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宇虹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00)
軌道交通建設已經成為現代城市TOD模式中的重要內容,在這樣的背景下,城市軌道交通的車站建筑與城市之間的相互影響也受到了廣泛的重視和關注,軌道交通車站建筑對城市各個區域發展的影響也在逐漸的擴大。在這樣的形勢下,要想充分的發揮出軌道交通車站建筑對城市的積極影響,就需要將TOD模式合理的應用在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建筑中,利用TOD模式的優勢和作用,來更好的帶動城市的建設和發展,從而更好的推動城市的現代化發展。
所謂TOD模式,就是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的簡稱,具體來說就是指公共交通導向開發模式,也被稱之為優先發展模式,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國新城市主義代表人物由Peter Calthorpe所提出的。他主張在公共區域發展的背景下,對周邊土地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利用,以公共交通工具的公共站點為核心,以步行5~10min的路程為半徑建立以商業、居住、教育、文化等多功能為核心的中心或者廣場,這不僅可以促進城市的整體協調發展,還能為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方便的出行選擇。這一模式的應用,不僅可以充分的發揮出城市公共交通資源的優勢,還能更好的帶動周邊區域的發展,而且也能減少和緩解城市交通擁擠的情況,最重要的是還能起到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而且也起到了重要的保護環境的作用。當前,TOD模式在我國城市建設和發展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相信在未來這種模式也會在大小城市中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1]。
城市交通軌道與常見運輸方式相比,在目的上有一致性,都是為了能夠方便人們出行而建設的,所以從這一角度來看,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和發展必須要體現了人性化的特征。而車站是城市軌道交通中的重要節點,是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中的重要內容,對于城市軌道交通作用的發揮有重要作用,所以在車站設計期間,應該居民需求為主,以乘客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來開發和建設周邊的設施,并構建完善的人性化交通運輸銜接,如長途車、機場、火車站等,可以讓乘客在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可以進行換乘,這不僅可以緩解城市的交通壓力,而且對城市的建設和發展也有重要作用[2]。
如今在新的社會發展背景下,各大城市的規模以及發展速度均在發生著不斷的變化,在這樣的背景下,城市軌道交通這種新的交通系統在城市規劃與建設中的重要性也更加的突出。一般來說城市軌道交通兩站之間的1~2km內,車站建筑能夠結合步行、公共巴士等交通形式實現該區域交通系統的覆蓋,同時也充分的迎合了TOD模式核心理念,從這一角度來看,城市軌道交通在現代TOD模式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建設中,TOD模式的應用,能夠將車站與城市的其他功能進行結合,而構成新的社區組團,從而更好的滿足城市居民的多方面需求。這樣的社區組團也被稱之為“公交社區”。而城市軌道交通的連接,構建出了新的社區網絡,而且各個社區的功能也能實現穿插,在人流量不斷加大的背景下,社區組團的活力也有了明顯的提升。也就是說TOD模式的應用,可以帶動城市各個區域發展活力的提升,而且也解決了城市的居住以及交通問題,同時為城市周邊地區的建設也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也帶來了很多新的工作機遇,這對城市整體的發展有重要作用[3]。以沈陽為例,為沈陽地鐵未建設之前,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公共巴士,并與私家車、出租車等共同享受路權,這實際就對出行效率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而隨著城市軌道交通的逐漸運營,不僅出行問題得到了改善,而且TOD模式在渾南區以及沈北新區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有效的改善了老城區的發展問題。
