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慶裕
(廣西河圖建設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欽州分公司,廣西欽州 535000)
當前隨著我國城市內部建筑工程項目施工規模不斷擴大,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對建筑體的使用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尤其是以建筑體的使用安全性問題受到了這種廣泛關注和重視,直接影響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其中地震災害對建筑體產生的影響非常嚴重,作為一種比較常見的自然災害形勢,地震災害的產生具有突發性更強破壞力較大等特點,如果某些地區產生嚴重的地震災害問題,經常會出現大規模的建筑倒塌事故,不但會形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同時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也形成了重大威脅,因此做好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工作至關重要。相關建筑工程建設單位,通過抗震加固設計工作的有效開展,在建筑結構設計工作中發揮出了非常重要的應用優勢,為全面提高整個建筑體結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在產生地質災害問題時,可以最大限度保證建筑結構,不會產生嚴重的倒塌情況,最大限度控制地震災害所產生的影響。
隨著我國建筑產業的不斷向前發展,在建筑工程項目的結構設計工作當中,設計工作人員對建筑體結構的整體抗震性能給予了高度重視,并且在一些高層建筑的抗震加固設計工作水平上也在快速提升。整體而言,當前我國高層建筑結構在使用過程中,通過抗震加固設計工作的全面落實,可以最大限度上控制地震災害所產生的破壞性作用,提高整體結構的自身強度和穩定性。
建筑結構設計工作當中通過抗震加固設計工作的有效開展,可以最大限度上保證建筑體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有效降低地震所產生的破壞性作用。在建筑結構的抗震加固設計工作中,主要包含隔震加固技術與耗能減震技術兩方面所構成,當前在建筑結構設計工作當中,通常情況下會使用一些高阻尼變形量較高,以及吸能效果更加明顯的材料來進行使用,以此來有效保證產生地震災害時,地震波所產生的能量可以被吸能材料吸收。鉛橡膠材料作為一種性質相對較高的高阻尼和高型變材料,在建筑基礎隔震層的設計工作中應用非常普遍,通過該材料的有效使用,可以保證建筑地基基礎部分和上層部分形成分離狀態。當產生地質災害問題時隔震墊結構部分會在水平方向上形成比較大的變形情況,同時會進一步消耗掉大量地震災害所產生的能量,同時實現將上部地震作用力降到最低。除此之外,因為地震災害所產生的作用和建筑體結構阻尼大小之間形成反比關系,但是在建筑工程的結構設計工作當中,通過對建筑體結構變形量情況進行有效判斷和分析,可以在一些建筑變形量比較明顯的位置設置出減震器來,有效提高建筑阻尼大小,同時進一步控制地震災害作用所產生的預期變形問題,使得整個地震災害對于建筑體結構的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影響控制到最低,避免建筑體受到地震災害的嚴重破壞,影響進而起到良好的吸能和減震工作效果[1]。
在進行建筑體結構的加固設計工作過程中,需要有效考慮到建筑體自身的結構強度影響問題,主要是通過加強建筑體側向力系統所產生的影響,進一步提高組件結構的延展性效果和承載力大小,加強建筑體結構的穩定性。在建筑結構的抗震加固設計工作當中,需要避免出現由于局部強度過大而造成受力集中等的情況,出現建筑體一些薄弱位置受力過大而產生不穩定性問題。整體而言,在進行建筑結構的加固設計工作中,需要有效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需要有效考慮到建筑體自身的架構設計工作要點。相關設計工作人員需要對建筑體結構的整體性和完整性工作進行全面考慮,有效提高建筑構件的抗震性能以及支撐部件的受力能力。通過加固設計工作方法和其他的外部加固處理方法之間進行結合應用,可以進一步增強整個建筑體的加固工作效果,其中比較常用的外部加固工作方案,主要包含灌注水泥砂漿材料、鋼構件加固施工對建筑結構自身的裂縫問題進行加固處理,進一步提高建筑結構整體性和穩定性,因此可以有效應對外部地震災害所產生的破壞性影響。
