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勤
(廣東立方體環保混凝土科技有限公司,廣東清遠 513000)
地基基礎作為建筑工程的基礎部分,檢測單位必須加強質量檢測工作,從而保障建筑物的質量和安全性。地基檢測需進行天然地基或人工地基的承載能力實驗及對建筑施工現場的巖土或者地基的質量進行確認。檢測單位應該掌握地基基礎檢測的關鍵技術,嚴格執行檢測標準,從根本上規避外界因素的影響,保證地基基礎檢測的精準性,為提升建筑工程的綜合效益創造有利條件。
對天然地基進行檢測時,檢測單位應該根據建設場地內的勘察實際情況,具體包括巖土顏色、深度及類型來進行相應檢測技術的應用。為了防止在檢測過程中出現問題,檢測人員應該對檢測地點開展多次檢測,以確保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在對軟土地基進行檢測時,檢測人員需要對土層的含水量和分布均勻性進行有效檢測。如果在地基中發現存在軟弱夾層,檢測人員需要對沉積巖風化的程度進行有效檢測,參照沉積巖的新鮮度和裂縫來設置樁端的持力層。
復合地基的檢測技術涉及很多專業知識和技術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專業性。人工地基檢測主要檢測的是地基受力層,因此檢測人員必須保證人工地基強度滿足挖孔樁要求。檢測單位在檢測過程中,需要結合工程實際需求及具體的施工環境等來選擇最為適宜的檢測方式。復合地基主要選擇單樁靜載試驗和復合地基載荷試驗方法進行,重點檢測地基承載力及質量。復合地基屬于人工加強地基,能夠有效增強地基的穩定性,所以檢測人員應該不斷研究地基的加固方法,選擇適合的檢測技術,保證地基檢測的準確性。
鉆孔技術是在檢測現場用鉆孔機取出部分地基,通過分析取出來的樣品來進行研究。為了使地基的檢測程度更加精確,檢測人員需要提高鉆孔過程控制的精確程度,提高檢測質量。鉆探技術的應用具有檢測效率高、精度相對較高的特點,但在應用過程中會影響場地質量,因此需要結合現場情況來進行綜合利用。
靜態載荷法是一種載荷試驗,用于模擬施工現場檢查,以使結果更加準確可靠。其實驗技術可以很好地在垂直方向上對抗壓力和底座的承載力。對于巖土工程地基基礎檢測,一般使用靜載試驗。在基樁檢測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周圍環境溫度、震動以及自身強度的影響,才能保障檢測數據的可靠性。但是,實際測試需要更長的時間,而且應用成本高于其他技術。
聲波透射法是提前在樁身中置入測管來對復合地基的樁身完整性進行分析。在檢測過程中,檢測人員需要將發射器和接收器放置在清水的統一高度處,然后改變點源距離測量聲的距離,最后測量數據來進行線性回歸時距曲線。這種檢測技術在應用時會產生一定的誤差,因此需要對檢測結果進行全方面考慮。
應用低應變法檢測時需要明確樁身波速,對樁體施加應力波,分析其產生的影響。特別注意的是樁身波速一定要準確,因為其對檢測的結果具有很大的影響。檢測時至少選用5根樁體進行計算。首先需要對樁頂力、加速度曲線進行精確計時,然后使用波動理論進行整體分析,從而能明確評估對樁的完整性。
路基密實度檢測法能夠應用于具有復雜特征的地形檢測環節,具有極為突出的應用優勢,可以獲得最佳的數據檢測結果。該種方法的應用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無論什么地基基礎,此種方法的應用可以使其在不破壞整體結構的情況下進行質量檢測。其次,這種方法測量的有效深度與實際的路基深度測量要求相符。
目前很多檢測單位在地基基礎檢測工作中尚未形成完善的檢測制度,造成檢測結果真實性難以保障,存在檢測誤差的可能性。檢測單位以工作效率作為檢測目標,在檢測期間尚未遵守相關標準完成工作,為后續施工建設增加了難度。施工團隊技術人員在地基基礎檢測結果中,無法有效獲取地基建設情況,將會難以推算出工程基礎的載荷承受能力,在施工建設中存在諸多問題,無法有序完成施工任務。
地基基礎檢測工作在檢測過程中離不開檢測設備的應用。近年來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與進步,建筑行業對地基基礎檢測的要求越來越高。而我國地基基礎檢測設備還處于較為落后的局面,因此造成檢測效率和質量都較為低下,檢測數據存在不精準的問題,同時也無法進行系統處理,導致地基基礎檢測的結果缺乏合理性,難以滿足建筑工程行業對地基基礎檢測工作的要求。
