細節理解不一,甚至是錯誤的,態度上馬馬虎虎,鋼筋下料不規范,綁扎馬虎,保護層隨意設置。
筆者在施工檢查過程中,經常碰到類似問題:梁上鋼筋接頭位置隨意留置、搭接鋼筋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檢查出來時說后期補焊,實際大多沒有進行補焊)等。在結構板鋼筋的綁扎過程中此種現象亦較多,甚至在雙層雙向板面鋼筋綁扎過程中,板面鋼筋沒有貫通設置,遇到梁上負筋后就斷開了的也有。保護層沒有設置足夠的保護層,致使在澆筑混凝土前,板底鋼筋的保護層整片脫落。這就給主體結構受力留下了隱患,后期墻體、交付使用后荷載加上去了,可能就造成受力不夠,產生裂縫。
針對此種現象,首先,應該鋼筋綁扎前,組織施工班組仔細閱讀理解《G101》(《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系列圖集,結合《G901》系列圖集進行正確理解,對施工圖紙中易存在的問題,鋼筋下料前做好技術交底。對鋼筋下料長度、保護層如何設置,特別是板底鋼筋的保護層設置多少(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個)要有明確要求。檢查時嚴格檢查,確保按設計圖紙、意圖施工,減少因結構受力不夠而產生結構性裂縫。
混凝土的密實度及合適的保養方法對后期混凝土的抗滲起著關鍵作用。而混凝土的結構層厚度對結構承受豎向荷載是否能達到設計要求,避免因未達設計要求厚度,降低了板的承載能力而造成裂縫。
混凝土結構厚度的控制在施工實踐有多種方法,筆者推薦鋼釬探入法。即施工前,預先制作一根鋼筋探釬,在準備澆筑板厚的高度做好標志(如在標志處焊一根短鋼筋),澆筑混凝土攤平時,隨時用鋼釬檢查混凝土的厚度,可以基本保證混凝土結構層厚度在設計要求范圍內。
對常規的混凝土養護(如混凝土樓板),筆者推薦薄膜養護加灑水養護。即混凝土澆筑好后,及時履蓋一層薄膜,薄膜養護至少一天(因工期原因,一般在混凝土澆筑一天后需要進行下一施工層的放線工作),放線工作完成后,接著要及時、充分的進行灑水養護(要保證養護時間滿足要求)。
經過上述管理、施工,基本可以避免混凝土的結構開裂、滲漏。
隨著符合可持續發展及利于環保要求,墻改工作標準逐步提高,新型墻體材料多種多樣,如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煤矸石空心磚等。各種不同墻體材料的做法大同小異,不規范做法存在共同點。
共同點一:外墻灰縫飽滿度達不到要求。砌體砌筑應采用一塊磚,一鏟灰,一揉壓的施工方法。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3—2002)中9.3.6條規定:空心磚、輕質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的砌體灰縫應為8~12mm。加氣混凝土砌塊墻的灰縫應橫平豎直,砂漿飽滿,水平灰縫砂漿飽滿度不應小于90%;豎向灰縫砂漿飽滿度不應小于80%。工程實踐中,因煤矸石空心磚本身的原因,豎向灰縫達不到要求,有的采用的是九孔磚,筆者推薦采用十六孔磚,因磚的兩側多了兩排小孔,故豎向灰縫宜施工,比九孔磚施工要規范。在工程中,很多班組對豎向灰縫的施工,在磚(砌塊)的豎向接縫一頭的兩側各抹少許漿料,然后就放在砌體中(也不進行揉擠),這樣砌體的豎向灰縫遠遠達不到規范要求,甚至在檢查中能看到透縫。
共同點二:在使用配磚進行錯縫施工時,配磚與柱、墻連接處的豎向灰縫飽滿度達不到要求。