(2)外包強化建筑加固設計工作。通過在建筑結構外部設置出相應的加固處理層,可以進一步提高建筑體結構的抗震性能以及變形效果,這也是比較常用的建筑結構加固設計工作方法。在具體設計工作當中,主要包含鋼筋混凝土層、鋼筋網、防護層、鋼構件支撐層等設計工作,有效做好整體的結構外圍包裹和加固處理,提高建筑基礎結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3)附加結構構件加固設計工作要點。在原有建筑變形大小和承載力不足的位置,相關設計工作人員需要通過使用必要的支撐構架或者是附著式加固構件,對整個建筑體結構進行支撐和保護,進一步提高建筑體結構的抗變性能力和抗地震災害的影響能力,保證建筑體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結構整體。在進行附加結構構件受力加固設計工作中,需要有效考慮到新增加的支撐部件是否滿足抗震設計工作要求,同時在加固設計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對整個建筑體的結構強度情況進行模擬和分析[2]。
(4)建筑構件相互之間的銜接加固設計工作要點。建筑體各個部分的銜接構件必須要充分銜接,這是保證建筑體結構具備更高抗震性能的重要保障和前提。通過對建筑體結構之間的有效連接,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證建筑結構的整體安全性,避免出現地震災害問題時建筑體會出現大面積倒塌的風險問題。如果建筑原有的結構構架在承載能力和穩定性上滿足抗震設計工作要求,但是由于各部件之間的連接程度不足,仍然會對整個建筑結構的抗震性和效果產生不良影響。其中比較常用的建筑構件連接加固處理方法,主要包含拉桿加固處理、注漿錨桿加固處理、鋼夾加固處理以及更換構件加固處理方法等。當建筑體的墻體和梁柱之間沒有形成有效銜接的條件下,通常情況下需要使用拉桿進行加固,鋼筋的一端運用膨脹螺栓進行加固和焊接,保證梁體結構和梁柱結構之間的對接精度,同時需要保證另一端直接固定在磚縫表面,可以充分實現更加安全可靠的加固處理工作效果。同時針對建筑體的頂梁頂棚以及墻體之間的連接,通常情況下使用的是鋼夾加固處理方法,可以進一步提高建筑墻體結構的穩定性,同時保證承重墻的整體結構安全性。通過使用注漿錨桿加固處理方法,可以進一步提高一些磚混結構墻體之間的連接工的效果,可以通過使用錨桿和外墻預埋件之間的加固連接,提高整個建筑結構的延展性和穩定性,有效抵御外部地震災害所產生的影響[3]。
在建筑結構加固設計工作過程中,抗震加固設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設計工作內容,同時也是提高建筑體整體抗震性能的重要方法。抗震加固設計工作的整體質量,直接關系到后續建筑體的使用安全性和穩定性,因此在抗震加固設計工作階段,需要有效考慮到整個建筑體結構的整體性效果,從建筑設計使用需求角度出發,對建筑體的使用耐久度進行有效保證,以此來保證整個建筑抗震加固設計工作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1)需要進一步提高建筑結構設計工作人員對防震加固設計工作的認知程度,設計工作人員需要有效了解地震災害產生時,對建筑結構所產生的危害性與直接影響,以此進一步提高建筑抗震加固設計工作方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有效控制地震災害所產生的嚴重影響。與此同時,相關事業工作人員需要不斷引進更加先進的建筑抗震設計工作理念和設計方法,從根本上提高建筑體結構的安全性,保證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2)有效結合建筑結構設計工作情況以及工程實際施工狀況,對建筑抗震加固設計工作內容進行確認。我國很多建筑結構的類型和風格復雜多樣,因此針對不同結構的建筑體抗震加固設計工作也有著一定的特殊性要求,必須要選擇和建筑結構構成形式相匹配的抗震加固設計工作方案,有效保證建筑體結構的整體穩定性。比如,在抗震設計工作中需要有效考慮到新老構件之間的使用工作情況、加固設計工作水平以及工程施工難度與后期的維護工作成本等各個方面影響因素。在針對進行結構構成情況進行全面勘查和分析之后,對原始的參數數據進行收集和整理,對建筑體結構的材料規格、強度、配筋參數、構件承載能力以及混凝土結構的抗震性能指標等進行綜合運算和分析,制定更加科學有效的抗震加固設計工作方案,保證建筑體結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4]。
綜上所述,在建筑結構設計工作當中,抗震加固設計工作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設計工作環節,相關工程技術單位需要對抗震加固設計內容進行全面了解,對其中的關鍵性設計工作內容進行全面落實,有效考慮到建筑體整體結構的穩定性情況,保證各種抗震加固設計工作可以發揮應有的效能和作用,保證建筑體結構的抗震效果和穩定性。