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燕華
(江口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貴州 江口 554400)
城鎮化進程推進速度的不斷加快,對于小城鎮發展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在美麗鄉村建設理念的不斷深入背景下,小城鎮發展逐漸成為我國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對小城鎮整個科學合理的規劃,已經逐漸成為各地區發展的重中之重。與我國目前村鎮規劃現狀進行結合分析,將生態文化等優勢特點與其進行有效的結合,嚴格按照現有的一系列基本原則,保證生態文化背景下的村鎮規劃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以此推動整個村鎮的可持續發展。
城市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關注的重點問題,城市規劃的相關研究相對比較多,成功案例也比較多。但是由于村鎮問題相對比較嚴重,特別是在歷史原因背景下一直受到冷遇,村鎮的規劃無論是在理論或者實踐方面相對比較薄弱。近年來村鎮規劃逐漸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和重視,與其相關的各類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從整體角度出發,我國目前在村鎮規劃方面,現有規劃編制工作仍然處于落后狀態,地區相互之間存在相對比較明顯的差異問題。首先由于很多地方在針對村鎮規劃進行編制時,缺少及時性和有效性,甚至根本沒有實現對整個村鎮規劃的編制[1]。其次在編制規劃時,自身的整體質量無法達到標準要求,鄉村鎮體系規劃在空間方面缺少有針對性的觀點。現有文本的一些圖紙相對比較簡單,無法滿足國家標準要求,整個規劃設計缺少當地特色。除此之外,在規劃審批方面缺少規范化和標準化體系,在規劃申報時仍然存在很多問題。特別是沒有經過任何組織審批之后,就已經獲批的情況相對比較嚴重。在整個規劃執行時,執行力度不足,導致村鎮建設整體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近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于城鎮化建設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城市城鎮化建設要滿足人們的個性生存需求同時,要對為后代人打下良好基礎。保證村鎮規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實現真正社會經濟的穩定建設,保證各事業能夠實現穩定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環境之間的和諧統一。要想從根本上實現該目標,在實踐中要保證生態文化設計理念在村鎮規劃中科學合理利用。文化設計是在現代生態科學基礎上的一種設計方法,其自身重點內容是要將人與自然的關系充分發揮出來,同時要維護人類與自然界之間的關系,生態文化設計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性能夠得到有效落實,實現穩定可持續發展,促使生態文化能夠真正融入城鎮規劃中。促使其逐漸形成一種主流思想,對于整個設計而言,可以起到良好的引導效果。通過生態理念在其中的合理利用,能夠打破傳統形式下非生態實踐方式[2]。實現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生,在村鎮規劃當中將生態文化設計理念科學合理地引入其中,該理念能夠逐漸融入村鎮規劃當中的各環節,以此實現其自身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某地區在建設時,由于受到地理體系的因素的限制影響,導致小城鎮在規劃和建設時整個發展形勢相對比較落后。近年來城鎮的建設并沒有得到任何進展,政府所在地人口值有2000多人。由于該地區境內自然生態環境相對比較豐富,森林以及河流的保存效果相對比較良好。在經過一系列的創新發展之后,該地區已經逐漸納入城鎮化發展的主要范圍。該地區在城鎮規劃當中被定位為生態休閑區域,對于該地區的經濟穩定發展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生態文化在村鎮規劃中的應用,要將生態環境的營造作為基礎,實現對生態效益的重視,將村鎮生態自身的社會價值充分發揮出來。以此為基礎,能夠保證建筑以及人員與環境之間的和諧統一。可持續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實現對經濟增長生態潛力的有效維護,促使自然界能夠實現對各類不同資源的長期供應,以此保證經濟的穩定。可持續增長為人類營造良好的環境作為基礎,要想實現這一根本目的,要保證人類能夠自覺在技術以及社會組織等各方面實現對其自身的限制,避免對現有資源或者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影響,實現對生物科學合理的維護[3]。盡可能滿足人類長期以來提出的物質需求,在規劃設計時,自身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也就是在村鎮規劃中,要將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放在首要位置,實現村鎮發展的可持續性。