以上兩點,主要因為施工班組(人員)在施工過程中質量意識淡薄以及為了提高施工效率而造成的。因此需要求施工管理人員在施工前加強技術交底,施工過程中加強現場巡視力度,及時糾正不規范的做法。
外墻體孔洞封堵不規范。在工程中,墻體砌筑時一般外腳手架還沒有拆除,外腳手架與混凝土結構相連的連接件,在墻體砌筑時會留下孔洞,待連接件拆除后,再進行封堵,使整個外墻成為一個整體。因為連接件的個數較多,如果封堵不規范,則會成為墻體滲漏的隱患,在后期雨后檢查時,會發現墻根處有濕漬,外墻外側面也看不出明顯裂縫。這就是封堵孔洞時隨意封堵(用幾塊砌塊塞塞,再用砂漿抹平),雨水順著砌塊縫隙流至室內造成滲漏。
這種情況,在施工前應編制施工方案,派專人進行作業。先進行腳手架眼的雜物清理,用吹風機吹凈雜物,施工前灑水濕潤施工面,將外墻一面用模板擋住,C20微膨脹細石混凝土邊灌邊搗實。
與結構層標高相同的外墻體凸出構件(如雨蓬、空調板等)處理不當(泛水坡度過小,甚至反泛水,排水管堵塞等),亦會因為雨天積水在墻根處,造成長時間浸泡,水浸至室內引出外墻滲漏的現象。在工程后期檢查時,此種現象也時有發生。這種情況,在工程施工時避免凸出物積水,讓水可以及時、順暢排放,一般可以避免此類現象的發生。有條件的亦可以采用降低凸出物的標高,或在與凸出物相連的外墻處加設混凝土止水檻的方法來主動避免。
外窗滲漏也是房屋建筑工程中比較常見的通病,主要表現在下側窗框(窗臺),尤其是下側窗框的兩角,容易滲漏。針對此種情況,目前很多地方出臺了導則,設計單位在設計時也做了細部設計,在窗臺標高處設置鋼筋混凝土板帶,混凝土板帶的強度等級不應小于C20,厚度不小于80mm,縱向配筋不宜少于3?8mm,板帶嵌入窗間墻內不小于600mm。這樣設置鋼筋混凝土板帶后,可以有效避免窗臺兩角出現裂縫現象,避免雨水順裂縫進行滲漏,從而影響建筑的使用功能。在這里,筆者建議混凝土板帶在支模時靠室內部分模板比靠外側模板多支高2cm,做內外粉刷時,窗臺外側的粉刷層比外窗框底略低,窗內側的粉刷層比外窗框底略高1~2cm,這樣形成混凝土板帶有較大的流水坡度,窗內外形成有高低差的止水坎臺,通過這樣的施工、設計措施,窗外側密封膠施工完后,可以有效避免外窗滲漏問題。筆者在合肥市珠光雅苑二期復建點工程中,技術交底時特別強調了以上措施,在施工中也按此執行,外窗滲漏基本杜絕。
經有關部門在進行住宅工程質量投訴的統計數據中,屋面滲漏有著相當高的比例。根據建筑物的重要程度、性質及使用功能等,按不同等級進行設防。施工方法分為正置法施工及倒置法施工,正置法施工即保溫層在防水層下的施工工法稱為正置法,反之,保溫層在防水層上的施工工法稱為倒置法施工,圖集中都有明確做法。經筆者多個工程實踐研究,建議在施工中,在滿足建設程序的情況下,選擇倒置法施工,對屋面滲漏問題有良好的效果。正置法施工對施工隊伍的素質,施工工序的規范操作要求較高(如在防水材料銜接處,排氣口等處的細部處理等),在某一環節略微出現誤差導致滲漏的可能性會增加較多。
房屋建筑是保障人民正常起居的重要構筑物,關系著全國人民安居樂業的穩定性,減少建筑物質量通病的發生意義重大。不僅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保證,還要有專業的、有經驗、有責任心的團隊協作,在施工過程中精細化管理,從每道工序入手,嚴格依據相應的規范、標準執行,才能減少、避免質量通病的發生,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眾財產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