如今城市軌道交通技術也愈加的成熟,在現代城市TOD模式中的地位也愈加突出,同時城市軌道交通車站與城市之間的相互影響也在不斷拓展和延伸,對周邊地區的發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要想充分的實現這種相互影響的最大化發展,就需要處理好以下方面的問題。
要想充分的發揮出軌道交通車站對城市發展的積極影響,就必須要處理和確定車站規劃與區域規劃發展之間的前后順序,也就是說要在客流追隨為主以及規劃引導為主的兩種發展模式中任選其一。其中前者一般來說僅僅適合應用在已經進行開發的城市區域,是利用客流來帶動城市整體的發展;而后者主要是通過開發和規劃城市區域來吸引更多的人流以及資本,來實施更加深入的建設和發展,這種模式一般在城市郊區和郊區的發展中比較常見。而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本就具有施工周期長的特點,所以二者的前后順序也會引起城市發展重心的變化,會給城市的發展帶來較大的影響。
城市相關區域的規劃以及開發也會刺激城市交通的發展,從而會給城市的交通發展增加一定的壓力,從而影響了城市交通系統的效率;而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建筑,不僅可以發揮出交通功能,而且對城市相關區域的開發和建設也會有影響,會給城市的整體布局和規劃帶來影響。所以在研究軌道交通車站建筑與城市的影響時,需要從城市的整體規劃和設計的角度出發,并對二者的關聯部分進行關注,實現協調發展,這樣才能發揮出城市軌道交通對城市發展的積極作用[4]。
在TOD模式下,軌道交通車站建筑要想充分的發揮出其作用,為城市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就需要積極做好軌道交通車站內部的空間設計,并積極融入人性化的設計理念,這對車站作用和功能的發揮也有重要作用。
以人性化設計理念為基礎進行車站空間環境的設計,可以更好的滿足以及迎合人工工程學的設計需求,能夠有效提升乘客乘坐交通工具的舒適度,能夠盡可能滿足乘客的多方面需求。在實際的空間環境設計工作中,能夠在車站大廳的兩端分別設置和安裝緊急出口,在站臺層的兩端,從實際需求出發,合理的進行設備管理房的規劃和設計。而在車站的集散大廳,則可以結合實際的發展需求來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如分別設計付款區、公共區域等,并設置合理的隔開措施,在公共空間設計出口,來更好的執行和實施集散服務。
車站的標識以及導向的設計也是軌道交通車站建筑中的重要內容,在這一內容的設計方面也應該充分的體現出人性化的設計理念。而在具體的設計工作中,應該以簡單的文字、圖片為主,并保證牌子可以起到醒目的作用,讓乘車能夠更加直接、直觀地獲取相關的信息,從而來發揮出標識的指引以及導向作用。而為了能夠提升軌道交通的人性化設計水平,還需要從站外、站內進行系統化的設計,從整體上保證設計人性化[5]。
在軌道交通車站的建設中,還應該將車站建筑設計與裝修設計等進行充分的結合,在進行主體設計的過程中,還需要對裝修形式等因素進行綜合的考慮,保證建筑、裝修以及周邊環境可以實現一體化的設計。舉個例子,例如車站站廳層的高度也會受到設備因素的限制,所以在吊頂的過程中應該盡可能的采用通透的形式,來減少壓抑感;而站臺層,就可以充分的結合車站主體鋼結構的弧線,來增加設計的動感以及韻律感。而在設計過程中,色彩能夠起到強化和突出細節的作用,對于空間的渲染和延伸有重要作用,而且還能引起乘客的心理情感共鳴,可以更好的在特定的感受下進行互動。
根據業主的規定和需求,車站內部狀態以及外部的裝修,應該利用各個車站的主題色,來增強識別感以及整體的美觀性。而針對每個車站來說,則可以使用三個同系列的色彩進行裝飾,按照色彩的深淺度進行合理的應用;而車站內部的裝修以及外墻也應該使用主題色,二者顏色相呼應。此外,車站建筑設計還應該與周邊的環境設計進行充分的融合,對于車站的出入口、人行道等內容進行統籌安排、規劃,在設計之初就對各項周邊項目進行考慮,來為后續的施工做好鋪墊[6]。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城市現代化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TOD模式在現代城市建設中也得到了推廣和應用,在這樣的背景下,城市軌道交通的地位和重要性也更加的突出,而車站作為軌道交通與城市交流中的重要節點,也引起了高度的重視和關注,如何做好軌道交通車站建筑的規劃和設計,來更好地實現軌道交通與城市之間的良性發展是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所以在TOD模式下,加強二者之間相互影響的分析十分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