地基基礎檢測過程需要進行嚴格的監督管理,才能夠保證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有效的監督工作不僅能夠保證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同時還能夠規范檢測人員的行為,提高地基基礎檢測工作的效率。但是現階段在進行地基基礎檢測過程中,相關企業對于監管機制的落實嚴重不足,很多企業為了節約成本,直接取消監督環節。而沒有了監督工作,一些檢測人員為了節省時間,會隨意編纂檢測結果,這樣嚴重影響了檢測結果的真實性。
地基基礎檢測工作中的大部分工作都需要人工完成,因此檢測人員的素質對于檢測結果非常重要。但是目前檢測人員的專業素質普遍不高,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巖土勘探工作中有部分人員的受教育程度不足,因此對于系統化的地基基礎檢測知識了解不足,很容易出現錯誤。還有些檢測人員雖然受過相關教育,但是實際操作方面存在不足,也會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相關企業應完善地基基礎檢測制度,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和發展目標,結合相應的監管和執法體系,保證地基基礎檢測過程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并制定好相應的管理監督規則,提高施工標準,保證整體質量,加強企業競爭力。針對突發情況應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要對檢測過程的各個環節加強質量控制,保證其不出現差錯和誤差,從而提高檢測結果的科學有效性。還要同時加強對檢測人員工作的監督管理,檢測時嚴格按照相關的規范標準進行操作,避免實驗結果出現誤差。
檢測單位應該加強地基基礎工程檢測規范性內容建設,保障檢測工作的專業性,為檢測工作提供指導方向,以此保障檢測結果的真實性與全面性,便于借助檢測結果,完成相關工作。首先檢測人員需要對地基基礎進行仔細的調研工作,然后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和施工設計的相關要求來制定有效的檢測方案。檢測方案內包括檢測技術的選定、設備及人員配置,同時做好檢測前的準備工作。在檢測過程中還應該注重人員的安全,對檢測環境及人員設備進行嚴密的防控,確保檢測工作的順利進行。
檢測單位應結合工作需求來有序引進先進性檢測設備,借助科學技術提升檢測效率,保障檢測結果的完整性,使其檢測結果具備應用價值。先進的檢測設備有助于高效完成惡劣環境中的基礎工程檢測工作,贏取建筑方的信任。地基基礎檢測工作引進一些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可以大大減少員工的工作量和工作壓力,獲得更為準確的數據,能夠為后續工程開展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此外,專業化檢測設備的應用能夠顯著減低檢測成本,減少檢測工作作弊、數據偽造等情況發生,保障檢測數據的真實性,提高檢測工作的質量。
檢測單位應該加強檢測過程的監管工作,充分保證檢測數據的準確性。監管工作對于建筑工程地基基礎的檢測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是提升整體建筑工程質量和施工效率的必然途徑。加強檢測工作的監督不僅能使檢測工作更加規范,還能保證地基基礎檢測數據的真實性,為建筑工程項目開展提供可靠的地基基礎數據,從根本上提升地基基礎檢測工作的質量。
檢測單位應當加強檢測人員的培訓管理工作,通過培訓及考核檢查等活動來確保檢測人員具有工作所需要的綜合素質。在整個檢測過程中,要確保檢測人員具備相關專業知識,熟練掌握檢測方法和原理,并且能以規范的操作來進行檢測活動,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有效。
總而言之,檢測單位在檢測過程中應當加強檢測技術的應用,借助先進的檢測設備,并做好檢測人員的培訓工作,不斷提升地基檢測結果的科學有效性,以提升地基基礎工程建設的安全性,促進工程建設有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