在針對該地區進行充分規劃時,要分析農村房屋零星散的問題,與當地自然生態環境特色進行結合,盡可能將具有一定生態價值的藝術條件保留下來,實現合理利用。將其自身的區位優勢特點充分發揮出來,同時要保證將能源輻射周邊行政村進行科學合理的構建,直接將其納入中心村的范疇。在建設時,要將其自身的產業體系以及現有基礎設施建設進行不斷完善和優化,逐漸形成具有當地發展特色的產業村。對于基層村的發展而言,可以起到良好的帶動效果,從根本上實現對生態旅游等一系列優勢特點的有效突出。可以將中心村布置在環山公路兩側,在建設時,要盡可能將原本地形地貌保留下來,促使村鎮的建設以及城市發展之間具有非常密切的聯系[4]。在整個規劃中,要將農村自然環境以及田園景觀等作為基礎,實現對其科學合理的布局和工藝設計,同時要與配套服務設施進行結合,盡可能為人們在觀光以及旅游等各方面提供便利條件。
特色農業旅游與旅游者在觀光以及休閑等各方面提出的個性化需求上,能夠起到良好的推動效果。城市旅游者在鄉村村鎮景觀當中,不僅能夠緩解其自身的生活工作壓力,而且能夠幫助城市居民逐漸解脫現代文明對于人性的束縛,逐漸找回真正的自我。與此同時,特色農業旅游在建設和推廣時,能夠將農村相對比較能夠突出地方性色彩的經驗以及種植技術等真實有效的展示出來,引導旅游者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農業生產活動當中,促使旅游者在實踐中可以逐漸體會到勞動的樂趣。與農民進行親密接觸時,可以不斷強化其自身的體驗感。
3.4.1 森林旅游資源的開發
森林旅游資源在開發和利用,主要是將森林景觀看作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主體。對森林自身多功能性特點的合理利用,可以為游客提供各種不同類型的服務,森林旅游當中涉及的內容相對比較多,其中包括探險等。由于地區自身森林覆蓋率可以達到95.4%,森林現有的旅游資源相對比較豐厚,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特點。
3.4.2 農家樂旅游的發展
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主要是讓游客能夠感受到農家生活的氛圍,比如可以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同時還可以享受農家樂趣,對于游客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和作用。能夠真正實現與自然的親密接觸,逐漸放松其自身緊張的心情,滿足對于農民文化或者鄉土文化的個性化需求。農家樂能夠以比較客觀的經濟收益,促使當地農民自身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與目前整個社會經濟發展形勢進行結合分析,農家樂旅游行業的推廣和發展,對于第三產業當中涉及的飲食以及商業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影響。同時對于第一或者第二產業而言,也可以起到良好的帶動效果。以此為基礎,能夠實現對整個區域范圍內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優化,保證當地農村整體經濟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3.4.3 漁業旅游的發展
由于該地區現有水流湍急,呈現山高谷深的狀況相對比較明顯,山峰重巒疊嶂,同時湖水清澈見底,具有非常良好的景觀特色,是非常良好的旅游勝地。為了從根本上提升整體旅游品位,實現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在該地區可以對關于釣魚等一體的漁業旅游文化村進行科學合理的建設。該地區除了可以對鄉土特征進行合理利用之外,還可以引入一些具有非常良好的觀賞價值的魚類,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游客不僅能夠在該地區實現釣魚等需求,而且能夠自己動手對各種不同的一些美食進行加工處理。晚上直接住在農家樂,能夠感受農村的生活氛圍。
村鎮規劃以及發展對于農村經濟的推動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同時是社會發展中配合上的重要部分。城市內部郊區村鎮由于受到地域等一系列因素影響,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別是在市場經濟體制的影響下,村鎮規劃應當打破傳統思想觀念,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實現對整個地區科學合理的規劃。對現有資源進行適當開發,同時要實現對自然資源的有效保護,將生態文化逐漸引入其中。將生態學作為基礎,實現對整個村鎮的可持續發展,以此實現人與自然、社會和經濟相互之間的協調統一,保證村鎮規劃科學性和合理性的基礎上,能夠推動整個村鎮經濟的穩定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